背景資料:
紮西一家是山南市乃東(dong) 區讚堂居委會(hui) 的一戶普通家庭。十年前,家中11畝(mu) 地、85隻綿羊、12頭牛,加上女婿索朗曲吉在外打工,一年有四五萬(wan) 元的收入。那時,這個(ge) 勤勞的家庭最大的希望就是外孫久美能學有所成。
久美12歲時,考上了遼寧省遼陽市一中西藏班,17歲在山西大學附屬中學就讀高中,2012年升入大學。
母親(qin) 達珍回憶起久美在外的求學經曆,以往的思念化成難以抑製的歡喜,“國家把小孩養(yang) 得真好!” 淳樸的話語透著家人對國家教育的滿意。
“我報考的是北京交通大學的交通運輸專(zhuan) 業(ye) ,放牛時都在想,等進了大學一定要學很多知識。”久美有些羞澀,但他坐在田埂上,望著已經快成熟的青稞田,心已經飛向了千裏之外的北京。
10年前,久美高中畢業(ye) ,還是個(ge) 青澀的少年,一邊在田間放牛,一邊焦急又充滿期待地等待著大學錄取通知書(shu) ;10年後,久美已經順利從(cong) 北京交通大學畢業(ye) ,娶妻生女,有了幸福的三口之家,成為(wei) 了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的一名人民警察。
10年前,達珍在家相夫教子、照顧父母、洗衣做飯、喂牛種地;10年後,達珍擔任起“雙聯戶”戶長,帶領聯戶成員連續多年榮獲“優(you) 秀雙聯戶”,並在社區婦女之家藏餐館有了穩定的工作。
10年前,索朗曲吉靠在外打工養(yang) 活一家人,全家一年總收入四五萬(wan) 元;10年後,索朗曲吉擁有了3台車,一台鏟車、一台大貨車為(wei) 全家創收,一台越野車為(wei) 全家人出行代步,全家年總收入10多萬(wan) 元。
達珍和索朗曲吉是夫妻,久美是兩(liang) 人的兒(er) 子,他們(men) 都是山南市乃東(dong) 區讚堂社區紮西一家的成員。
作為(wei) “大家長”,退休多年、已84歲高齡的紮西,既不用為(wei) 兒(er) 孫後輩的工作生活煩憂,更不用為(wei) 全家人的吃穿生計發愁,精神矍鑠、身體(ti) 健康,在幸福中安享晚年。
紮西是久美的外公,祖孫倆(lia) 平時最為(wei) 親(qin) 近。久美遠在亞(ya) 東(dong) 縣工作,但幾乎每天都會(hui) 給家裏打電話、發視頻,問候外公外婆和父母,了解家裏的生活和家人的身體(ti) 健康情況。去年,久美休假時還專(zhuan) 程帶著外公外婆去成都旅遊,並把老人接到亞(ya) 東(dong) 生活了一段時間,老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亞(ya) 東(dong) 喜馬拉雅南麓的“森林氧吧”。
回想起10年前,一家人等待久美的高考成績、等待錄取通知書(shu) 時的情景,再看看現在已經長大成人,工作上進、孝順父母的久美,紮西頗為(wei) 感慨:“10年時間可真不短啊!托黨(dang) 的福,這些年的條件越來越好,久美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順利讀完大學,又成家立業(ye) ,當了一名人民警察,我心裏比誰都高興(xing) 。”
紮西是一名黨(dang) 齡近50年的老黨(dang) 員,他平時總是喜歡把黨(dang) 員徽章戴在胸前,總是把黨(dang) 的恩情掛在嘴邊。他常常叮囑久美:“是黨(dang) 的好政策改變了咱們(men) 全家的生活,更是黨(dang) 的好政策讓你成才了。你一定要好好工作,不斷進步,服務好人民群眾(zhong) ,為(wei) 國家作貢獻。”
十年成長,十年巨變。紮西一家的生活變遷,是千千萬(wan) 萬(wan) 西藏各族群眾(zhong) 生活變遷的一個(ge) 縮影。迎著東(dong) 風,高原人家的幸福感還將不斷加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