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記者手記Vlog】“守邊的‘阿佳’,您還好嗎”

——記者與卓嘎代表再相遇

發布時間: 2022-10-28 09:02:00 來源: 光明網

  在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前夕,京外的代表團陸續匯聚北京,向大會(hui) 報到。記者在駐地拍攝西藏代表團報到場景時,一個(ge) 似曾相識的身影,走進了記者的鏡頭畫麵。

  眼前這位老人身穿藏袍,走路略有些蹣跚。可能是語言不通的緣故,報到提交材料時,她需要旁邊的代表們(men) 幫助提示。

  隨後,記者從(cong) 代表團隨行人員處拿到了一份代表名冊(ce) 。經過確認,這位老人的確是一位“老朋友”——二十大代表、“七一勳章”獲得者卓嘎。

【記者手記Vlog】“守邊的‘阿佳’,您還好嗎”——記者與(yu) 卓嘎代表再相遇

  卓嘎和妹妹央宗一家人數十年如一日堅守玉麥鄉(xiang) ,守護著祖國的邊境,踐行著“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國每一寸土地”的承諾。

  玉麥鄉(xiang) 隸屬西藏山南市隆子縣,位於(yu) 中印邊境地帶,是我國人口最少的行政鄉(xiang) 。1990年之前,卓嘎、央宗和她們(men) 的父親(qin) 桑傑曲巴,是這片土地上僅(jin) 有的百姓。玉麥鄉(xiang) 雖然雨水充沛,但卻長不出一粒青稞。更讓當地群眾(zhong) 無奈的是,每年的11月至來年的6月,這裏有半年多的時間大雪封山,會(hui) 成為(wei) 出不去也進不來的“孤島”。

  2017年10月28日,黨(dang) 的十九大閉幕後的第四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玉麥鄉(xiang) 卓嘎、央宗的一封親(qin) 切回信,讓這對藏族姐妹與(yu) 父親(qin) 桑傑曲巴的守邊故事,走入了人們(men) 的視線。也是在這一年,玉麥鄉(xiang) 迎來首次的冬季不封山,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給當地群眾(zhong) 生活帶來極大改變。

  記者與(yu) 卓嘎代表結緣,要從(cong) 4年前的一次采訪說起。

  2018年5月8日,記者一行從(cong) 山南市區驅車前往玉麥鄉(xiang) 。一路上層巒疊嶂、風光旖旎,但卻山高路遠、路途曲折,300多公裏的路程足足顛簸了近8個(ge) 小時,翻越了兩(liang) 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皚皚白雪與(yu) 茫茫白霧混為(wei) 一團,雪山上還下起著冰粒,山路濕滑導致車子幾次陷入深坑,濕滑,幾次車路陷入深坑,大家不得不下車推車前行。

  站在雪山的半山腰俯瞰,在周邊山峰合圍著一個(ge) 小小的河穀,裏麵平坦地帶長約七八百米,這就是玉麥鄉(xiang) 的所在地。

  四年了,曾經千裏奔波去采訪的玉麥鄉(xiang) ,現在怎麽(me) 樣了?在駐地工作人員引導下,記者敲開了卓嘎代表的房門。

  “阿佳(藏語:大姐),還記得我嗎?”突如其來的四目相對,讓卓嘎代表先是一怔,爾後露出淳樸的微笑,並連連點頭。

  在大會(hui) 駐地再相見,讓卓嘎代表難免有些意外。記者拿出了一張兩(liang) 人的合影,當時兩(liang) 人站在玉麥鄉(xiang) 外山坡上,背後就是玉麥鄉(xiang) 重建時的場景。

【記者手記Vlog】“守邊的‘阿佳’,您還好嗎”——記者與(yu) 卓嘎代表再相遇
光明網記者李政葳在玉麥鄉(xiang) 采訪期間與(yu) 卓嘎代表合影(拍攝於(yu) 2018年5月)

  從(cong) 照片看,身後是一片工地,路上都是泥巴,旁邊堆積著板材、石料,幾輛作業(ye) 的卡車停在路邊,施工隊戴著安全帽熱火朝天地工作。因為(wei) 正在施工重建,那幾天記者都是住在工地上臨(lin) 時搭建的活動板房家庭旅館裏。雖然五月已近夏季,但高山深穀裏深夜依舊冰冷刺骨。

  卓嘎說,曾經玉麥鄉(xiang) 最大的問題是交通問題,如今鄉(xiang) 裏通了公路,很方便。之前的父女三人鄉(xiang) ,到現在全鄉(xiang) 已經有60多戶200多人,秉承“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的信念,越來越多當地群眾(zhong) ,特別是年輕人加入守邊的隊伍當中。

  曾經在援建工地上,記者看過玉麥邊境小康鄉(xiang) 村建設的規劃圖,後續將建設輕鋼裝配式結構民居,配套解決(jue) 排水、電力、通訊、道路等公共設施,新建兩(liang) 條市政道路、一座中心公園、多座廣場,主要幹道、廣場等區域種植本地樹種……卓嘎說,之前的那些規劃,都實現了,現在生活環境很舒適。

【記者手記Vlog】“守邊的‘阿佳’,您還好嗎”——記者與(yu) 卓嘎代表再相遇
卓嘎(左一)、央宗(左二)兩(liang) 姐妹巡邊時與(yu) 鄉(xiang) 公安邊防派出所官兵相遇(拍攝於(yu) 2018年5月)

  還有一張照片,是記者拍攝卓嘎、央宗姐妹倆(lia) 巡邊時,與(yu) 玉麥鄉(xiang) 公安邊防派出所官兵相遇的場景。卓嘎說,這個(ge) 派出所還在,但是裏麵的官兵換了一些,但是依舊每天幫助巡邏護邊,還經常和他們(men) 學習(xi) 藏語,大家親(qin) 如一家人。提到妹妹央宗時,卓嘎說,央宗的身體(ti) 也很好,全家人生活得很安樂(le) 。

  采訪交流結束後,隨行人員給記者和卓嘎代表拍攝了一張合影。照片上老人和藹親(qin) 切,笑得也很幸福。“對於(yu) 邊疆群眾(zhong) 而言,祖國就是我們(men) 的母親(qin) 。作為(wei) 子女,我們(men) 有義(yi) 務和責任守護好祖國邊疆的每一寸土地。今後,我們(men) 會(hui) 繼續守好祖國的邊疆,銘記黨(dang) 恩,繼續跟黨(dang) 走。”卓嘎對記者說,大會(hui) 結束後,她會(hui) 把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懷帶回家鄉(xiang) ,與(yu) 大家共同奮鬥,像格桑花一樣繼續綻放在祖國邊疆。

【記者手記Vlog】“守邊的‘阿佳’,您還好嗎”——記者與(yu) 卓嘎代表再相遇

【記者手記Vlog】“守邊的‘阿佳’,您還好嗎”——記者與(yu) 卓嘎代表再相遇
在代表團駐地采訪卓嘎代表,並與(yu) 她合影(西藏自治區宣傳(chuan) 部供圖)

  與(yu) 卓嘎代表依依不舍道別後,記者來到駐地的臨(lin) 時郵政點,用照片打印了一張郵政明信片,送給了卓嘎代表,帶去一份問候,也送上一份祝福,也期待下一個(ge) 五年,記者還能再見到卓嘎,和她聊聊新時代玉麥鄉(xiang) 的新變化和群眾(zhong) 守邊的新故事。

  監製:張寧

  采訪/撰文:李政葳

  後期:劉昊 李飛 雷渺鑫

  配音:雷渺鑫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