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藏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根治欠薪的決(jue) 策部署,以事實為(wei) 依據,以法律為(wei) 準繩,鐵腕抓清欠、製度強保障,全麵提升治理能力,構建起“一體(ti) 治理、源頭治理、專(zhuan) 項治理、依法治理、引導治理”的根治欠薪長效治理體(ti) 係,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2022年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將西藏根治欠薪長效治理體(ti) 係作為(wei) 典型經驗做法予以通報表揚。
上下齊抓共管
去年8月初,務工人員周幸法來到自治區人社廳送錦旗,激動地說:“你們(men) 真是我們(men) 的親(qin) 人,實打實為(wei) 我們(men) 辦事。”
錦旗的背後是區人社廳及時跟進,地方人社部門多方協調,成功追回欠薪的故事。
完善機製,形成合力。自治區、市地、縣區均成立了根治欠薪工作專(zhuan) 班,各級、各部門同頻共振、集中調度、聯合清欠,形成全區“管理一張網、案件一個(ge) 庫、處理一條線”的一體(ti) 治理、綜合治理格局,所有案件實現“三天必複、一周必結”。
與(yu) 此同時,西藏全麵壓實各級政府主體(ti) 責任,實施保障農(nong) 民工工資支付專(zhuan) 項考核,並把保障農(nong) 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納入政府經濟社會(hui) 發展目標績效考核體(ti) 係和平安建設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占比分別為(wei) 2%、5%,充分發揮了考核的“指揮棒”作用。
夯實製度基礎
治理抓在源頭、風險止於(yu) 苗頭。西藏先後出台《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治理欠薪工作機製的意見》《西藏自治區工程建設領域工資保證金製度實施辦法》等30餘(yu) 項長效機製,為(wei) 根治拖欠農(nong) 民工工資奠定了堅實的製度基礎。
在製度框架下,西藏全麵推進建築工人實名製管理平台建設,依法落實農(nong) 民工工資保證金、欠薪應急周轉金等一係列舉(ju) 措,截至目前,全區實名製管理項目總數1.17萬(wan) 餘(yu) 個(ge) ,平台實名登記118.7萬(wan) 人次,設立農(nong) 民工工資專(zhuan) 戶9020個(ge) ,實現銀行代發工資145.63億(yi) 元;累計設立應急周轉金19.68億(yi) 元,累計繳存農(nong) 民工工資保證金107.8億(yi) 元。
同時,自治區人社廳紮實開展工程建設領域專(zhuan) 項治理行動,對存在欠薪違法行為(wei) 的企業(ye) 不出具“無欠薪證明”,限製參與(yu) 招投標,對違法發包、轉包、分包等問題實行歸口督查、垂直督辦、動態清零。堅決(jue) 將嚴(yan) 重拖欠農(nong) 民工工資的企業(ye) 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截至目前,評定企業(ye) ABC等級2638家,推送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wei) 141起,列入拖欠農(nong) 民工工資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62個(ge) ,對欠薪企業(ye) 鎖定資質累計達1.26萬(wan) 次,持續鞏固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的治理態勢。
全鏈條發力治理
保障農(nong) 民工工資支付工作事關(guan) 農(nong) 民工切身利益,事關(guan) 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事關(guan) 勞動關(guan) 係和諧穩定。
近年來,西藏全麵貫徹落實《保障農(nong) 民工工資支付條例》,依法治理欠薪,建立執法、仲裁、訴訟、監督有機銜接、協調聯動、功能互補、高效便捷的欠薪調處機製,對欠薪問題做到快速立案、快速裁決(jue) 、快速結案、快速反饋。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區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受理舉(ju) 報投訴案件1.09萬(wan) 件,涉及勞動者10.76萬(wan) 人,追發工資等待遇15.15億(yi) 元,公安機關(guan) 受理欠薪刑事案件113件,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案件86件,依法治理欠薪的格局已然形成。
此外,自治區、市地、縣區勞動保障維權投訴電話24小時暢通,全區近200名勞動監察員和行業(ye) 監管人員聯係方式在區內(nei) 各主流媒體(ti) 向社會(hui) 公布,積極引導農(nong) 民工通過合理渠道依法依規表達訴求;主動加強與(yu) 信訪、網安、網信等部門的有效銜接,共享欠薪線索輿情,各類輿情做到“日清日結”,推動根治欠薪向著製度化、法治化的軌道有力邁進。
自治區人社廳勞動監察局局長戚誌剛表示:“我們(men) 將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guan) 要求,進一步研究新情況、解決(jue) 新問題、構建新機製,全麵建立健全根治欠薪治理體(ti) 係和工資支付保障製度,打好根治欠薪攻堅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