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藏北教育在巨變中綻放書香

發布時間: 2022-11-11 08:49:00 來源: 半月談

   “我小的時候,帳篷就是教室,黑板就是一塊木板。老師在木板上先擦油,再撒上牛糞灰,用竹子削成的筆在上麵寫(xie) 字。”回憶起過去,西藏那曲市雙湖縣政協原主席阿更感慨地說道。

   “遠在阿裏、苦在那曲”。作為(wei) 我國海拔最高的地級市,那曲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在零下0.9攝氏度至零下3.3攝氏度之間,是我國自然條件最惡劣的地區之一。

   從(cong) “馬背小學”到科技校舍,這裏見證著牧區教育翻天覆地的變化,書(shu) 寫(xie) 著雪域高原的辦學奇跡。

   異地辦學“三個(ge) 轉化”

   拉薩那曲第二高級中學校園裏,教學樓、體(ti) 育場、微機室、書(shu) 吧等設施完備,與(yu) 其他省市省份的學校一樣,課後,學生忙碌地穿梭在籃球、足球、乒乓球、爵士舞等社團之間。

   “拉薩海拔相對那曲低了不少,氣候也更舒適,來自那曲的孩子在這裏奔跑更有力量,體(ti) 育活動也更加豐(feng) 富。”校長邊巴說,異地辦學後實行全封閉式管理,學生成績穩步提升,學校本科上線率從(cong) 2020年的33%提升到2022年的68.6%,高考專(zhuan) 科上線率從(cong) 異地辦學前不到30%躍升至2021年的99%。

   那曲的高中為(wei) 何辦在拉薩?

   “那曲自然條件差是主要原因。好教師留不住、學生成績上不來、辦學成本高問題突出。”那曲市教育局(體(ti) 育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吉生虎說,在相同的資金和人力投入下,在那曲辦學運營成本更高,效果卻不及預期。

   自2004年起,那曲先後投資8億(yi) 餘(yu) 元,陸續在海拔3650米的拉薩市建立拉薩那曲高級中學、拉薩那曲第二高級中學、拉薩那曲第三高級中學、拉薩那曲第四高級中學、拉薩那曲教師繼續教育學校,目前正在積極籌建拉薩那曲完全中學。

   吉生虎介紹,異地辦學通過“三個(ge) 轉化” ,實現三方麵變化,即由“換人”到“換環境”育人方式的轉化,穩定了教師隊伍,提升了教學質量;由“缺氧”到“富氧”生長環境的轉化,師生健康狀況明顯好轉;由“過度分散”到“適度集中”辦學模式的轉化,降低了辦學成本。


那曲市班戈縣佳瓊鎮小學的學生在玻璃暖廊內(nei) 玩耍

   那曲異地辦學的探索實踐,讓牧區孩子有了更多升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hui) 。經過18年的實踐探索,那曲的異地辦學模式日益成熟,作為(wei) 區域內(nei) 異地辦學的樣板,已經在西藏得到推廣。

   “人人不同,人人精彩”

   2022年被長春大學康複治療專(zhuan) 業(ye) 錄取的索朗旺堆,對在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9年的學習(xi) 生活充滿感激:“我的視力很差,幾乎等同於(yu) 盲人。沒有老師們(men) 貼心的教育和關(guan) 愛,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

   創辦於(yu) 2013年的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是那曲第一所對視障、聾啞、智力障礙等多種類型殘障兒(er) 童進行九年義(yi) 務教育的特殊教育學校。

   “我們(men) 的目的是讓每一個(ge) 孩子都能實現人生價(jia) 值。”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次仁拉姆說,學校對每個(ge) 孩子評估後實施個(ge) 性化教學,根據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升學、就業(ye) 、創業(ye) 。

   為(wei) 所有學生提供基本平等的受教育機會(hui) ,是那曲市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遵循的根本原則。2022年5月,那曲市開辦了以聾啞、視障兒(er) 童為(wei) 主的那曲市第二特殊教育學校,成為(wei) 西藏唯一擁有兩(liang) 所特殊教育學校的地市。自此,那曲市特殊教育迎來分類辦學新局麵,在西藏獨樹一幟。

   那曲市教育局(體(ti) 育局)局長羅布仁青說,那曲不會(hui) 因為(wei) 自然環境艱苦放棄一個(ge) 孩子,努力讓孩子們(men) 的個(ge) 性差異都能受到關(guan) 注並獲得發展。

   一技在手,改變命運。從(cong) 那曲市職業(ye) 技術學校畢業(ye) 後,藏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羅布創辦了一家診所,還吸收學校藏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7人就業(ye) 。如今診所每天就診量150人左右,年均收入80萬(wan) 元。

   為(wei) 了幫助更多農(nong) 牧民掌握一技之長,那曲市還推動職業(ye) 教育向基層延伸,形成那曲市職校和縣級職教中心互補機製,每年通過職校、職教中心培訓農(nong) 牧民技能人才2000多人,為(wei) 牧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撐。

   從(cong) “有學上”到“上好學”

   那曲的冬天來得更早些。10月剛到,草原上已寒風凜冽,不過校園的玻璃暖廊裏暖意融融。

   走進海拔4700多米的那曲市班戈縣佳瓊鎮小學,玻璃暖廊裏的花草樹木茂盛生長。

   2011年,那曲開始實施玻璃暖廊項目,目前已實施學校達117所,涉及麵積54261平方米。那曲落實集中供暖學校達139所,供暖校舍約84.85萬(wan) 平方米,受益學生8.37萬(wan) 人。

   2016年,班戈縣佳瓊鎮小學建成暖廊,分為(wei) “書(shu) 香暖廊”和“溫馨暖廊”。“書(shu) 香暖廊”麵積880平方米,包括教室、辦公室、黨(dang) 建室、會(hui) 議室、體(ti) 育器材室、書(shu) 法室及電教室等。“溫馨暖廊”麵積1020平方米,包括宿舍、澡堂、洗衣房、理發室及醫務室。

   “過去一到冬天,孩子們(men) 隻能穿著厚重笨拙的衣服上課。天寒地凍,戶外活動都無法進行。”佳瓊鎮小學校長白瑪旺姆說,“暖廊建成後,溫度一年四季有保障,學生可以像低海拔地區的孩子一樣穿裙子、短袖服裝,唱歌跳舞。即便是冬天,廣播體(ti) 操、詩歌朗誦等活動也可以在暖廊內(nei) 展開。”

   羅布仁青介紹,在主要校舍之間以四合院形式加蓋的玻璃暖廊,充分利用高原太陽能,使用壽命長、維修成本低、性價(jia) 比高,能夠采光、取暖、防風、防雨雪,具有類似風雨操場的功能,形成了獨特的建築景觀。

   學校硬件設施改善的同時,那曲市還大力推動“教育+互聯網”工作。全市11個(ge) 縣(區)教育局、457所中小學(含幼兒(er) 園)寬帶接入率達100%,多數學校具備了電子白板教學條件,借助“組團式”教育援藏等平台,和區外學校實現了優(you) 質教學資源共享,開啟了智能時代那曲教育的新征程。

   遼闊的草原壯美迷人,蒼茫的羌塘連接天地。行走在藏北牧區,昔日的帳篷學校、馬背學校早已成為(wei) 過往,充滿現代氣息的校園成為(wei) 草原上的標誌性建築。“教育將使牧區孩子過上更美好、更有價(jia) 值的生活,一代更比一代強。”這裏的人們(men) 滿懷信心,正致力於(yu) 讓孩子有學上、上好學,讓草原的明天更美好。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