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林芝巴宜區更章門巴民族鄉(xiang) ,寬闊整潔的街道、錯落有致的門巴風格建築、各式各樣的店鋪、往來不斷的車輛和行人……一個(ge) 新型現代化小鎮便呈現在眼前。
“更章門巴民族鄉(xiang) 小鎮從(cong) 2018年開工建設,建成之後道路加寬了,房子‘穿衣戴帽’,不僅(jin) 外觀更漂亮了,基礎性的附屬設施也進一步完善了。建成之後,外來的商戶也逐漸增多,給群眾(zhong) 帶來了更多就業(ye) 增收的機會(hui) 。”林芝市巴宜區更章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胡猛介紹說。
近幾年來,林芝市巴宜區更章門巴民族鄉(xiang) 以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為(wei) 契機,通過招商引資、挖掘特色文化資源等措施,因地製宜發展起了包括水果、木耳、羊肚菌種植,藏豬、藏雞養(yang) 殖及民俗文化旅遊等特色產(chan) 業(ye) ,推動當地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門仲村
門仲村是個(ge) 搬遷村。麵對搬遷村底子薄的狀況,為(wei) 了切實讓門仲村群眾(zhong) 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近年來,林芝市各級黨(dang) 委政府結合群眾(zhong) 意願,積極幫助群眾(zhong) 尋找適合發展、增收致富的門路。
2019年12月31日,門仲村被國家民委命名為(wei) 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自此,門仲村找到了屬於(yu) 自己的發展之路——挖掘門巴族特色文化。門仲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旺紮說:“在村‘兩(liang) 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的努力下,全村上下努力打造門巴特色旅遊村,如今,村裏修建起了演藝中心,完善了旅遊配套設施,村民吃上了文化旅遊飯。”
“庭院改造是今年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ge) 項目,每家每戶都在做。我們(men) 家這個(ge) 庭院是今年開始修的,昨天剛修完,明年得再種些花。”旺紮說。從(cong) 今年7月份開始實施的門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今年年底前將全部完工。這個(ge) 項目的建成,不僅(jin) 會(hui) 讓門仲村村容村貌得到整體(ti) 提升,還將為(wei) 群眾(zhong) 參與(yu) 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業(ye) 奠定良好基礎。
胡猛和旺紮告訴記者,從(cong) 去年開始,更章門巴民族鄉(xiang) 便引導門仲村群眾(zhong) 以挖掘門巴民族文化和打造鄉(xiang) 村旅遊品牌為(wei) 出發點,堅持黨(dang) 建引領、政府主導、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的開發經營模式,帶領群眾(zhong) 逐步走上了旅遊發展致富的路子。隨著係列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門仲村未來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會(hui) 越走越寬。
更章村
更章村的仿野生黑木耳種植基地,眼下已經完成了今年的最後一次木耳采摘。胡猛介紹說:“這個(ge) 基地有37畝(mu) ,今年這裏麵的5畝(mu) 地試種了木耳,收成很不錯。剩下的32畝(mu) ,這幾天要開始種植羊肚菌。”
近兩(liang) 年來,更章村黨(dang) 支部緊緊圍繞“興(xing) 村富民”目標,堅持以壯大村集體(ti) 經濟和增加群眾(zhong) 收入為(wei) 抓手,不斷拓寬發展思路,研究發展對策,在原有種植項目的基礎上,又推進實施了50畝(mu) 脆李種植和37畝(mu) 林下木耳羊肚菌種植項目。新項目的落地見效,讓群眾(zhong) 在短時間內(nei) 就嚐到了甜頭,也進一步堅定了群眾(zhong) 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的信心。
在更章村旁,大棚改造項目正在緊張進行,另一邊,村裏的垂釣農(nong) 家樂(le) 項目用地已經規劃好了,明年年初將動工實施。可以預見,明年的更章村又會(hui) 是一番新景象。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核心,也是這幾年更章鄉(xiang) 的重點工作。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上,鄉(xiang) 黨(dang) 委立足全鄉(xiang) 6個(ge) 行政村特色,搶抓機遇,以優(you) 先發展國道沿線旅遊和招商引資為(wei) 著力點,持續加大力度做好產(chan) 業(ye) 項目規劃建設,增強產(chan) 業(ye) 項目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不斷激發鄉(xiang) 村發展活力,增強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內(nei) 生動力。
“近年來,更章鄉(xiang) 共發展產(chan) 業(ye) 項目16個(ge) ,包括木耳等林下資源的種植,目前,已經產(chan) 生了一些效益,惠及了全鄉(xiang) 1400餘(yu) 人,增加了群眾(zhong) 的收入。與(yu) 此同時,通過土地流轉、企業(ye) 落戶等方式,也帶動了群眾(zhong) 增收。企業(ye) 落戶之後,群眾(zhong) 通過就地就便原則務工,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又能增加群眾(zhong) 的收入。”胡猛說。
白瑪店村
位於(yu) 更章門巴民族鄉(xiang) 白瑪店村的巴宜區現代農(nong) 業(ye) 觀光園內(nei) ,幾十座溫室大棚錯落有致地排列著。大棚內(nei) ,品種多樣的瓜果蔬菜長勢喜人,園區的技術工人在不停忙碌著,村民益西措姆便是其中一位。
巴宜區現代農(nong) 業(ye) 觀光園落戶白瑪店村後,讓益西措姆看到了機遇。2019年,她成為(wei) 了園區的一名技術工人。通過園區技術人員的指導幫扶和自身的努力,如今,益西措姆不僅(jin) 學會(hui) 了很多果蔬種植管理技術,還有了穩定的工資收入。現在,她負責管理觀光園內(nei) 的4個(ge) 大棚。在更章鄉(xiang) ,像益西措姆這樣因企業(ye) 落地而受益的群眾(zhong) 還有很多。
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吃產(chan) 業(ye) 飯、賺產(chan) 業(ye) 錢,這也成為(wei) 了這幾年更章門巴民族鄉(xia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進程中最喜人的變化。
遠處的山峰已白雪皚皚,但更章門巴民族鄉(xiang) 依舊暖意洋洋。在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熱潮中,群眾(zhong) 幹事創業(ye) 的熱情更加高漲,一幅“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圖景正在奮力繪就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