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心手相連共奮鬥 團結之花更絢爛

——拉薩市尼木縣深入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發布時間: 2022-12-25 09:44:00 來源: 西藏日報

  石榴花開紅似火,籽籽同心一家親(qin) 。近年來,拉薩市尼木縣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ge) 創建”,奮力推進“現代尼木三步走”總體(ti) 布局和“四產(chan) 業(ye) 三園區”發展布局,不斷把“九進”工作充分融入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工作中,各族幹部群眾(zhong) 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生動局麵,民族團結之花在“文香故裏”常開長盛。

  守望相助 同心同行

  守望相助、團結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chuan) 統,也是尼木縣各族人民堅守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翻開尼木縣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民族團結的進步史。各民族相親(qin) 相愛、和睦共處、團結奮進,湧現出一批批民族團結進步典型,譜寫(xie) 了一首首各族群眾(zhong) 心手相連、親(qin) 如一家的美妙讚歌。

  2003年,馬玉海(東(dong) 鄉(xiang) 族)跟隨老鄉(xiang) 從(cong) 老家甘肅到拉薩闖蕩謀生。初到拉薩的馬玉海由於(yu) 資金有限租不起店鋪,隻能推著三輪車沿街售賣一些生活用品。後來,他輾轉來到尼木縣開起了一家小店鋪經營百貨。由於(yu) 價(jia) 格公道、為(wei) 人真誠,馬玉海的生意越做越順利,也結交了不少當地的老百姓。有一次,馬玉海想擴大經營,卻拿不出那麽(me) 多錢。看到愁眉苦臉的馬玉海,仁增多吉主動關(guan) 心詢問,並拿出5萬(wan) 元幫助他解決(jue) 了燃眉之急。

  一來二去,兩(liang) 人成了好兄弟。每年地裏的土豆、蘋果、桃子熟了,仁增多吉總是不忘給馬玉海送去幾袋;每逢藏曆新年,馬玉海也總是為(wei) 仁增多吉一家送去最真摯的祝福。

  “在尼木縣做生意已有18年了。是什麽(me) 讓我在這裏待這麽(me) 長時間?不是因為(wei) 我不想家,也不是因為(wei) 不想回家,而是因為(wei) 當地朋友的熱情和寬厚使我深深地喜歡上了這裏,同時也給了我一種家的感覺,所以我願意留在這個(ge) 地方,同當地群眾(zhong) 共同創造美好生活。”馬玉海說。

  逐步富裕起來的馬玉海不忘恩情,長期主動為(wei) 當地學校、困難群眾(zhong) 捐款捐物,把正能量傳(chuan) 播出去。近年來,馬玉海先後榮獲了縣、市、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ge) 人稱號。

  隨著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深入開展,尼木縣湧現出了一批民族團結先進模範。他們(men) 大多是普通群眾(zhong) ,用點滴的小事助力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高質量發展,在全縣範圍內(nei) 營造出各族群眾(zhong) 一家親(qin) 的濃濃氛圍。

  尼木縣力爭(zheng) 在今年成功創建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縣;到2025年,90%的黨(dang) 政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鄉(xiang) (鎮)、村(居)建成縣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或示範點。

  凝心鑄魂 匯聚合力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在尼木縣這片熱土上,活躍著一批基層宣講員,他們(men) 用拉家常的方式登上講台、走街串巷、深入田間地頭,講親(qin) 曆的事、講身邊的事,宣講民族團結進步故事。

  在續邁鄉(xiang) 河東(dong) 村,提起“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宣講員阿旺格桑老人,沒有人不交口稱讚。他雖年逾古稀、仍熱情不減,熱心村務、服務群眾(zhong) ,特別是他進茶館、入田間、走村入戶宣講“四講四愛”的故事成為(wei) 人們(men) 津津樂(le) 道的佳話。

  今年77歲的阿旺格桑老人是自治區級“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宣講員。自擔任宣講員以來,累計宣講次數達42場次,受眾(zhong) 達3萬(wan) 餘(yu) 人次。其中,他奔赴拉薩市各縣(區)進社區、進學校宣講的視頻在網上的點擊量已經達到100多萬(wan) 次。

  “我們(men) 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阿旺格桑老人話語鏗鏘,“我會(hui) 利用村民在田間地頭休息空隙,以我的親(qin) 身經曆給他們(men) 講民族團結的小故事,平時在經過學校、村口時,碰到群眾(zhong) 也都會(hui) 講講最近的新政策。通過講自己的心得和感悟,讓民族團結深入群眾(zhong) 心裏。”

  近年來,尼木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開展集中宣講1300多場次、群眾(zhong) 性精神文化活動近500場次,全縣24所幼兒(er) 園全部實現“雙語”教學,大力推廣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依托“組團式”援藏工作,組織幹部群眾(zhong) “走出去”的次數逐年上升,9批178名教師、醫生、黨(dang) 員幹部、鄉(xiang) 村致富帶頭人赴北京交流學習(xi) ,28名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在參觀天安門升國旗儀(yi) 式時被中央電視台采訪報道。

  與(yu) 此同時,尼木縣大力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推動52個(ge)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規範化運行,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納入全過程教育中,持續弘揚主旋律、傳(chuan) 播正能量。

  發展產(chan) 業(ye) 共創美好

  發展是鞏固民族團結進步的“金鑰匙”,產(chan) 業(ye) 是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尼木縣直麵“四差”實際,始終把抓產(chan) 業(ye) 項目、帶群眾(zhong) 增收作為(wei) 一項重要工作,精準實施“點對點”幹部抓產(chan) 業(ye) 工作機製,189名“點對點”幹部積極發揮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堅守產(chan) 業(ye) 發展前沿陣地,帶領群眾(zhong) 學技術、搞生產(chan) 、促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當好致富領頭人,以產(chan) 業(ye) 發展推動民族團結進步走深走實,全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培養(yang) 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能手,增加群眾(zhong) 經濟收入,進一步增進血濃於(yu) 水的民族感情,實現了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民族團結進步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尼木鄉(xiang) 日措村黨(dang) 支部第一書(shu) 記馬安陽被當地村民親(qin) 切地稱為(wei) “牛書(shu) 記”。說起這個(ge) 特殊的稱謂,臉上掛滿笑容的馬安陽是滔滔不絕。

  2012年,脫下戎裝的馬安陽帶著紮根邊疆、建設基層的夢想奔赴尼木縣普鬆鄉(xiang) ,輾轉在基層工作至今。2014年,來自河南商丘的馬安陽和尼木縣的藏族姑娘格桑曲珍走進了婚姻殿堂。

  他鄉(xiang) 變故鄉(xiang) ,群眾(zhong) 是親(qin) 人。馬安陽被一種力量牽絆,被一種責任召喚——帶領群眾(zhong) 增收致富,過上越來越好的生活。2020年6月,尼木縣標準化犛牛育肥基地尼木鄉(xiang) 分場投入運營,馬安陽以“點對點”幹部的身份來到日措村育肥基地。從(cong) 養(yang) 殖技術一竅不通到現在的規範有序,每天的牛舍管理、犛牛飼養(yang) 、保障牛場後勤成為(wei) 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他總說,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帶領群眾(zhong) 投入到工作中,將產(chan) 業(ye) 項目做好。憑著這份執著,在項目投入運營的當年就出欄犛牛708頭,實現收入685萬(wan) 元,帶動41戶群眾(zhong) 戶均增收7382元。

  吞彌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在“櫻桃姑娘”德吉的悉心傳(chuan) 授和不斷鼓勵下,村民旦巴熱傑和衝(chong) 多拉姆通過1年的時間掌握了車厘子的日常管理技術,就近實現了穩定就業(ye) 。此外,德吉還將村民平措次仁培養(yang) 成了可以獨立承包溫室大棚,熟練掌握西紅柿、黃瓜等蔬菜種植技術的致富能手……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牛書(shu) 記”“櫻桃姑娘”“雞司令”“田管家”……這些稱謂,就是群眾(zhong) 對“點對點”抓產(chan) 業(ye) 幹部的最大的認可。

  近三年,尼木縣提拔重用、晉升職級“點對點”抓產(chan) 業(ye) 幹部96人次,24名“點對點”幹部榮獲全國、全區、全市、全縣道德模範和先進個(ge) 人。在他們(men) 的帶動下,群眾(zhong) 的思想觀念得到了不斷更新,民族團結思想意識不斷增強,造就了一批講道德、有文化、懂技術、會(hui) 經營、能帶動、敢致富的新型農(nong) 牧民,成功推出“藏香康養(yang) 小鎮”“溫泉休閑之鄉(xiang) ”“核桃村”等一批特色產(chan) 業(ye) 品牌村。2021年,全縣33個(ge) 村(居)集體(ti) 經濟收入達到4458萬(wan) 元,較2019年翻了兩(liang) 番,農(nong) 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966元。

  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如今,尼木縣各族兒(er) 女在共居、共學、共事、共樂(le) 中廣泛交往、全麵交流、深度交融,緊跟新時代步伐攜手向前,激發出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尼木縣將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工作,使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譜寫(xie) 守望相助、團結奮鬥的輝煌新篇章。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