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的氤氳,從(cong) 喜馬拉雅山麓升起,像一條巨大而潔白的哈達,掛在山腰。山腳下,西藏林芝市墨脫縣背崩鄉(xiang) 地東(dong) 村的村民們(men) 正忙著采摘剛剛成熟的枇杷。
“之前像枇杷這些不易保存的水果我們(men) 都不敢大麵積種植,現在好了,交通運輸方便了,枇杷也將成為(wei) 我們(men) 村發家致富的‘金果子’嘞。”村支部書(shu) 記高榮一邊在地裏忙活一邊笑著說。
墨脫縣位於(yu) 喜馬拉雅山脈東(dong) 段南麓、雅魯藏布江中下遊。由於(yu) 巨大的天然屏障阻隔,墨脫長期以來不通公路,一度被稱為(wei) “高原孤島”,物資的運輸隻能靠人背馬馱。
59歲的背崩鄉(xiang) 背崩村村民向嘎曾多年當背夫,對於(yu) 家鄉(xiang) 的路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
“一次往返需要7天。有一次,有人突發重病,我和另外10多名背夫輪流背著病人出墨脫,路上還要翻越雪山。”向嘎回憶說。
從(cong) 20世紀60年代起,政府多次投資修建通往墨脫的公路。但因地質結構複雜、自然災害頻發等因素,公路屢建屢毀。
2013年10月31日,林芝市波密縣紮木鎮至墨脫縣城的紮墨公路終於(yu) 貫通運營,成為(wei) 通往墨脫的第一條交通要道。車輛和農(nong) 用機械得以進入,孩子們(men) 可以乘車上學,病人也可以坐車去大醫院,肩挑背扛的時代成為(wei) 曆史。
紮墨公路嘎隆拉隧道(2021年12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沈虹冰 攝
紮墨公路通車的第二年,大量建築材料湧入墨脫,當地安居房建設正式啟動。隨後的幾年,鋼筋混凝土民居取代了曾經的茅草屋和木板房,墨脫群眾(zhong) 搬進新居,大部分建房費用由政府承擔。
如今,向嘎一家已經住進二層小樓,用上了衝(chong) 水廁所和燃氣灶。向嘎說,自己除了種茶、當森林管護員外,還在縣城當保安,加上公益林補貼、邊境補貼等,自己和老伴的總收入每年有七八萬(wan) 元。
采茶歸來的向嘎在和外孫女玩耍(2022年6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潁 攝
據統計,墨脫縣地區生產(chan) 總值從(cong) 2012年的2.6億(yi) 元提高至2021年的8.52億(yi) 元,年均增長13.8%。農(nong) 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2012年的4875元提升至2021年的15278元,年均增長13.5%。2019年,墨脫縣實現脫貧摘帽,曆史性消除絕對貧困。
目前,墨脫縣8個(ge) 鄉(xiang) 鎮下轄的所有行政村已全部通車,米林縣派鎮至墨脫縣的派墨公路主體(ti) 工程也已完工,即將成為(wei) 第二條通往墨脫的交通要道。待派墨公路通車運營後,林芝市區至墨脫縣的公路裏程將由原來的346公裏縮至180公裏,通行時間縮短8小時左右。
這是2022年9月30日拍攝的派墨公路派鎮起點路段(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董誌雄 攝)
墨脫縣委書(shu) 記魏長旗說,便利的交通將有效促進當地特色農(nong) 牧業(ye) 、旅遊業(ye) 、商業(ye) 等的長足發展,全麵帶動百姓增收致富,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接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具有重要作用。
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數據顯示,西藏公路總裏程已經從(cong) 2012年底的6.52萬(wan) 公裏增加至目前的超過12萬(wan) 公裏,其中,農(nong) 村公路裏程從(cong) 5.32萬(wan) 公裏增加到9萬(wan) 多公裏。全區所有縣區和具備條件的501個(ge) 鄉(xiang) 鎮、2295個(ge) 建製村通客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