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春走基層)西藏三位藏族阿媽的春節:“雲中”誰寄年貨來?

發布時間: 2023-01-21 14:23: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為(wei) 三位藏族阿媽新年上山慰問“雲(yun) 中哨所”的官兵。 西藏軍(jun) 區某邊防團供圖

  “阿媽啦,這裏有你們(men) 的快遞,快來簽收一下。”隨著快遞小哥的吆喝,次仁曲珍盯著客廳幾大箱的年貨一陣納悶,“誰寄的呀?”不一會(hui) 兒(er) ,她的手機響起,一看號碼是來自她日夜惦記的“雲(yun) 中哨所”……

  海拔4600多米的詹娘舍哨所,因立於(yu) 懸崖峭壁之上,也被當地人稱為(wei) “雲(yun) 中哨所”。那裏終年寒冷缺氧,狂風肆虐,曾經因交通不便,物資供給需靠人力背。

  今年均過花甲之年的達吉、次仁曲珍以及普赤三位阿媽住在詹娘舍哨所山下的一個(ge) 海拔2000多米的村子裏,40年來,她們(men) 堅持給哨所的解放軍(jun) 送菜、送信、送物資,風雨無阻,從(cong) 未間斷。

  達吉告訴記者,她們(men) 三個(ge) 與(yu) 詹娘舍哨所40多年的“擁軍(jun) 送”,源自一場意外。1982年,20歲出頭的達吉與(yu) 另外兩(liang) 位姐妹采藥途中,不慎跌下山崖受傷(shang) 。三姐妹一籌莫展,剛好遇到巡邏的哨所官兵,並得到了及時的救助。在此過程中,達吉發現哨所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當時一些菜葉子爛掉了,我看他們(men) 也不舍得扔。”


圖為(wei) 達吉阿媽、次仁曲珍阿媽、普赤阿媽(從(cong) 左至右依次)。 趙延 攝

  回去後,達吉越想越睡不著覺,她覺得:“解放軍(jun)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裏守家衛國,換來了我們(men) 安寧的生活環境,我們(men) 應該為(wei) 他們(men) 做點什麽(me) 。”於(yu) 是,她和另外兩(liang) 個(ge) 姐妹商量,要給解放軍(jun) 們(men) 送點自家種的蔬菜。說幹就幹,她們(men) 從(cong) 各自家裏裝了蘿卜、土豆、大白菜等二三十斤的日常蔬菜,放進背簍,她們(men) 便出發上山了。

  途中需要穿林海、翻雪山,跨過一條狹窄而艱險的山路。因為(wei) 山高路遠,達吉她們(men) 三個(ge) 經常天不亮就出發,等送完菜回來,已是深夜。就這樣,她們(men) 姐妹三個(ge) 上山背菜堅持了近30年。

  “現在交通條件好了,我們(men) 可以買(mai) 完菜,包車給他們(men) 送上去,省時又省事。”次仁曲珍略帶得意地說。因為(wei) ,給山上送菜,不知不覺成為(wei) 她們(men) 生活的一部分。同時,每逢重大節日,哨所的官兵們(men) 也會(hui) 帶上慰問品去看望三位阿媽。

  春節日益臨(lin) 近,詹娘舍哨所的班長趙寶生一有空就打開手機,似乎在等待著什麽(me) 。原來,因為(wei) 工作的原因,今年他無法和戰友們(men) 下山給三位阿媽準備年貨。於(yu) 是,他通過手機在網上下單,給她們(men) 定了一批年貨,並每天跟進物流信息。剛收到簽收信息,趙寶生迫不及待地撥通了次仁曲珍阿媽的電話,“阿媽啦,是不是年貨已經收到啦?”電話那頭,達吉、次仁曲珍和普赤三位阿媽收到了來自“雲(yun) 中”的年貨,已樂(le) 得合不攏嘴。“今年的年貨太有意義(yi) ,是來自五湖四海的特產(chan) 。”

  三位阿媽這些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退伍老兵,他們(men) 離開時,阿媽們(men) 會(hui) 親(qin) 手為(wei) 他們(men) 戴上潔白的哈達,並送上最美好的祝福。而退伍老兵們(men) 也一直惦記著三位阿媽,逢年過節,也會(hui) 寄些家鄉(xiang) 特產(chan) ,給她們(men) 分享成家立業(ye) 、結婚生子的喜悅。40年來,她們(men) 已經從(cong) 健步如飛,變得步履蹣跚,從(cong) 曾經的阿佳(姐姐)變成了阿媽。她們(men) 雖然在時光裏老去,但是她們(men) 不會(hui) 被遺忘,詹娘舍的風、詹娘舍的雲(yun) 、詹娘舍的雪,還有一代代邊防人仍會(hui) 記得她們(men) 。

(責編: 賈春玲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