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鋼軌醫生”檢查鋼軌焊縫。 黨(dang) 敏嘉 攝
“春運期間,正是鋼軌折斷多發期,一定要仔細檢查線路的高低狀態,一旦有異常必須立刻記錄解決(jue) ,決(jue) 不能馬虎。”走到線路防斷重點區段時,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西寧工務段湟源線路車間檢查工區工長侯鵬俯身趴在鋼軌上,仔細觀察並叮囑,鋥亮的鋼軌頂麵反射著刺眼的白光,在他的臉上一閃一閃。
青藏鐵路作為(wei) 最接近天空的鐵路,從(cong) 青海西寧到西藏拉薩,全線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線路裏程最長、運行環境最為(wei) 惡劣的高原凍土鐵路,也被稱為(wei) “天路”。
圖為(wei) “鋼軌醫生”對軌道檢查儀(yi) 檢查出的高低進行人工複核。 黨(dang) 敏嘉 攝
青藏線0公裏正是“天路”起點,隸屬於(yu) 湟源線路車間管轄。侯鵬所在的線路車間檢查工區一共11名職工,需要維護224組道岔、300多公裏線路。為(wei) 確保高原鐵路安全暢通,他們(men) 每天身穿黃色工作服,晝伏夜出叩診線路,被稱為(wei) “鋼軌醫生”。
下午1時整,侯鵬帶領著職工在“天路”起點執行手比、眼看、口呼,組裝軌道檢查儀(yi) 、標定陀螺儀(yi) 、複合道尺、在電腦上建立文件夾等準備工作,2個(ge) 小時的“天窗”時間正式開始。
圖為(wei) 維修工區職工使用起撥道器消除病害。 黨(dang) 敏嘉 攝
侯鵬介紹,到達作業(ye) 地點後,他們(men) 需要先設置好防護,卸下檢查工具,拍照上傳(chuan) 後開始進入護網。“天窗”作業(ye) 一般是線路檢查和道岔檢查,在檢查過程中,要反複俯下身子看軌道高低和方向、拉弦繩、複核病害。
軌道檢查儀(yi) 是“鋼軌醫生”檢查時的“好幫手”。“軌道檢查儀(yi) 每推行125毫米就采集一個(ge) 數據點,推行1公裏則會(hui) 采集8000多個(ge) 數據點,對線路情況能夠精準檢測。”侯鵬說,通過數據在電腦上形成不同的波形圖,可以直觀地看出線路不平順的地段。“比如高低、水平、軌向、三角坑等波形圖,就是對這段路線是否平順的反映。”
圖為(wei) “鋼軌醫生”對使用軌道檢查儀(yi) 對線路進行檢查。 黨(dang) 敏嘉 攝
即使電腦形成的波形圖已經足夠準確明了,但是“鋼軌醫生”依然會(hui) 根據檢查出來的數據報表,再反複進行複核。比如,對檢查出的軌向高低用弦繩進行現場複核;對軌距、水平、三角坑、軌變用道尺進行現場複核;對聯結零件、結構性病害在電腦上進行現場標記;對周圍環境在檢查記錄簿上進行現場記錄。
此外,“鋼軌醫生”還需把檢查出來的問題納入問題庫,維修工區的線路工再按照固定的作業(ye) 流程進行標準化作業(ye) 。“相當於(yu) 我們(men) 把‘病因’找出來開好藥方,維修工區的‘藥師’則需要根據藥方給‘病人’抓藥。”侯鵬說。
圖為(wei) “鋼軌醫生”使用道尺進行現場複核。 黨(dang) 敏嘉 攝
據悉,“鋼軌醫生”們(men) 推行責任劃分製,從(cong) 病害檢查、數據分析、病害勾畫、問題入庫、確認回檢到問題銷號等流程,他們(men) 實行專(zhuan) 人負責,確保每一環節落實到位。“我負責的是準軌地段的檢查,不能使用軌道檢查儀(yi) ,必須用電子道尺進行檢查,一天下來要彎腰上千次,有時候好幾天直不起腰。”班長李誌成笑著說道。
春運期間列車增多,對線路設備是一個(ge) 很大考驗,“鋼軌醫生”們(men) 比以往還要認真,他們(men) “巡診把脈”,對管內(nei) 所有線路進行全覆蓋、無死角的檢查,並加強線路動靜態檢查分析,嚴(yan) 密監控管轄區段,確保線路設備檢查維修無遺漏、全覆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