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賠錢果”變成“致富果”西藏“科技大集”助農牧民增收

發布時間: 2023-02-02 09:35:00 來源: 西藏商報

  近日,以“弘揚科學精神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主題的西藏自治區“科技下鄉(xiang) ”集中服務活動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察雅縣吉塘鎮吉塘社區啟動。一大早,蘋果種植專(zhuan) 業(ye) 戶多吉頓珠就驅車前往,參加在那裏舉(ju) 辦的“科技大集”。

  多吉頓珠今年60歲,家住與(yu) 察雅縣城隔河相望的迪戛納山林區,是村裏的科技示範戶。他從(cong) 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種植蘋果樹,當時種植的蘋果樹隻有幾十株。近年來,隨著自治區各項科技惠農(nong) 政策的出台,他在科技特派員的技術指導下,開始不斷擴大規模。現在,他的果園已經擴大到二十多畝(mu) ,而且產(chan) 量和效益是一年比一年好,多吉頓珠依靠種蘋果發了財,成為(wei) 遠近有名的蘋果種植專(zhuan) 業(ye) 戶。

  “咱農(nong) 牧民太需要技術了!這新品種蘋果好看、好吃又高產(chan) ,還好管理!”走近昌都市農(nong) 科所的蘋果新品種展位,多吉頓珠順著展位一路走,滿臉喜悅。

  “種植的方法一變,‘賠錢果’變成了‘致富果’!”

  察雅縣地處橫斷山脈北部,日照充足,幹濕分明。這裏的蘋果大部分生長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瀾滄江峽穀地帶,具有無汙染、光照長、溫差大、糖分高的特點。自然地理優(you) 勢使這裏盛產(chan) 蘋果。但傳(chuan) 統的蘋果種植低效、低產(chan) 、低質一直是製約當地蘋果產(chan) 業(ye) 發展的瓶頸。如今,通過科技特派員包村入戶,與(yu) 農(nong) 牧民聯手,引進果樹優(you) 良品種、開展技術攻關(guan) 、創建“產(chan) 業(ye) 技術平台+示範縣+基地+種植大戶(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應用推廣模式、培養(yang) 人才等途徑,打造出蘋果標準化種植模式,比傳(chuan) 統種植省肥料50%、省勞力65%、節省土地55%,增產(chan) 4倍左右。

  “科技特派員在果園裏,告訴你要幹啥、該咋幹,還手把手地教我們(men) 解決(jue) 了技術難題,我們(men) 依靠科學種植走向了致富路!”

  ……

  多吉頓珠表示,近年來,他經常參加科技部門組織的各類科技培訓,培訓形式新穎、內(nei) 容豐(feng) 富,操作性強、十分接地氣,他每年都能在科技培訓或“科技下鄉(xiang) ”集中活動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新、奇、特”品種。為(wei) 探索市場,他在自己流轉的50畝(mu) 土地上做蘋果、桃樹、構樹等不同經濟作物試種,“要是沒有科技下鄉(xiang) ,哪能這麽(me) 方便?”多吉頓珠說,隨著科技要素的不斷植入,自己的蘋果園不僅(jin) 成本下來了,質量還上去了。2015年前,每畝(mu) 地收入1.3萬(wan) 元。之後逐年上升,去年每畝(mu) 地收入達到3.4萬(wan) 元。

  對多吉頓珠這樣的“科技示範戶”來說,“科技下鄉(xiang) ”活動帶給他們(men) 的不止是新品種,得到更多的是種植技術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轉變。趕集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紛紛表示,“科技大集”進一步提高了農(nong) 牧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希望以後多開展此類活動,不斷提高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文化科技知識和科學素養(yang) 。

  自治區科技廳黨(dang) 組成員、副廳長張麗(li) 紅表示,“科技下鄉(xiang) ”活動是服務基層一線、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惠民活動,在促進農(nong) 牧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本次活動,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也享受到了一場宣傳(chuan) 、科技、文化、衛生、農(nong) 牧“科技大餐”。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