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曲水大橋屹立於(yu) 美麗(li) 的雅魯藏布江之上,穿越昔日天險,橫跨河穀澗壑;三座不同曆史時期的曲水大橋,在同一時空交匯,見證西藏交通的變遷,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架起更幸福的坦途。
雅魯藏布江流經尼木縣後,進入穀地,江麵一下子開闊起來,浩浩蕩蕩的江水滾滾奔流。夏秋兩(liang) 季漲水,波浪鋪天蓋地,洶湧澎湃,這時候怎樣才能渡過雅魯藏布江?這是過去拉薩水上交通的一大難題。於(yu) 是,第一代曲水大橋——曲水鐵索橋應運而生。據記載,曲水鐵索橋由西藏“橋梁之父”唐東(dong) 傑布於(yu) 1430年所建,彼時該橋成為(wei) 拉薩往來山南、日喀則的交通要道。
如今,曲水鐵索橋的大橋鐵索已經消散在近600年的曆史煙雲(yun) 中,但在公路下方的江邊一處岩石上,仍然能清楚地看到殘存的橋墩建築遺跡。往北直線望去,江中心是一座巨大的建築堆積殘牆,那是連接兩(liang) 岸的橋墩遺跡,現在隻剩下牆基和零星的木條。
曲水鐵索橋遺跡往西幾百米,就是橫跨在雅魯藏布江上的第二代曲水大橋。今年81歲的熱傑老人是土生土長的曲水縣達嘎村人,當時20出頭的熱傑親(qin) 身參與(yu) 了第二代曲水大橋的建設。如今57年過去了,老人常常來到這座他曾用青春和汗水澆築的大橋上走一走,溫暖的陽光將他的思緒拉回到1966年大橋通車的當天:“曲水大橋建成後,拉薩市歌舞團的演員們(men) 載歌載舞,熱烈慶祝,他們(men) 手牽著手,從(cong) 橋的這一頭跳到另一頭,特別激動。”
據曲水縣誌記載:曲水大橋工期158天,工程決(jue) 算共投資354.58萬(wan) 元。大橋全長738.04米。該橋的建設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在熱傑老人的記憶中,搬料工人和水泥工人白天黑夜輪流作業(ye) ,隻為(wei) 第一時間建成通車。“建這座橋的時候,全村人都來了,我們(men) 白天搬運修橋的材料,晚上工人過來修橋。”老人補充道,“當時工人很少,而且全都是人工作業(ye) ,沒有任何機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