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研究人員發現3000年前青藏高原奶製品消費證據

發布時間: 2023-02-12 08:57:00 來源: 新華社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人類活動曆史及其影響”分隊日前在我國綜合類學術期刊《Science Bulletin》(科學通報)上發表聯合署名文章稱,科考隊員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南木林縣共塘遺址檢測到3000年前奶類殘留物,這一發現是青藏高原早期奶製品消費的證據。

  圖(c)(d)分別為(wei) 共塘遺址調查剖麵1和剖麵2地層(三角形表示陶片位置)。圖(e)為(wei) 本研究所分析的陶片照片。(資料圖片由第二次青藏科考隊“人類活動曆史及其影響”分隊提供)

  共塘遺址位於(yu) 雅魯藏布江中遊支流湘曲的左岸,海拔約4000米,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中新發現的人類活動遺跡。

  記者了解到,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蘭(lan) 州大學、西藏文物保護研究所等單位研究人員聯合組成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隊“人類活動曆史及其影響”分隊對共塘遺址采集的植物遺存、陶片等樣品進行了研究,從(cong) 中獲取的植物遺存測年結果顯示該遺址年代為(wei) 距今3000年。此外,科考隊員還對其中6塊陶片進行了脂質殘留物分析。

  圖(b)為(wei) 科考隊員發現共塘遺址後隨即進行地層剖麵清理和樣品采集。(資料圖片由第二次青藏科考隊“人類活動曆史及其影響”分隊提供)

  科考隊員、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後張予南說:“我們(men) 在對遺址陶片進行氣相色譜—質譜和氣相色譜—同位素質譜分析時發現,其中3塊陶片有奶製品殘留,另外3塊陶片殘留物中分別出現了反芻動物肉類和非反芻動物肉類的信號。對具有奶製品殘留物的陶片我們(men) 還進行了熱釋光測年,結果與(yu) 考古遺址年代一致,證明陶器確實是當時居民所使用。”

  圖(a)為(wei) 雅魯藏布江中遊部分地區遺址背景資料圖,曲貢(1)、邦嘎(2)和共塘遺址位置(紅色菱形所示)。(資料圖片由第二次青藏科考隊“人類活動曆史及其影響”分隊提供)

  該研究項目負責人、蘭(lan) 州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楊曉燕說,人類對可儲(chu) 存的奶製品技術的開發促進了遊牧業(ye) 的形成與(yu) 發展,共塘遺址檢測到的3000年前奶類殘留物,其年代與(yu) 拉薩曲貢遺址和山南瓊結邦嘎遺址中家養(yang) 食草動物和農(nong) 牧業(ye) 的出現基本同時,可能暗示奶類作為(wei) 次級產(chan) 品的開發與(yu) 肉類等動物初級產(chan) 品的利用始於(yu) 同一時期。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