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東西問丨德吉措姆:藏醫著作《四部醫典》緣何值得被世界銘記?

——專訪西藏自治區藏醫院藏醫藥學專家德吉措姆

發布時間: 2023-02-28 08:56: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在青藏高原,流傳(chuan) 著一句諺語——“不讀《四部醫典》,不可為(wei) 人醫。”《四部醫典》成書(shu) 於(yu) 8世紀末,作為(wei) 藏醫藥學奠基著作,其在藏醫學的地位,可媲美《黃帝內(nei) 經》,為(wei) 藏醫藥學中最係統、最完整、最根本的一套理論體(ti) 係,也是最具影響力的藏醫藥學傳(chuan) 統醫學典籍代表之一。2018年,《四部醫典》入選《世界記憶亞(ya) 太地區名錄》,標誌著藏醫藥學走上國際舞台,為(wei) 世界所認同。


藏醫著作《四部醫典》入選《世界記憶亞(ya) 太地區名錄》證書(shu) 。貢嘎來鬆 攝

  為(wei) 何《四部醫典》能成為(wei) 流傳(chuan) 逾千年的經典巨作?近日,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西藏自治區藏醫院藏醫藥學專(zhuan) 家德吉措姆,進行詳細解答。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四部醫典》入選《世界記憶亞(ya) 太地區名錄》的過程是怎樣的?

  德吉措姆:世界記憶項目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yu) 1992年發起的,旨在保護、保管、利用、推廣和挖掘具有世界意義(yi) 的文獻遺產(chan) ,設有《世界記憶名錄》,並鼓勵建立地區和國家名錄,對具有國家和地區意義(yi) 的文獻遺產(chan) 進行保護。

  西藏自治區藏醫院作為(wei) 《四部醫典》申報《世界記憶亞(ya) 太地區名錄》的主體(ti) 單位,2017年成立申報小組,開展申報工作。翻閱收集國內(nei) 外資料上百篇,用漢、藏、英三種文字準備文、圖、視申報材料。經過西藏自治區檔案館、國家檔案局審定申報初稿後,提交世界記憶項目中國國家委員會(hui) ,並邀請不列顛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和哈佛大學等專(zhuan) 家對申報文本和視頻解說詞的英文進行校對和審定,最終經國家檔案局專(zhuan) 家再次審查,製作完成了申報片。


石刻版《四部醫典》的部分石塊。張海雯 攝

  2018年5月28日,在韓國光州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亞(ya) 太地區委員會(hui) 第八次全體(ti) 會(hui) 議上,《四部醫典》成功入選。這標誌著藏醫藥學及其所承載的藏文化逐步走向廣闊的國際舞台,得到重視與(yu) 尊重。此次入選《世界記憶亞(ya) 太地區名錄》的《四部醫典》,包括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珍藏的4種木刻版《四部醫典》和一部金汁手寫(xie) 的《四部醫典》。

  入選後,《四部醫典》更加引起世界各地學者關(guan) 注,研究者從(cong) 醫學領域拓展到文化、人類學等領域,並在研究《四部醫典》著作本身的基礎上擴大了研究視野,向多角度、全方位、綜合性的研究方向發展。


德吉措姆查閱藏醫著作。貢嘎來鬆 攝

  中新社記者:為(wei) 什麽(me) 說《四部醫典》是具有世界意義(yi) 的文獻遺產(chan) ?各國醫學界如何評價(jia) 它的價(jia) 值?

  德吉措姆:《四部醫典》是藏醫學中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人稱可媲美《黃帝內(nei) 經》。該書(shu) 集古代藏醫學之大成,內(nei) 容豐(feng) 富,理論完整,特別是在解剖、生理學方麵成就巨大。全書(shu) 共156章,內(nei) 容涉及1616種病症,記載了2258種方劑。它不僅(jin) 代表了當時西藏最高的醫療水平,也集中體(ti) 現了西藏早期人文、曆史、傳(chuan) 統、文學、藝術、工藝,先後被翻譯成英、德、蒙古、日本、俄羅斯等多種文字。


《四部醫典》唐卡在北京展出。陸欣 攝

  《四部醫典》中還廣泛記載了金屬冶煉、藥物炮製、陶瓷容器和手術器械等的製作工藝。詳細闡述了從(cong) 各種礦物中提煉金、銀、鐵、鋁、鉛、錫、青銅、水銀等的工藝方法;各種穀物經過發酵後入藥,或作為(wei) 促使藥物間發生化學反應的介物之方法;各種礦、動、植物藥材的炮製和去毒方法;各種手術和外治器械的製作規格、使用材料、構造機製等內(nei) 容。

  四川阿壩馬爾康縣卓克基官寨醫藥房內(nei) 保存的藏式醫療器具。據《四部醫典》記載,此器具距今2000多年曆史。安源 攝

  由此可見,《四部醫典》揭示了藏醫學在8世紀之前就已掌握較先進的自然科學技術工藝。其影響力通過麝香貿易和絲(si) 綢之路逐漸擴散至東(dong) 亞(ya) 內(nei) 陸及南亞(ya) 的不丹、尼泊爾、印度,中亞(ya) 的突厥等地區,並對整個(ge) 東(dong) 方文明產(chan) 生了重要影響。

  起初,《四部醫典》用的是古藏文,內(nei) 容深奧難懂。後來,匈牙利人杜·喬(qiao) 瑪(Alexander Csoma de Koros)編寫(xie) 了《藏英詞典》《藏文文法》兩(liang) 部書(shu) ,開啟了國外學者對藏學的研究之窗。19世紀30年代,喬(qiao) 瑪向西方首次介紹了《四部醫典》,隨後日本、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印度、俄羅斯、澳大利亞(ya) 等國外藏學研究者對藏醫發展史、《四部醫典》源流、藏醫古代醫療法的起源等史學方麵也進行了較多研究。他們(men) 認為(wei) 《四部醫典》是一部具有極高學術權威的藏醫藥工具書(shu) ,對醫學研究者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


烏(wu) 克蘭(lan) 遊客在西藏藏醫院觀看由藏醫藥經典著作《四部醫典》而繪製的彩色掛圖。 何蓬磊 攝

  中新社記者:《四部醫典》和藏醫藥如何在尋常藏族人家中被應用?

  德吉措姆:藏醫學本質就是一種來源於(yu) 生活,用於(yu) 生活的經驗醫學,適用於(yu) 西藏的人文生活。《四部醫典》弘揚舍己利眾(zhong) 的精神道德思想和醫患處事原則,提倡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踐行和諧統一的整體(ti) 醫學觀,提倡慈悲、利眾(zhong) 、平等、向善、正行的人生觀,並融入在天文曆算、儀(yi) 式信仰、行為(wei) 規範等方麵,通過藏戲、唐卡、壁畫等傳(chuan) 統文化表現形式得以廣泛傳(chuan) 播。


《四部醫典》唐卡在北京展出。 陸欣 攝

  《四部醫典》中記載的飲食和行為(wei) 起居準則對當時西藏文化和人民生活習(xi) 慣產(chan) 生了一定的影響,並延續至今。

  尋常藏族人家中飲食起居等諸多習(xi) 慣均來自於(yu) 《四部醫典》。如:“糌粑”是藏族人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營養(yang) 豐(feng) 富,含有各種微量元素,常吃可以強身健體(ti) ,其功能都記錄於(yu) 《四部醫典》,在民間暴發大型流行疾病以及重病放血等情況下,人們(men) 會(hui) 自覺少串門、防來客,這些做法與(yu) 《四部醫典》中記載的內(nei) 容在原則上是異曲同工的。據藏曆推算,每年七月份西藏迎來沐浴節,在此期間沐浴於(yu) 江河溪流之水,可消除疾病。此外,為(wei) 預防疾病,身上佩戴天珠、隕石、珍珠等珠寶類物品等種種習(xi) 俗,也均來自於(yu) 《四部醫典》。


藏族民眾(zhong) “沐浴節”期間在拉薩河邊沐浴。 何蓬磊 攝

  中新社記者:《四部醫典》被譽為(wei) 藏醫藥百科全書(shu) ,它受到國際社會(hui) 的重視尊重,我們(men) 在藏醫藥保護和弘揚方麵做了哪些工作?

  德吉措姆:中國政府陸續出台了一係列方針政策,對《四部醫典》等文獻遺產(chan) 的保護、傳(chuan) 承、發展提供了保障。

  藏醫藥既是醫學,又是文化。目前,西藏自治區官方正在開展立法調研,加快藏醫藥立法進程,推進藏醫藥發展保護條例出台,進一步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意識,加大藏醫藥文獻遺產(chan) 的保護力度。遵循藏醫特點,逐步開展藏醫藥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建立規範、統一和科學的藏醫藥標準體(ti) 係。


德吉措姆查閱藏醫著作。貢嘎來鬆 攝

  中國政府每年還專(zhuan) 門劃撥經費,挖掘和利用、保護《四部醫典》等珍貴文獻遺產(chan) ,在西藏各基層修建藏醫館,先後搶救、收集、整理和出版了大量古籍文獻資料,如西藏藏醫藥大學編纂的《中國藏醫藥影印古籍珍本(1-60卷)》、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編纂的《雪域藏醫曆算大典(1-130卷)》等。

  此外,《四部醫典》的各種注解就達二百多種,如近代的藏醫藥學家措如·次朗編撰的《四部醫典大詳解(1-6)》、西藏自治區首位國醫大師強巴赤列主編的《藏醫四部醫典八十幅曼唐釋難·藍琉璃之光》、國醫大師旺堆正在編撰的《四部醫典》釋難讀本等,目前依然不斷有當代專(zhuan) 家學者所著的《四部醫典》新版注釋問世。


西藏自治區藏醫院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張偉(wei) 攝

  當下,西藏自治區藏醫院正借助“藏醫曆算資源中心”等和天文曆算數字化平台,推動《四部醫典》的數字化運用,發揮其在教育、文化、醫學、科研等方麵的作用,推動藏醫藥學走向世界。

  《四部醫典》已入選《世界記憶亞(ya) 太地區名錄》,目前正在參加《世界記憶名錄》的評選,這將激發藏醫學界對《四部醫典》的進一步挖掘和利用,對藏醫學走向國際舞台,向更大範圍傳(chuan) 播和踐行藏醫濟世利眾(zhong) 的精神,具有積極的影響。

  受訪者簡介:

  德吉措姆,女,藏族,西藏自治區藏醫院藏醫副主任藥師,現從(cong) 事藏醫醫史文獻研究。2008年畢業(ye) 於(yu) 西藏藏醫藥大學,從(cong) 事藏醫藥科研工作15年。先後參與(yu) 、主持多項國家、自治區級科研課題。完成10部藏醫藥古籍文獻的編纂、整理、出版。發表10餘(yu) 篇論文。曾榮獲西藏自治區科技進步獎3項,中國民族醫藥協會(hui) 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