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裏是拉薩的‘腎’,對拉薩的小氣候起著很重要的調節作用!”
有人說:“這裏是拉薩的‘肺’,對在拉薩生活的人來說,很重要!”
這裏是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關(guan) 研究表明,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動植物種類繁多,斑頭雁、赤麻鴨、黑頸鶴、藏馬雞等鳥類動物會(hui) 在不同的季節回到這裏,魚、蛙及很多昆蟲等更是數不勝數;蒿草、苔草、香蒲、莎草、燈芯草、水蔥、眼子菜、杉葉藻、蘆葦等植物隨處可見……這裏水草茂盛、草墩旺盛,與(yu) 拉薩城市建築相得益彰、熠熠生輝。
拉魯濕地位於(yu) 拉薩市主城區西北部,呈東(dong) 西帶狀分布,平均海拔3645米。保護區總麵積12.2平方公裏,其中核心區6.6平方公裏、緩衝(chong) 區3.39平方公裏、實驗區2.21平方公裏,主要補給水源“三渠一河”(北幹渠、中幹渠、南幹渠、流沙河)總長約48.9公裏。拉魯濕地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國內(nei) 麵積最大的城市天然濕地,是一個(ge) 不可多得的濕地生物基因庫,在調節氣候、補充氧氣、涵養(yang) 水源、蓄水防洪、平衡地下水、吸收二氧化碳等方麵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譽為(wei) “拉薩之肺”。
近年來,作為(wei) 拉薩市生態文明建設明珠,拉魯濕地科學規劃、創新管護,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日益顯著。
2000年以來,國家先後投入大量資金實施拉魯濕地一期、二期、三期保護工程和“三渠一河”整治工程。
2013年、2014年實施拉魯濕地北幹渠綜合整治及中幹渠濕地段環境整治工程,對北幹渠進行綜合整治,建設內(nei) 容為(wei) :進水樞紐工程、沉砂池工程、濕地塘壩加固工程、北幹渠整治分水閘工程、防護欄工程、翻板閘及清汙機工程、滲水段整治工程、清淤工程、電氣設備及安裝工程、移民環境工程等。
據了解,拉魯濕地一期保護工程內(nei) 容包括:先後建設保護區透視圍欄、防火隔離帶和色熱、濕地內(nei) 、娘熱溝沉沙池,實施流沙河治理,有效降低了泥沙對濕地的威脅。拉魯濕地二期保護工程內(nei) 容包括:修建巡護便道1條、拉魯濕地監測平台、濕地管理局辦公用房和值班用房,沿濕地周邊設立標識標牌,在拉魯濕地東(dong) 側(ce) 建設核心區擋水土壩,並對拉魯濕地內(nei) 及其水源沿線閘門等設施進行維修更換,恢複東(dong) 北角因缺水沙化濕地386畝(mu) 。拉魯濕地三期保護工程累計征地拆遷拉魯濕地核心區及周邊居民房屋共計213戶,並實施生態恢複。
自有序投入、科學規劃以來,拉魯濕地管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更好地發揮拉魯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
在生物多樣性領域,主要動、植物種群和生物資源得到恢複和發展。拉魯濕地現有昆蟲80種,西藏新紀錄10種(北京山水地景公司監測提供),植物395種(2019年西藏自治區林規院提供),鳥類117種(2020年高原生物研究所出版的拉魯濕地觀鳥手冊(ce) ),本地魚類有巨須裂腹魚、雙須葉須魚、尖裸鯉、異齒裂腹魚、拉薩裂腹魚等18種(西藏農(nong) 科院魚類研究所提供2019-2021年數據),濕地越冬的候鳥明顯增多。
在生態係統功能方麵,水源涵養(yang) 能力得到提高,土地沙化現象得到有效控製。據介紹,目前拉魯濕地生態係統的整體(ti) 功能得到了極大的恢複和增強。拉魯濕地北麵536畝(mu) (二期386畝(mu) 、三期150畝(mu) )的沙化、幹化土地得以補水,濕地水域麵積明顯增加。
據了解,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轉辦案件中涉及拉魯濕地主責案件共12件(其中3件為(wei) 重複案件),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經後期“回頭看”,所有案件無反彈。
在整改過程中,投入了大量資金,搬遷居民140戶及3個(ge) 轄區集體(ti) 土地,征地涉及哲蚌寺倉(cang) 儲(chu) 用地、拉魯濕地東(dong) 北角外圍廢品收購站、仁欽蔡村7組居民點11戶及集體(ti) 土地、當巴社區原湧惠汽修等。
接下來,拉魯濕地將繼續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提出的“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擬繼續申請資金實施拉魯濕地及周邊生態環境提升工程,建設內(nei) 容包括征地拆遷、濕地保育、濕地生態修複、科研監測等工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