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跨越千裏山川 點亮嶄新生活(新氣象 新作為)

發布時間: 2023-03-10 08:45: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①:位於(yu) 海拔4700多米的阿裏聯網工程霍爾變電站。圖②:國網阿裏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巡檢線路。圖③:阿裏地區的曠野上,電力鐵塔在夕陽下熠熠生輝。(本文照片均為(wei) 記者徐馭堯攝)

  站在山頂,風在耳邊呼呼地吹,腳下積雪的山嶺一望無際,一座又一座山頭上,是綿延的電力鐵塔,這是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噶爾縣郊外。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野之中,一座座傲立的鐵塔,守護著遠方市鎮中的萬(wan) 家燈火。

  2020年底,阿裏與(yu) 藏中聯網工程(簡稱“阿裏聯網工程”)正式投運,這條全長1600多公裏的輸電線路工程跨越西藏2個(ge) 地市10個(ge) 區縣。阿裏聯網工程建成投運後,結束了阿裏電網孤網運行的曆史,根本解決(jue) 阿裏地區長期缺電的問題,解決(jue) 和改善工程沿線16個(ge) 縣38萬(wan) 農(nong) 牧民的安全可靠用電問題。

  兩(liang) 年多來,穩定的電力沿著電力鐵塔,跨越千裏山川,為(wei) 阿裏送去明亮、溫暖的生活,提供堅強有力的產(chan) 業(ye) 保障。

  燈光更亮 生活更暖

  初春,阿裏地區福利院內(nei) 暖意融融。福利院內(nei) 的老人們(men) 三五成群,在綠樹掩映的院落中行走談笑,享受著溫暖的時光。今年79歲的查格老人躺在屋裏,旁邊的氧氣設備滴滴作響。隨著年齡的增長,雖然她身上的一些老毛病越發嚴(yan) 重,但通過室內(nei) 持續供氧,她的身體(ti) 可以得到不斷滋養(yang) 。

  “福利院裏像查格這樣的患病老人還有不少,通過政府給福利院加裝的製氧設備,他們(men) 的健康得到保障和改善。”福利院負責人阿旺告訴記者,“我們(men) 早就知道供氧對老人身體(ti) 好,但以前因為(wei) 電力不穩,大功率電器用起來經常跳閘,更別說大範圍安裝製氧機了。”

  阿裏地區接入國家電網的第二年,阿裏地區福利院就為(wei) 老人們(men) 加裝了一係列保障設備。“不僅(jin) 是氧氣,如今在院裏各類電器都可以隨意使用,再也不擔心‘跳閘’了!”阿旺說。

  國網阿裏公司工作人員洛桑平措已經記不得過去兩(liang) 年裏自己新安裝了多少變壓器。這是他工作以來最忙的兩(liang) 年,不管是像福利院那樣的機構單位,還是住宅小區,都隨著“大網電”的進入開始更新自家的電力設備。

  “怎麽(me) 又停電了!不是現在不用停電了嗎?”一個(ge) 本地居民撥通了洛桑平措的電話。這讓洛桑平措一頭霧水,通過查詢,他發現這戶居民所在的片區並沒有停電計劃,於(yu) 是他立馬前往查看。

  進門後,測試供電、檢查線路……洛桑平措很快發現問題所在:雖然外在供電改善了,但是室內(nei) 線路卻還沒有隨之升級。這戶居民原來隻有幾個(ge) 簡單的電器,現在突然新添置了許多電器,老舊的線路不堪重負。

  電暖器是最主要的新增電器。在接入大電網之前,阿裏地區電力供應不太穩定,無法讓家家戶戶都用上大功耗的電暖器。在洛桑平措的記憶裏,阿裏的冬天曾經隻能用煤炭、牛羊糞生火取暖,效率不高,汙染很大。如今,地暖、電取暖器等進入普通家庭,人們(men) 有了更方便、清潔、簡單的取暖方式。

  對取暖方式的轉變,古入深有體(ti) 會(hui) 。出生於(yu) 1968年的古入,在阿裏地區普蘭(lan) 縣普蘭(lan) 鎮住了幾十年,鼻子一直不太好。之前生活裏取暖、照明都用油燈。不大的屋子,一點起燈,屋子裏的人就被熏得夠嗆。“以前根本沒有電。後來,縣裏有了小水電,家裏一般用電沒問題。可是到了冬天,經常斷電。”古入說,這兩(liang) 年不同了,自己購置了新電器,日子越來越好了。

  設備穩定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

  時隔兩(liang) 年,記者再次采訪了阿裏地區阿裏大酒店相關(guan) 負責人王保龍。坐在酒店大堂,他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這兩(liang) 年,酒店的電費比之前大概節省一半。之前還要用發電機燒柴油發電,現在不需要了。”

  以前,酒店的不少設備因停電而受損。王保龍說,電梯曾因突然停電發生故障,有客人被困在電梯裏,打電話給前台求助,工作人員費了很大的勁兒(er) 才把他們(men) 從(cong) 電梯中解救出來。更大的麻煩還在後麵,電梯損毀的部件在本地沒有備貨。由於(yu) 阿裏地處偏遠,連續一周多的時間,酒店的電梯都不能正常使用。“以前,因為(wei) 突然停電損壞的設備數都數不過來。”王保龍感慨道,現在再也不用擔心停電了。

  阿裏的用電大戶們(men) 有一個(ge) 微信群。2年前,阿裏地區供電服務公司的工作人員不時要在群裏發布停電通知,多的時候,一個(ge) 月有好幾次。如今,一年都見不到幾次突發停電通知了。

  穩定的電力,也讓王保龍的“老夥(huo) 計”——酒店大院機房裏的大型發電機漸漸失去了價(jia) 值。發電機曾是阿裏地區大多數商戶的必備之物。2012年底,王保龍從(cong) 四川來到阿裏地區行署所在的噶爾縣,開起了阿裏大酒店。為(wei) 了確保酒店的電力供應,他先後購入了多台發電機。特別是冬天,這些發電機不得不日夜運轉。

  長期運轉給機器帶來很大的負荷,造成了安全隱患。2018年,王保龍的同事在巡邏時,發現發電機突然開始冒煙。工作人員趕到現場時,發電機已濃煙滾滾,隻能斷電。拆機、檢查,原來是發電的線圈因為(wei) 負載時間長而燒毀。

  成鈺鑫是阿裏地區一家大型超市的負責人。他所在的超市內(nei) 還有其他一些商業(ye) 設施,這些店鋪共用一個(ge) 線路。曾經,樓裏的商鋪需要專(zhuan) 門就用電問題協調,“大家不能同時使用大功率設施,不然全樓就要跳閘。餐飲店的電炸鍋、超市的電暖氣以及其他店鋪的用電設備都要錯峰啟用。有時候沒協調好,不但造成停電,還會(hui) 帶來設備損壞。”成鈺鑫說,接入大電網後,哪怕店鋪一起用大功率電器,電力依然穩定。

  頂風冒雪 搶修線路

  記者跟著巡線檢修工人的步伐,走一段路就重重喘息起來。腳下是陡峭的山坡,踩下去積雪及踝,每一步都極為(wei) 艱難。檢修班的工人們(men) 早已習(xi) 慣。

  爬上山頭考驗體(ti) 力,下山則對膽量有要求。鐵塔立於(yu) 山頂,每走過一個(ge) 基站,就意味著一次上山又下山。山上積雪大,下山的路格外難走,大風在背後呼呼地吹著,人近乎被推著向下,腳步一個(ge) 踉蹌,就會(hui) 一個(ge) 跟頭摔在地上。

  “這個(ge) 埡口的風特別大。”國網阿裏公司副總經理李興(xing) 權告訴記者。每次巡護,他們(men) 要先把車開到最靠近巡護點的地方,然後下車步行巡檢。印象最深的一次,李興(xing) 權和工作人員來到巡檢地點,外麵突然刮起10級以上的大風,地上的雪混雜著泥土,卷得鋪天蓋地,能見度隻有二三十米。“當時我想推開車門,但是風太大了,仿佛有人在外麵頂著一般,根本推不開。”李興(xing) 權回憶。無奈,他們(men) 隻能在車裏靜靜等待,過去一個(ge) 多小時,風終於(yu) 逐漸轉小。李興(xing) 權才帶著工作人員下車,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是我們(men) 檢修隊伍每次都要走的線路。每走過一個(ge) 鐵塔,我們(men) 叫‘巡一基’。一般,我們(men) 每天要巡護10基左右。”國網阿裏公司檢修維護班組負責人加央格桑告訴記者。

  阿裏地區麵積近40萬(wan) 平方公裏,在如此地廣人稀的範圍內(nei) 維護線路,是對電力保障的挑戰。“穩定的電力不僅(jin) 僅(jin) 需要把項目建成了,更要把線路維護好。”加央格桑說,“對群眾(zhong) 和商戶來說,用大網電後生活更方便了,對我們(men) 來說意味著責任和壓力更大。”

  加央格桑記得,有一次主網線路某處突發故障,他立馬帶著工作人員前往維修。故障相對特殊,徹底修複需要補充特殊的零件,這個(ge) 零件隻能從(cong) 外地運入;如不能徹底修複,則需要工作人員日夜看護,保障設備應急運行。為(wei) 了等待零件,他和工作人員在故障點住了六七天,每天輪流盯著設備正常運轉,直到零件運到,徹底修複故障。

  旺久曲旦是國網阿裏公司營銷部門副主任,直接麵對居民和商戶。“曾經,阿裏的居民習(xi) 慣了停電,但現在不一樣了,大家逐漸把電力視為(wei) 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可以穩定保障的產(chan) 品,所以一旦有問題,就會(hui) 立馬聯係我們(men) 。”旺久曲旦說。

  強巴是旺久曲旦的親(qin) 戚,家住阿裏地區劄達縣香孜鄉(xiang) 熱布加林村。幾年前,旺久曲旦去強巴家做客,發現強巴家的電器不是很多。不久前,旺久曲旦再次到強巴家裏做客,他看到,客廳裏有了電視,洗衣服可以用洗衣機。“聽著洗衣機運轉的聲音,我心裏很有成就感。”旺久曲旦說。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