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區外就業(ye) 人數,從(cong) 2017年的121人增加到2022年的2318人。”2023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在西藏代表團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工作報告時,全國人大代表、昌都市市長羅慶伍的話語一出,與(yu) 會(hui) 同誌就議論起來,有的還對數據一再核實、確認。
5年,近20倍增長。緣何這份就業(ye) 數據會(hui) 在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工作報告時提出?又為(wei) 何受到如此大的關(guan) 注?其實,這個(ge) 小數據背後有著極為(wei) 深遠的意義(yi) ,更有著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的深情回應。
留下殷殷囑托
西藏是我國重要的邊疆民族地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西藏民族工作,把民族團結放在西藏工作全局的特殊位置,先後多次在不同場合就西藏民族工作作出部署。
“56個(ge) 民族是石榴籽,中華民族是整體(ti) 的石榴”“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wei) 著眼點和著力點”“推動西藏高質量發展,要堅持所有發展都要賦予民族團結進步的意義(yi) ”……在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到藏祝賀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都留下了殷殷囑托。
西藏自古以來就有民族團結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源遠流長,以文成公主進藏為(wei) 代表,留下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民族團結故事。
站在新時代、新征程,為(wei) 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落到實處,西藏自治區緊密結合實際,立足自身優(you) 勢,一個(ge) 個(ge) 圍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安排部署穩紮穩打,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
時針悄悄回撥。2020年1月,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三次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條例》。這是西藏首次就民族團結事務出台地方性法規,填補了該領域地方立法的空白,走在了全國省區市前列。
2021年11月,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的“四件大事”具體(ti) 化、載體(ti) 化,提出了“四個(ge) 創建”“四個(ge) 走在前列”的奮鬥目標。其中明確提出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努力做到民族團結進步走在全國前列,作出了西藏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頂層設計,製定了路線圖、施工圖。
……
大布局中的小落子
從(cong) 戰略上布好局,在關(guan) 鍵處落好子。
以就業(ye) 援藏為(wei) 載體(ti) 的區外就業(ye) ,就是這宏大布局中的“小落子”。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提出“對口支援省市、企業(ye) 每年吸納一定數量的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2011年,西藏自治區對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區外就業(ye) 作出具體(ti) 安排,明確17個(ge) 對口援藏省市和17家中央援藏企業(ye) 每年安置100名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2012年該工作正式啟動。
然而,這一民生工程卻起步艱難。“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有著濃厚的鄉(xiang) 土情懷,孩子們(men) 畢業(ye) 後大多想回到家鄉(xiang) ,這也是人之常情。”羅慶伍坦言,這種“不離鄉(xiang) 不離土”的情懷,也給自身產(chan) 業(ye) 發展薄弱、市場吸收就業(ye) 能力不足的西藏帶來了較大壓力。
據統計,2017年林芝、昌都、拉薩的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區外就業(ye) 人數分別僅(jin) 為(wei) 53名、121名、200名。
如何推動觀念轉變,促使更多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區外就業(ye) ?近年來,自治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wei) 抓手,出台了一係列鼓勵政策:給予符合條件的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路途、生活、住房、安家、探親(qin) 路費等補貼。
各援藏省市也結合實際,在戶籍、居住證等方麵放寬條件、給予優(you) 惠,讓越來越多的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有了奔赴未來的信心和勇氣。
在援藏“引進活水”的同時,也走出去“看星辰大海”,在這一進一出的交往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命運共同體(ti) 、責任共同體(ti) 、利益共同體(ti) ,民族交融圖景更加絢麗(li) 。
一條雙向奔赴的團結路
政策的雙向奔赴,帶來的是人才的雙向奔赴,走出的更是一條團結的雙向奔赴之路。
2021年5月21日發布的《西藏和平解放與(yu) 繁榮發展》白皮書(shu) 顯示:每年約有10%以上的西藏籍大學生選擇區外就業(ye) 。
昌都市丁青縣次雲(yun) 桑姆、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土旦平措、阿裏地區措勤縣紮西措姆,今天,他們(men) 的坐標在上海、在江蘇、在陝西……
這條雙向奔赴的團結之路,充滿了暖意、鋪滿了希望。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援藏幹部付曉宇說:“2020年至今,中國海油共招聘西藏籍大學生186人。”
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領隊李修武說:“通過雙向選擇,自主錄用,到2022年共有兩(liang) 批118名山南籍高校畢業(ye) 生在湖北實現高質量就業(ye) 。”
——2020年,央珠入職河北省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同事們(men) 在工作和生活上給予我很多幫助,常約我打籃球、看電影。逢年過節,我也會(hui) 用酥油茶、青稞酒這些家鄉(xiang) 味道招待他們(men) 。在這裏,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2021年,紮西措姆入職陝西省渭南市韓城市高新區管委會(hui) 。“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視野拓寬了,閱曆也豐(feng) 富了。我希望自己可以在這裏生根發芽。”
從(cong) 高原走來,跨越千山萬(wan) 水,他們(men) 用自己的腳步走出了一條新時代廣泛交往、全麵交流、深度交融的民族團結之路。
話題再次回到5年20倍的增長上來。從(cong) 2017年到2022年,短短5年間,區外就業(ye) 人數持續增加。2022年昌都市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區外就業(ye) 人數達2318名,拉薩、日喀則、林芝也分別增加到829名、628名和263名。
以就業(ye) 援藏為(wei) 小切口的背後,一項項促進民族團結的舉(ju) 措正在西藏穩步推進。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西藏全麵推進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擘畫的藍圖,西藏各級各部門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工作往實裏抓、往細裏做,積極創新民族團結宣傳(chuan) 教育載體(ti) ,采用基層群眾(zhong) 聽得懂的語言和喜聞樂(le) 見的方式,推動創建“九進”工作全覆蓋,深入開展“六個(ge) 一”主題活動,在全社會(hui) 進一步唱響了民族團結進步好聲音,講好了民族團結進步好故事。
今天,民族團結之花在雪域高原常開長盛。
今天,我們(men) 深情地說:“總書(shu) 記,您的囑托在雪域大地正一步步變成生動現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