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的旦巴平措站在舞台中央,喉嚨裏傳(chuan) 出的藏戲唱腔,時而低沉、時而高亢,台下觀眾(zhong) 掌聲連連。
藏曆新年期間,西藏各地藏戲隊選派最優(you) 秀的演員,匯聚到布達拉宮腳下的龍王潭公園演出,既是滿足群眾(zhong) 的文化娛樂(le) 生活需要,也是各藏戲團藝術水平的比拚。當今西藏文化娛樂(le) 活動日益豐(feng) 富,但是看藏戲依然是過藏曆新年的重要文化娛樂(le) 活動之一。
藏戲集說唱、表演、歌舞、文學於(yu) 一體(ti) ,有著600多年曆史,被譽為(wei) 藏文化的“活化石”。旦巴平措所在的設興(xing) 藏戲隊成立於(yu) 100年前。2009年,藏戲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
旦巴平措家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馬鎮設興(xing) 村。8歲時,父親(qin) 第一次帶旦巴平措看經典藏戲《卓娃桑姆》,每一個(ge) 唱腔、每一個(ge) 動作都深深吸引了他。旦巴平措說:“當時,我也想穿那樣的衣服上台去表演一下。”
看完那一場藏戲,旦巴平措就與(yu) 藏戲結下了不解之緣。此後,他幾乎隻要有時間就跑到藏戲隊,看大人們(men) 排練藏戲。
9歲時的一天他還是像往常一樣,跑到藏戲隊看演員們(men) 排練。這一次,戲師次仁紮西叫他一起排練。
旦巴平措緊張而開心地上前試了試,沒想到他很熟練地跟上了大人們(men) 的舞步。從(cong) 那時起,旦巴平措拜次仁紮西為(wei) 師,正式成為(wei) 藏戲隊的學徒。
“爸爸媽媽說我做了一個(ge) 正確的選擇。”旦巴平措加入藏戲隊的決(jue) 定,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2月25日,旦巴平措穿戴藏戲服。新華社發(普布次仁攝)
旦巴平措在馬鎮中心小學讀六年級,他在藏戲隊學習(xi) 藏戲的事在學校傳(chuan) 開後,師生們(men) 都為(wei) 他感到高興(xing) 。旦巴平措學習(xi) 成績在班級裏名列前茅,隨著學習(xi) 任務增多,他每年隻能利用寒暑假練習(xi) 藏戲。他說:“放假時每天在藏戲隊練6個(ge) 小時,有時回到家自己一個(ge) 人繼續練。”
“現在年輕一代願意學藏戲,很讓我們(men) 欣慰。”設興(xing) 藏戲隊負責人旦巴達傑說,旦巴平措的加入給藏戲隊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他很有天賦,學起來很快。
“以後我想成立一個(ge) 藏戲團,把藏戲教給更多的人。”旦巴平措說,藏戲是中華民族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自己有責任把藏戲傳(chuan) 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藏戲、愛上藏戲。
同旦巴平措有著同樣藏戲團夢想的,還有另一位少年。
15歲的旦真羅布在四年前就成立了一個(ge) 少年藏戲團。藏戲團的名字叫“璞道少年藏戲團”。璞道是藏語音譯,意為(wei) :“夢想”。
過年的時候,旦真羅布的叔叔洛桑紮西會(hui) 給全家人表演藏戲。叔叔的表演讓旦真羅布對藏戲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
“現在身邊的許多同學都很喜歡流行文化,而我想為(wei) 熱愛藏戲的同齡人創建一個(ge) 平台”他說。
然而,組建藏戲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旦真羅布在藏戲表演中。新華社發
旦真羅布的藏戲團最初隻召集到了10個(ge) 成員,而他是其中最小的一名。借用別人的舞蹈房排練,隻能在每周六早上十點到下午六點使用。“我們(men) 湊錢買(mai) 藏戲光盤,圍在一起模仿視頻裏的藏戲動作。”
旦真羅布的藏戲團經過四年多的發展,已經有24名成員,最小的12歲,最大的也還在上大學。這個(ge) 最年輕的藏戲團得到社會(hui) 的認可,在舞台上、鏡頭前亮相的機會(hui) 越來越多,也讓更多人看到優(you) 秀藏戲文化的勃勃生機。
“努力又熱愛藏戲的苗子千金難求。”旦真羅布的藏戲老師旦增益西說,堅持自己的夢想對於(yu) 任何一個(ge) 人來說都是不容易的,希望他們(men) 能遇見自己真正的“伯樂(le) ”,找到施展才華的平台,實現自己的藏戲夢想。(參與(yu) 采寫(xie) :普布次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