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8歲的拉巴歐珠已有13年“畫齡”。他曾在紮什倫(lun) 布寺學習(xi) 唐卡繪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進入西藏日喀則市恰嘉欽默唐卡職業(ye) 技能培訓學校學習(xi) ,畫技突飛猛進。
“唐卡繪製技藝複雜,每一筆每一劃都需要按照既定的規範及導師的要求進行。”拉巴歐珠說,唐卡對畫中肖像造型特征和身體(ti) 部位的比例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初學的時候總被師傅批評,為(wei) 此他還想過放棄。
但最終他堅持了下來,現在不僅(jin) 自己創作,還帶十多個(ge) 徒弟。不過,他依然覺得自己畫得不夠好,一到休息日便四處走訪觀摩壁畫,通過對比前輩畫師的作品來找不足和靈感。
圖為(wei) 3月9日,在日喀則唐卡畫院,老師洛桑旦達在教授學生唐卡繪畫技巧。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唐卡是高原民族文化中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采用天然礦物顏料繪製,以紅、黃、藍、白、綠五種顏色為(wei) 主色調,題材涉及廣泛,具有豐(feng) 厚的曆史與(yu) 藝術價(jia) 值,被稱為(wei) 藏族文化“百科全書(shu) ”,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日喀則市恰嘉欽默唐卡職業(ye) 技能培訓學校負責人索朗歐珠介紹,學校2019年成立以來共招收了170多名唐卡學徒,以年輕人為(wei) 主,其中50人學成後留校就業(ye) 。學校每年都有300幅左右的唐卡作品進入市場。
“前三年學徒期,我們(men) 不僅(jin) 免學費、管吃住,每月每人還有500到1000元的補助。此外,學校還經常舉(ju) 辦各類文體(ti) 活動,參與(yu) 也有獎勵。”索朗歐珠說。
圖為(wei) 3月10日,在日喀則市恰嘉欽默職業(ye) 技能培訓學校,學生在練習(xi) 唐卡繪畫。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距離學校15分鍾車程,日喀則市城區北郊一座藏式建築裏,學徒們(men) 正聚精會(hui) 神地作畫。洛桑旦達穿行於(yu) 畫板之間,不時停下腳步細心指點。
洛桑旦達今年48歲,2016年創辦了這間唐卡畫院,他憑借高超的技藝,不僅(jin) 實現了自己的創業(ye) 夢,也給更多年輕人搭建了成長平台。
唐卡繪製考驗畫師的定力,坐姿不能隨意,必須端正地盤膝而坐。又因為(wei) 畫筆細小,落筆和著色都依賴畫師手法的穩健。
28歲的多吉身旁擺著一副拐杖,雖然從(cong) 小腿腳不好,但手上功夫細膩。2018年才開始接觸唐卡的他頗具天賦,很快便出師,現在一個(ge) 月能掙4000元。
圖為(wei) 3月9日,在日喀則唐卡畫院,老師洛桑旦達在教授學生唐卡繪畫技巧。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我想找一個(ge) 隻用‘手’的工作來養(yang) 活自己。”多吉說。
21歲的巴桑普赤是畫室裏唯一的女學徒。去年從(cong) 拉薩師範學院畢業(ye) 後,愛好繪畫的她來到畫院學習(xi) 。“家人也很支持我,而且我也可以一邊學畫,一邊準備公務員考試。”
洛桑旦達的畫院成立至今已培養(yang) 80多名畫師,其中大部分來自周邊的農(nong) 牧民家庭,如今已有40多人正在從(cong) 事唐卡相關(guan) 工作。
“畫院去年的唐卡訂單,七成來自區外。”他說,“我的徒弟們(men) 不僅(jin) 自己搞創作,還幫我打理畫院,一年下來每人收入不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