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文化馨香潤心田

——2022年拉薩市文化事業發展綜述

發布時間: 2023-03-22 10:59:00 來源: 西藏日報

  城關(guan) 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位於(yu) 拉薩市城關(guan) 區林廓東(dong) 路,於(yu) 2018年開始建造,2020年試運營,是集休閑、健身、圖書(shu) 、非遺文化展覽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是麵向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免費開放的平台。 圖為(wei) 在拉薩市城關(guan) 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內(nei) 健身的市民群眾(zhong) 。 格桑倫(lun) 珠 盧文靜 攝

  如今,漫步在拉薩的公園、廣場,悅耳動聽的歌聲不時傳(chuan) 入耳中,群眾(zhong) 喜跳鍋莊的場景隨處可見,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閑暇時間,或去博物館看展覽、體(ti) 驗非遺項目,或去觀賞實景演出、線上看藏戲,或參加圖書(shu) 館的線上活動、為(wei) 自己充電,種種充足便捷的公共服務豐(feng) 富了拉薩市民的文化生活。

  2022年,拉薩市文化局以政府為(wei) 主導,以公共財政為(wei) 支撐,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wei) 骨幹,不斷完善軟硬件文化基礎設施,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製度,壯大基層公共文化人才隊伍,探索創新發展,帶動引領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在拉薩這片淨土上,文化之花綻放得正豔正紅。

  基礎設施織線成網

  “在區外讀書(shu) 的兒(er) 子特別喜歡犛牛博物館,每年放假回來都會(hui) 去一次,加深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與(yu) 認識。”2023年春節,市民拉巴次仁帶兒(er) 子參觀西藏犛牛博物館時說。

  作為(wei) 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以犛牛為(wei) 主題的專(zhuan) 題博物館,同時也是北京市對口支援拉薩市的一項重要文化創意工程,西藏犛牛博物館運用不同的文化形式,有效提升了犛牛博物館的美譽度、知名度和感召力,高原犛牛文化成為(wei) 拉薩公眾(zhong) 文化建設中又一顆萬(wan) 眾(zhong) 矚目的“明珠”。

  近年來,拉薩市文化局依托西藏犛牛博物館、藏文書(shu) 法博物館等特色鮮明的博物館群,穩步推進各類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實現了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此外,拉薩市8個(ge) 縣(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和65個(ge) 鄉(xiang) 鎮綜合文化站實現了標準化建設,280個(ge) 行政村成立了文藝演出隊,綜合開展宣傳(chuan) 、文化、體(ti) 育等活動,並配備了各類文體(ti) 設施,確保每個(ge) 村都建有文化隊伍。

  同時,根據拉薩地廣人稀、農(nong) 牧民分散居住的實際情況,拉薩市文化局積極推進文化資源流動機製,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基層服務點65個(ge) 、數字文化驛站274個(ge) ,以陣地與(yu) 流動相結合的方式,把文化送到離群眾(zhong) 最近的地方。

  為(wei) 鞏固基層文化陣地,拉薩市高度重視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在全市文化係統舉(ju) 辦拉薩市陽光工程文化誌願者培訓班、拉薩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培訓班等各類培訓,培訓文化人才,受訓人數達1萬(wan) 餘(yu) 人次。目前,全市現有文化站從(cong) 業(ye) 人員341人,縣、村文藝演出隊從(cong) 業(ye) 人員5000餘(yu) 人。

  文化惠民好戲連台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guan) 鍵因素。近年來,拉薩市充分利用現有文化陣地,搭建群眾(zhong) 文化活動平台,組織村文藝隊開展形式多樣、內(nei) 容豐(feng) 富、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群眾(zhong) 文化演出活動,形成了藏曆新年、雪頓節、望果節、賽馬節等重大節日均有群眾(zhong) 文化活動的濃厚氛圍。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全市280個(ge) 行政村文藝演出隊數千名演員參加各類群眾(zhong) 文藝演出活動,演出場數達2000餘(yu) 場次,觀眾(zhong) 人數(線上線下)達100餘(yu) 萬(wan) 人次。

  2023年藏曆新年前夕,在堆龍德慶區首屆年貨集市觀看文藝演出的市民巴桑由衷感慨:“這些年,我們(men) 的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現在,走出家門就能觀看到各類文藝演出節目,讓我們(men) 的精神生活更加豐(feng) 富了。”

  2022年,拉薩市文化局堅持示範引領、群眾(zhong) 參與(yu) ,開展了豐(feng) 富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積極開展“戲曲進鄉(xiang) 村”“紅色文藝輕騎兵小分隊”等各類特色文化活動,全年演出2000餘(yu) 場,惠及群眾(zhong) 100萬(wan) 餘(yu) 人次;積極對接自治區文化廳“我們(men) 的中國夢”——喜迎黨(dang) 的二十大基層巡回演出和自治區歌舞團“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國樂(le) 經典文化惠民演出,為(wei) 市民群眾(zhong) 帶來形式與(yu) 內(nei) 容更豐(feng) 富的活動。

  此外,拉薩市還不斷探索非遺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爭(zheng) 取國家、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保護經費280.5萬(wan) 元,組建拉薩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專(zhuan) 家庫;編撰完成《拉薩非遺大典》書(shu) 稿23萬(wan) 字,搜集整理80名傳(chuan) 承人珍貴圖片1萬(wan) 餘(yu) 張;為(wei) 拉薩囊瑪高齡傳(chuan) 承人達珍搜集歌曲製作《歡樂(le) 之日》專(zhuan) 輯,搶救《宗巴朗鬆》《甲嘎夏》等14首拉薩囊瑪堆諧經典曲目……一係列包含西藏特色傳(chuan) 統文化元素的產(chan) 品開始融入群眾(zhong) 生活的方方麵麵,成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橋梁和紐帶。

  科技賦能文化“騰飛”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對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

  2022年,拉薩市重視內(nei) 容創新,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雲(yun) 平台,聯合拉薩市群藝館將以往文化文藝活動素材、培訓課程、文藝演出視頻等上傳(chuan) 至雲(yun) 平台,確保群眾(zhong) 足不出戶便可觀賞和學習(xi) 平台上的各類資源;利用雲(yun) 圖書(shu) 館平台,將拉薩市圖書(shu) 館建設與(yu) 數字圖書(shu) 館建設相結合,要求縣(區)圖書(shu) 館按照複核相關(guan) 指標開展圖書(shu) 錄入等相關(guan) 工作,確保三級圖書(shu) 館藏書(shu) 量全部達標;不斷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無線網絡覆蓋水平,實現群藝館、博物館等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和縣文化活動中心、鄉(xiang) 鎮文化站免費WIFI全覆蓋,方便廣大市民隨時“在線”共享信息。一項項具體(ti) 舉(ju) 措推動文化數字化建設邁上新台階,使文化產(chan) 品更有內(nei) 涵、更有思想。

  近年來,拉薩市還大力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成基層服務點144個(ge) ,數字文化驛站274個(ge) 。將傳(chuan) 統八大藏戲錄製成DVD光盤,配以漢、藏、英三種字幕,以現代科技助推傳(chuan) 統文化保護,確保文化服務更好適應新時期發展需求。

  文化是一個(ge) 城市發展活的靈魂,古城拉薩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著更多世人的目光。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拉薩市文化局黨(dang) 組副書(shu) 記、局長拉巴旺堆表示:“拉薩市文化局將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ti) 係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繼續加強文化惠民工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繼續加強構建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體(ti) 係,增強文化遺產(chan) 保護成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擴大公共文化服務影響麵和受益麵。”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