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高質量發展】西藏:雪域高原繪出發展新畫卷

發布時間: 2023-03-28 09:24:00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又是一年春意盎然,雪域高原萬(wan) 物複蘇。尼洋河畔,嘎拉村旁,漫山桃花如期開放,映襯著村民幸福的笑顏。2021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藏考察時指出,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就的一個(ge) 縮影,這裏是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盛開的地方。

  2022年以來,西藏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時刻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錨定“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堅持所有發展都要賦予民族團結進步的意義(yi) ,都要賦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yi) ,都要有利於(yu) 提升各族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此作為(wei) 推進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進方向和根本遵循。


犛牛在藏北牧區的草場悠閑覓食。黃啟軍(jun) 攝/光明圖片

  1奔往美好未來的道路上,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

  春日裏,走進西藏山南乃東(dong) 區的天馬民族團結商圈,來自天南海北、操著不同口音的各族商戶“比鄰而市”,成為(wei) 一道別樣的風景線。抬眼望去,各商戶牆上,“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標語和精致美觀的中華民族文化視覺符號吸引著遊客駐足。

  作為(wei) 山南民族聚居最多的一個(ge) 商圈,天馬民族團結商圈是在當地政府大力支持下,由天馬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曆時18年經營逐步繁榮興(xing) 盛起來的。商圈由最初在土坑上擺攤賣貨的120個(ge) 本地商戶組成的市場,逐步發展為(wei) 如今漢、藏、回、東(dong) 鄉(xiang) 、撒拉、維吾爾、蒙古等15個(ge) 民族共同創業(ye) 就業(ye) 、團結和諧的商業(ye) 綜合體(ti) 。

  在民族團結沃土上,商圈“生長”出一個(ge) 又一個(ge) 打卡點。這裏有15個(ge) 民族特色的美食、服飾和風俗,來此經商的各族同胞,早已融入當地生活。回族朋友愛上了酥油茶、藏麵,還結交了不少藏族朋友;藏族朋友不僅(jin) 愛上了炒麵、拉麵、大盤雞,還喜歡上了維吾爾族的服飾。誰家商戶有事忙得轉不開身,其他商戶都會(hui) 搭把手幫忙。民族團結文化沁潤著商戶的精神世界,各民族也在日常的交流交往中敞開心扉。

  “我們(men) 這個(ge) 商圈關(guan) 係很和諧,前來購物的本地群眾(zhong) 和遊客也特別多,在這裏基本什麽(me) 商品都能買(mai) 到。一個(ge) 商戶一年下來收入25萬(wan) 元不成問題。”多年前從(cong) 新疆來到此地經商的商戶希爾艾力·阿卜杜熱合曼說,“2022年,各族商戶還自發出資種了一片林,我們(men) 管它叫‘民族團結林’。”

  民族團結,潤物無聲。天馬民族團結商圈始終堅持“奔往美好未來的道路上,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的原則,共吸引512戶不同民族的群眾(zhong) 前來就業(ye) 創業(ye) ,累計解決(jue) 就業(ye) 2000餘(yu) 人。隨著商圈發展壯大,公司每年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分紅土地租賃資金280餘(yu) 萬(wan) 元;每逢重大節日,公司還會(hui) 把最好的11個(ge) 攤位免費留給山南乃東(dong) 瓊嘎頂社區的困難群眾(zhong) ,幫助困難群眾(zhong) 實現年增收10萬(wan) 餘(yu) 元。此外,公司和帶頭商戶還主動與(yu) 乃東(dong) 區亞(ya) 堆鄉(xiang) 才朋村、支那村等建立幫扶聯係機製,每年投入慰問幫扶資金30萬(wan) 元。

  西藏藏緣青稞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內(nei) ,工人正在學習(xi) 使用青稞酒生產(chan) 設備。熱傑攝/光明圖片

  2推動糧食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提質增效

  2月14日,在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業(ye) 暨銜接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會(hui) 議上,西藏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廳長張海波表示,今年要圍繞農(nong) 牧民增收中心任務,持續抓好穩糧、興(xing) 牧、強特色,全力打好農(nong) 牧業(ye) 提質增效攻堅戰,推動發展動力升級、發展方式轉變、發展結構優(you) 化,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區,實現農(nong) 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xiang) 村更和美。

  眼下,正是春耕生產(chan) 的重要時節,西藏廣袤農(nong) 區正陸續開展春播工作,到處是一片熱鬧繁忙的景象。3月16日,按照藏曆是適宜春耕春播的良辰吉日。在拉薩墨竹工卡縣唐加鄉(xiang) 莫衝(chong) 村,一排排大型農(nong) 機開到了田間地頭,鏟開了新春第一犁,隨後身穿節日盛裝的藏族姑娘在祝福聲中撒下一粒粒希望的種子。

  “我們(men) 村耕地麵積8686.24畝(mu) ,以種植青稞和油菜為(wei) 主。前些年春耕春播儀(yi) 式上還能看到傳(chuan) 統的‘二牛抬杠’上場,如今都是現代機械上陣嘍。”莫衝(chong) 村村民紮西旺久笑得合不攏嘴,“自從(cong) 推廣農(nong) 業(ye) 機械化後,全鄉(xiang) 幾乎形成了集中連片耕地,農(nong) 作物在種植、收割等各個(ge) 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不僅(jin) 提高了糧食產(chan) 量,還解放了不少勞動力。”

  莫衝(chong) 村的變化,是拉薩開展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拉薩把這項工作向各鄉(xiang) 推廣,各鄉(xiang) 將各村零散田地有效集中起來,通過機械平整,將差田變為(wei) 良田、將荒田變為(wei) 忙田,農(nong) 村土地得到高效利用,助力村民多種糧、種好糧,把“藏糧於(yu) 地”真正落到實處。

  2022年,西藏主要糧食作物(青稞)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比2017年提高6.7個(ge) 百分點;青稞良種推廣力度不斷加大,良種覆蓋率比2017年提高4.1個(ge) 百分點;初步形成全區“1+3+N”的農(nong) 牧業(ye) 信息化數字底座;植保無人駕駛航空器、耕地深鬆遠程作業(ye) 監測等智能化裝備得到運用……乘著科技興(xing) 農(nong) 的東(dong) 風,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力度、速度空前,近五年建設麵積占總麵積的六成以上。

  青稞產(chan) 品的種類越來越多,青稞作為(wei) 啤酒、食品、保健品等的生產(chan) 原料,附加值不斷提升。前不久,在位於(yu) 達孜工業(ye) 園區的西藏藏緣青稞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幾條自動化生產(chan) 線正加緊運轉。機器轟鳴間,一粒粒青稞華麗(li) “變身”為(wei) 一罐罐青稞酒。自2020年起,該公司致力於(yu) 自主研發,建設了多種類的青稞食飲品係列生產(chan) 線,從(cong) 建廠初期單一的青稞酒,到目前公司已擁有55種高原特色產(chan) 品。

  為(wei) 滿足市場對綠色安全農(nong) 產(chan) 品的消費需求,在深化青稞良種繁育和規模化生產(chan) 基礎上,拉薩市繼續做強做大青稞深加工、精加工,推動糧食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和提質增效。據悉,2022年拉薩青稞加工領域市級及以上龍頭企業(ye) 發展至18家,產(chan) 值近10億(yi) 元,青稞加工產(chan) 能達到2.4萬(wan) 噸以上,就業(ye) 帶動年均增收6萬(wan) 元以上。


西藏甘露藏藥股份有限公司藏藥生產(chan) 車間內(nei) ,工人在忙碌。次仁拉姆攝/光明圖片

  3讓群眾(zhong) 實實在在享受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紅利

  沿著日喀則亞(ya) 東(dong) 縣城一路向南,就來到了密林深處有“天然氧吧”之稱的龐達村。龐達村距縣城35公裏,海拔2073米,是日喀則市邊境小康示範村之一。

  寬敞幹淨的街道、錯落有致的民居映入眼簾。“現在住得好、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64歲的米瑪潘多老人在自家院內(nei) 一邊打理花草,一邊高興(xing) 地對記者說著在新家的幸福生活。

  據老人介紹,2020年9月她們(men) 家從(cong) 亞(ya) 東(dong) 縣城東(dong) 北部海拔4600米的堆納鄉(xiang) 搬遷過來,一塊搬來的共有90戶人家。

  由於(yu) 搬遷時已入秋,天氣轉冷,群眾(zhong) 都擔心取暖問題,不少人家磨了斧子,砍伐樹木。

  為(wei) 了讓搬遷群眾(zhong) 安心住下且不再砍伐,駐村工作隊和龐達警務室民警合力深入家庭、施工場所,采用電子屏、宣傳(chuan) 標語、環保知識展板、宣傳(chuan) 單等形式,為(wei) 村民普及生態保護的好處、講解村裏的生態補貼政策。

  隨著生態保護工作的推進,龐達村“兩(liang) 委”班子意識到龐達風光秀美、林下資源豐(feng) 富,綠水青山不僅(jin) 可以做“保護文章”,還可以做“變現文章”。於(yu) 是,民宿旅遊業(ye) 成了挑起龐達村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金扁擔”。

  “從(cong) 最開始的村裏7戶人家拿出二樓空餘(yu) 房間開了民宿,到如今家家戶戶都是民宿,民宿業(ye) 讓每戶村民一年增收了上萬(wan) 元。”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拉巴平措說,“好生態、才會(hui) 有人來,成了我們(men) 的共識。”

  綠色杠杆一旦找到合適的支點,就連青菜也成了致富的“金點子”。龐達村在鄉(xiang) 裏的扶植下,又開始發展蔬菜種植業(ye) 、石斛養(yang) 殖業(ye) ,目前村裏建有4座蔬菜大棚,縣城周邊還有62座大棚。

  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村民們(men) 種植的白菜、青椒等幾十餘(yu) 種蔬菜總產(chan) 量在2022年達到40餘(yu) 噸。生產(chan) 的蔬菜一部分在市場賣出了好價(jia) 錢,讓群眾(zhong) 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的紅利。

  4固邊強邊富邊民,築牢國家安全屏障

  強邊是“國之大者”,是西藏“四件大事”之一。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邊境地區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雪域高原邊境一線,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紅旗下,一幅“共學黨(dang) 的理論固信仰信念、共建基層組織固一線堡壘、共促民生改善固脫貧成果、共樹文明新風固民族團結、共守神聖國土固邊境安寧”的壯麗(li) 畫卷正徐徐展開。

  3月14日一大早,在日喀則仲巴縣霍爾巴鄉(xiang) 紮次村的冬季草場上,牧場草組組長強巴把牧民聚集在一起,等待著霍爾巴邊境派出所宣講小分隊的到來。

  霍爾巴鄉(xiang) 位於(yu) 仲巴縣西北部,平均海拔4800米,與(yu) 尼泊爾接壤,是219國道前往阿裏的必經之路。該鄉(xiang) 是純牧業(ye) 大鄉(xiang) ,許多牧民長期住在偏遠草場。為(wei) 向農(nong) 牧民宣講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強邊富民方針政策,霍爾巴邊境派出所選拔了一批通曉漢藏雙語的人員,組建宣講小分隊,以牧場講堂、執勤點黨(dang) 課等方式,把理論政策傳(chuan) 到了邊境轄區的各個(ge) 角落,以特別的方式溫暖著牧民群眾(zhong) 的家國情懷。

  “沒有教室,帳篷就是講堂。信號下線,服務就要上線。”教導員胡先健表示,“我們(men) 就是要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人人是哨兵、戶戶是哨所、村村是堡壘、生產(chan) 是執勤、放牧是巡邏’的觀念深入邊疆群眾(zhong) 人心。現在每次群眾(zhong) 在放牧時遇到可疑人員,都會(hui) 主動給派出所打電話,每周所裏組織的護邊巡邏,群眾(zhong) 也會(hui) 積極參加。”

  強邊跟得上,富民也不能落下。霍爾巴邊境派出所在走訪轄區群眾(zhong) 時了解到村民們(men) 的最大難題:由於(yu)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家家戶戶都養(yang) 了大量的霍爾巴綿羊,但大家不知道如何利用好霍爾巴綿羊這塊“金字招牌”,一年到頭,致富無門、增收乏力。

  派出所了解情況後,主動對接鄉(xiang) 政府,又聯係了縣裏的農(nong) 牧局,幫助群眾(zhong) 梳理出一條依靠科技養(yang) 殖的發展路子。村裏成立了霍爾巴綿羊合作社,霍爾巴綿羊從(cong) 一頭800元賣到了一頭1600元,群眾(zhong) 放著牧守著邊都在哼曲兒(er) 。2020年,轄區群眾(zhong) 搬進了國家免費建設的小康村,水電網都通到了家裏。

  如今,不僅(jin) 是在霍爾巴鄉(xiang) ,在山南隆子縣玉麥鄉(xiang) 、阿裏噶爾縣紮西崗鄉(xiang) 、林芝米林縣丹娘鄉(xiang) 等邊境一線,百姓們(men) 的生活都紅紅火火。廣大戍邊人正以更加奮進的精神狀態興(xing) 邊穩邊固邊,用紮實行動守護好祖國邊疆。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