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men) 馬村是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為(wei) 主的村子,現有近3000畝(mu) 耕地,主要進行不噴農(nong) 藥、不施化肥耕作,去年每斤青稞賣出了5塊錢的價(jia) 錢。”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馬鎮馬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德慶說。
初春時節,萬(wan) 物複蘇。馬村村民身著盛裝、駕駛插著國旗的農(nong) 機,在田間舉(ju) 行了春耕儀(yi) 式,祈求風調雨順、農(nong) 業(ye) 豐(feng) 收、社會(hui) 和諧、世界和平,開始了一年的耕作。近年來,農(nong) 業(ye) 機械化的普及,不僅(jin)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量,也省去了很多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成本。
針對2022年冬播作物的管理,目前各市(地)正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查看苗情、墒情、病蟲害發生情況,嚴(yan) 格監測病蟲害發生發展動態,指導農(nong) 民加強冬播作物的田間管理,促進越冬作物的返青、苗情轉化升級。2022年冬播作物長勢良好,未發現病蟲害、凍害等自然災害,隨著氣溫逐步回升,越冬作物將陸續進入返青期。
2020年,四川人陳何來到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乃瓊街道崗德林村七組,承包了6.8畝(mu) 蔬菜大棚。
大棚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蔬菜。剛過完年,陳何和妻子就回到西藏,略微整理了一下大棚,用耕地機犁好地,用播種機播上了菜種,施肥、春灌、疏苗……
經過像照看孩子一樣的悉心照料,小白菜、小油菜、香菜、茼蒿、菜心、上海青等各類蔬菜長勢喜人,大棚裏呈現出一片綠油油、嬌嫩嫩的景象。
“菜快要賣了,在這裏種菜比打工強,運氣好,一年應該能掙二三十萬(wan) 元,去年受疫情影響一年也掙了十多萬(wan) 元。”陳何高興(xing) 地說。
2023年,為(wei) 全力保障農(nong) 機供應,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將中央、自治區農(nong) 機購置與(yu) 應用補貼資金共計8035萬(wan) 元提前下達各市(地),預計投入春耕春播的農(nong) 機具達到43.2萬(wan) 台(套),調試檢修農(nong) 機具41.5萬(wan) 台(套)、培訓農(nong) 機具司機和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達14.6萬(wan) 人。
目前,自治區化肥補貼資金1.1億(yi) 元已下達至各市(地),計劃采購化肥5.14萬(wan) 噸;已下撥補貼資金3000萬(wan) 元用於(yu) 農(nong) 藥采購;計劃施用農(nong) 家肥550萬(wan) 噸;計劃籌備春播青稞種子3670萬(wan) 公斤,各市(地)已籌備到位2370萬(wan) 公斤。目前各項農(nong) 資正在積極有序籌備調運中,春播前將全部到位。
除此之外,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還將及時組織區市縣鄉(xiang) 農(nong) 技人員適時深入基層,在冬播農(nong) 作田間管理、春播作物種子精選包衣、農(nong) 資采購、農(nong) 機具維修保養(yang) 、防災減災、渠係清理等方麵加強指導,確保春播工作順利進行。
“這個(ge) 氣象站是12要素的,包括檢測溫度、濕度、太陽輻射、風速、風向等等,通過這些數據的檢測,能讓我們(men) 更好地去製訂這個(ge) 果園的澆水、施肥等的管理方案。它自動生成一個(ge) 數據模型,通過這個(ge) 一整年的數據模型,也能讓我們(men) 選擇更適合本地栽培的品種。現在做農(nong) 業(ye) 一定要掌握更精準的氣候數據,才能幫助我們(men) 規避風險,種出更好的水果。”在西藏林芝種植了4000畝(mu) 蘋果的煙台大山果業(ye) 開發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小林說。
2023年,西藏各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將分組分區域組建科技下鄉(xiang) 和技術包保團隊,以穩糧增產(chan) 增效增收為(wei) 目標,全麵加強先進適用技術示範推廣,加快先進適用技術進村入戶到田,不斷提升農(nong) 技推廣技術應用水平和能力建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