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距離雅魯藏布江紮囊段江岸約3公裏的西藏紮囊縣紮其鄉(xiang) 西卡學村,49歲的村民邊覺打開羊舍趕羊出圈,不時用右手揮舞著藏式趕羊甩石器。
西卡學村養(yang) 殖合作社負責人邊覺(左)在向西卡學村黨(dang) 總支第一書(shu) 記兼駐村工作隊副隊長李德林介紹綿羊養(yang) 殖及銷售情況(4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邊覺左邊的袖管是空的。20多歲時,因操作農(nong) 機具不慎失去左臂,但他並未因此喪(sang) 失對生活的信心。
2020年,在村兩(liang) 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的指導下,邊覺成為(wei) 西卡學村養(yang) 殖合作社負責人,目前有680多隻綿羊。“去年賣出百來隻綿羊,算上縣政府補貼,收入十多萬(wan) 元。”邊覺笑著說,“等六七月天氣暖和了,修剪羊毛再賣。”
邊覺的母親(qin) 赤列曲珍將擠好的牛奶提回家,準備做成酥油和奶渣。她家的客廳寬敞,家電一應俱全。除了酥油茶,客廳的桌上還擺放著招待客人的其他飲料。“10年間,村子已經徹底改頭換麵了。”81歲的赤列曲珍說。
10年前,西卡學村較為(wei) 落後,村裏隻有泥土路,“晴天一層灰,雨天兩(liang) 腿泥”;村民的房屋簡陋,沒有穩定收入。“現在,村裏新增了十多個(ge) 合作社,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wan) 元。”西卡學村黨(dang) 總支第一書(shu) 記兼駐村工作隊副隊長李德林說,村兩(liang) 委為(wei) 村裏的蔬菜種植基地注資,2021年以來每年帶動群眾(zhong) 就地就便創收達40萬(wan) 元以上。
蔬菜種植基地的帶頭人是一對“團結戶”夫妻,妻子宮覺措姆是本地人,丈夫高彥文來自甘肅,有一定的蔬菜種植經驗。2019年時,基地溫室大棚隻有5座,試種西蘭(lan) 花等易種植的蔬菜,如今48座溫室大棚全部啟用,占地麵積達50畝(mu) ,蔬菜水果種類繁多,忙季帶動20多位村民就業(ye) 。
“現在全村人都能吃上基地產(chan) 的西紅柿和西瓜等蔬果了。”宮覺措姆說。她的蔬菜種植基地成了村裏便利店和藏餐館最大的蔬菜供貨商。目前,西卡學村有十幾家便利店和藏餐館。
這是行駛在西藏山南市境內(nei) 的複興(xing) 號列車。(2022年6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2021年6月25日,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拉林鐵路開通運營,該線路途經山南,串聯起雅江流域絕美的風光,也方便群眾(zhong) 出行。同年8月,拉薩貢嘎國際機場T3航站樓建成投運,成為(wei) 西藏最大航站樓。
如今,緊鄰拉林鐵路和澤當至拉薩貢嘎機場高等級公路的西卡學村與(yu) 外界的聯係越來越多,村民們(men) 不時能看見從(cong) 村口駛過的複興(xing) 號列車和從(cong) 村子上空飛過的飛機。
鄉(xiang) 郵遞員白瑪次旺見證了10年間村子的物流變化。他說:“近幾年,村民們(men) 網購的快遞數量越來越多,許多年輕人通過網購的方式購買(mai) 生活必需品,方便快捷。”
近年來,西藏郵政快遞業(ye) 發展迅速,到2021年已建成450個(ge) 快遞網點、754個(ge) 郵政網點,服務觸角不斷延伸。
西卡學村全長3.3公裏的主幹道正在硬化,兩(liang) 個(ge) 月後有望完工。村民們(men) 在道路兩(liang) 邊、田間地頭、房前屋後都種上了樹。白瑪次旺說:“正值春季,進村送包裹不時能看到盛放的桃花。”
交通方便了,村裏的政務服務也在快速發展。李德林在村委會(hui) 設立了“一戶一櫃”資料庫,存放每戶村民的戶口簿、身份證等重要證件的複印件,以便提供服務。
71歲的格列仁增說:“我的眼睛已失明,自己無法辦理殘疾證,駐村工作隊通過戶檔資料庫幫我完善資料,在縣民政局辦了證件,特別方便貼心。”
2022年,西卡學村被山南市委、市政府評為(wei) 全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村。
產(chan) 業(ye) 旺起來,村民富起來,西卡學村的蝶變是西藏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個(ge) 縮影。西藏自治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西藏計劃實施1337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投資估算146.73億(yi)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