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午,公元2025至2036年藏曆曆書(shu) 基本數據運算項目啟動儀(yi) 式在西藏自治區藏醫院舉(ju) 行,這標誌著新一輪十二年的藏曆曆書(shu) 基本數據運算正式開始。記者了解到,今年2月份,自治區藏醫院天文曆算研究所就開始對2025至2036年十二年間的天文曆算運算數據項目進行籌備,將於(yu) 今年8月完成這一輪的藏曆曆書(shu) 基本數據運算工作。
自治區藏醫院天文曆算研究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每十二年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數據運算是“門孜康”(即藏醫院)的學術傳(chuan) 統。在以前,由自治區藏醫院天文曆算研究所牽頭,邀請日喀則、山南、那曲、阿裏、昌都等地藏醫院的天文曆算專(zhuan) 家共20餘(yu) 人參與(yu) 。從(cong) 2012年開始,為(wei) 了鍛煉隊伍、節省開支和數據的保密,決(jue) 定由自治區藏醫院天文曆算研究所單獨承擔。
為(wei) 了確保運算工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天文曆算研究所采取人工計算和電腦編程計算相結合對照的方法,“人工計算2025至2036年間每日的體(ti) 係派五要素、作用派五要素、朔望日的太陽日五大行星運動數值等,用計算機編程計算並打印上述數值,並進行兩(liang) 項數據的對比校對,最後確定用於(yu) 編寫(xie) 曆書(shu) 的基礎數據。”
記者了解到,目前,自治區藏醫院天文曆算研究所編輯的是以普派珠孜為(wei) 主的“門孜康曆書(shu) ”。自治區藏醫院天文曆算研究所每年的主要工作便是推算和編輯藏曆曆書(shu) ,內(nei) 容涉及曆法的編製、閏月的安排、日月食預報、氣象預報、地震預報、災害性天氣預報、各地農(nong) 耕牧作時間的預報、各種藏藥的采集時間等很多內(nei) 容,可謂包羅萬(wan) 象,既是一本天文曆書(shu) ,更是一本氣象曆書(shu) ,已成為(wei) 藏族人民家家必備的生產(chan) 生活工具書(shu) ,每年發行量達10多萬(wan) 冊(ce) ,是僅(jin) 次於(yu) 教材發行量的藏文書(shu) 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