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ya) 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其生態保護地位特殊,立法意義(yi) 重大。”4月2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傑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守護青藏高原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從(cong) 此有了專(zhuan) 門的法律依據。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共7章63條,聚焦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主要矛盾、特殊問題、突出特點,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涉及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方方麵麵。
“本法所稱青藏高原,是指西藏自治區、青海省的全部行政區域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四川省、甘肅省、雲(yun) 南省的相關(guan) 縣級行政區域,具體(ti) 範圍由國務院授權的部門確定。”袁傑說,同時規定,國家建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協調機製,明確國務院有關(guan) 部門工作職責和青藏高原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相關(guan) 責任,要求相關(guan) 地方協同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
近年來,由於(yu) 全球氣候變暖、冰川消融等因素,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變化要快於(yu) 其他地區,其中存在諸多風險。袁傑說,針對其中潛在風險,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明確,按照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的要求,從(cong) 嚴(yan) 製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規定了青藏高原國土空間利用和國土空間用途管製、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等製度措施。
青藏高原是珍稀野生動物的天然棲息地和高原物種基因庫,此次立法對加強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全方位法治保障。
“為(wei) 保護生物多樣性,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明確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防止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要求國務院有關(guan) 部門和青藏高原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完善生態廊道,提升生態係統完整性和連通性。”袁傑說。
此外,為(wei) 推進自然保護地建設,保持重要自然生態係統原真性和完整性,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要求在珍貴瀕危或者特有野生動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區和重要棲息地等區域依法設立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同時,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還對加強珍貴瀕危或者特有野生動植物物種救護和遷地保護、采取措施避免或者減少重大工程建設對自然生態係統與(yu) 野生動植物的影響、加強對青藏高原種質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等作出了規定。
近年來,得益於(yu) 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青藏高原旅遊熱度不減,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與(yu) 此同時,旅遊和山地戶外運動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日益受到關(guan) 注。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將旅遊、山地戶外運動中的生態環境保護納入規範,明確組織或者參加青藏高原旅遊、山地戶外運動等活動,應當遵守安全規定和文明行為(wei) 規範,符合區域生態旅遊、山地戶外運動等管控和規範要求;禁止破壞自然景觀和草原植被、獵捕和采集野生動植物。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明確了安全規定和文明行為(wei) 規範的處罰措施。”袁傑說,對在旅遊、山地戶外運動中隨意傾(qing) 倒、拋撒生活垃圾的,由環境衛生主管部門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責令改正,對個(ge) 人和單位分別處以罰款;破壞自然景觀和草原植被或者獵捕、采集國家、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的,依照有關(guan) 法律法規的規定從(cong) 重處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