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傳承脈瀉療法的索縣藏醫院,雖地處偏遠但聲名遠播——千年絕技 造福患者

發布時間: 2023-04-28 09:45: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在青海省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剛結束教學工作的趙老師回到辦公室休息。春風陣陣,趙老師的步伐雖然緩慢,但臉上的微笑充滿陽光。

  作為(wei) 一名原發性運動神經元病患者,趙老師坦言,像如今這樣“平躺著睡覺”“站起來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是她在索縣藏醫院接受治療前從(cong) 不敢奢望的事情。

  除了精湛的醫術,讓趙老師難忘的還有在索縣藏醫院的治療經曆。“醫生精準細致的診療和護士無微不至的照料,溫暖了我這個(ge) 異鄉(xiang) 人,醫院裏各族患者和醫護人員親(qin) 如一家。”

  位於(yu) 藏東(dong) 北怒江上遊索縣縣城內(nei) 的索縣藏醫院,每年都有許多患者從(cong) 青、甘、川、滇等地到這裏求醫尋診。

  作為(wei) 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藏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多年來,索縣藏醫院以藏醫療法中的脈瀉療法為(wei) 載體(ti) ,著力為(wei) 各族患者解除病痛,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這裏悄然綻放。

  走進索縣藏醫院,走廊裏患者排著長隊,等待進入診療室接受治療。

  來自雲(yun) 南省德欽縣的患者家去屬丁真達瓦告訴記者:“我姐姐被脊髓炎折磨了很久,聽說索縣藏醫院的脈瀉療法對治療姐姐的病很有用,我們(men) 專(zhuan) 門來這裏求診。”

  丁真達瓦所說的脈瀉療法,藏語稱“雜炯”,距今已有千年曆史。藏醫經典《四部醫典》記載,該療法專(zhuan) 用於(yu) 對不孕不育、婦科、風濕和類風濕、皮膚發癢、錐體(ti) 經絡、腹水、頭部骨折傷(shang) 經、麻風等疾病的治療,其中對經脈病的療效最佳。2021年5月,脈瀉療法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丁真達瓦一家來到索縣藏醫院時,恰逢醫院就診高峰期,床位緊張。為(wei) 了讓患者及時得到醫治,索縣藏醫院副院長邊貢紮巴在了解情況後,協調各科室、調配醫療設備,讓患者順利住院治療。

  經過3天的治療後,看著姐姐的病情明顯好轉,丁真達瓦心情激動。他拿著準備了很久的哈達,獻給了工作人員。除了感謝的話,他不知道該說些什麽(me) 。

  記者在醫院看到,平日裏來醫院就診的患者除了本地群眾(zhong) ,還有來自自治區其他市地和外省市的患者,平均日門診量達130餘(yu) 人。由於(yu) 病人多,為(wei) 了讓更多的人看上病,自治區級非遺藏醫脈瀉療法傳(chuan) 承人旦鬆紮巴堅持全年坐診,隻要有患者需要就會(hui) 有他的身影。

  同時,為(wei) 了方便農(nong) 牧區患者就醫,索縣藏醫院定期組織醫生深入農(nong) 牧區患者家中,送醫上門。“日夜不息、風雨無阻”是旦鬆紮巴和藏醫院其他醫生的從(cong) 醫準則,特別是對五保戶、孤寡老人、貧困群眾(zhong) 等患者,旦鬆紮巴免費為(wei) 他們(men) 診療,並贈送各類藥品。

  醫院牆麵上掛著的一麵麵錦旗,是各族患者痊愈出院後專(zhuan) 程送來的。錦旗記錄的是索縣藏醫院醫務人員用心守護病患健康的醫者仁心,傳(chuan) 達出的是各族群眾(zhong) 像糌粑團一樣緊緊揉在一起的民族團結之情。

  前不久,全區藏醫藥發展大會(hui) 在拉薩召開。會(hui) 議要求,緊扣中醫藥藏醫藥一脈相承的曆史淵源,大力弘揚藏醫藥文化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更好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作為(wei)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為(wei) 更好造福各族群眾(zhong) ,索縣藏醫院從(cong) 2009年便啟動了脈瀉療法推廣培訓,目前,已有800名鄉(xiang) 村醫生完全掌握此療法並應用於(yu) 臨(lin) 床。

  索縣藏醫院副院長邊貢紮巴表示,在黨(dang) 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們(men) 將切實貫徹好《中醫藥文化傳(chuan) 播行動方案(2021-2025年)》,為(wei) 中醫藥振興(xing) 發展、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力量。藏醫藥的發展,特別是與(yu) 中醫藥的結合也將為(wei)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作出積極貢獻。

  涓涓細流匯成海,點點纖塵積就山。當前,西藏正在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在索縣藏醫院,可以深切感受到,民族團結進步的“基因”早已深深融入各行各業(ye) 中,融入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的心裏。我們(men) 堅信,隻要各族群眾(zhong)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攜手努力,一定能做到民族團結進步走在全國前列。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