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qin) 以前參與(yu) 過青藏鐵路的建設,所以我對西藏有著特殊的感情。”2023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鐵十七局集團電氣化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易說。
在父親(qin) 的影響下,2015年,28歲的劉易來到雪域高原。在藏期間,他先後參與(yu) 了拉林鐵路、金橋水電站、拉林鐵路覆蓋公網、西藏開投能源基地等項目建設,8年來,他以“項目”為(wei) 家,始終紮根在施工一線。
拉林鐵路是西藏第一條電氣化鐵路,跨越岡(gang) 底斯山與(yu) 念青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之間的藏南穀地,16次橫跨雅魯藏布江,全線90%以上路段位於(yu) 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地質條件複雜,施工難度非常大。
作為(wei) 拉林鐵路“兩(liang) 電一通”遷改工程負責人,在項目前期勘察中,劉易帶領團隊十餘(yu) 次徒步翻越海拔超5000米的雪山,多次穿過人跡罕至的大草原,不斷總結經驗,解決(jue) 遷改工程中遇到的難題。
110kV加朗線(山南加查至林芝朗縣)是拉林鐵路“兩(liang) 電一通”遷改工程的重難點工程,施工條件複雜,一旦停電整個(ge) 朗縣都將處於(yu) 無電狀態。為(wei) 了減少遷改工程對沿線居民生產(chan) 生活的影響,劉易組織人員開展技術攻關(guan) ,抽調4個(ge) 施工班組,協調增加8台吊車,經過7天7夜不眠不休的輪班作業(ye) ,遷改工程順利完工,比計劃工期縮短三分之一。
在西藏做項目,劉易收獲了許多熱情、善意。有時候趕不上飯點,當地群眾(zhong) 會(hui) 拿出家裏最好的吃食來招待。“西藏的老百姓非常淳樸善良,為(wei) 了讓他們(men) 的生活幸福指數更高,我們(men) 更要努力工作。”他說。
2016年11月,劉易帶著項目團隊奮戰在金橋水電站110kV輸電線路工程Ⅱ標段。當時的施工區域都在海拔5000米以上,第一批塔材送來時遇上嘉黎縣下大雪,為(wei) 了不耽誤工期,施工隊硬是靠人背馬馱,才把塔材運到項目工地。“因為(wei) 海拔比較高,團隊裏好幾個(ge) 人流鼻血。天氣太冷了,有兩(liang) 個(ge) 同事的鼻血直接被凍成冰疙瘩掛在臉上。”談起當時的情景,時隔多年劉易仍記憶猶新。
40公裏輸電線路,從(cong) 實現35kV臨(lin) 時電力供應,到110kV正式合閘送電,劉易帶領團隊連續奮戰數月,圓了嘉黎縣忠玉鄉(xiang) 14個(ge) 村藏族同胞的“光明夢”。
在高原工作,時常會(hui) 出現頭疼、胸悶、流鼻血、呼吸困難等高反症狀,但劉易沒有被這些困難嚇倒,依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創造出一個(ge) 個(ge) 佳績。 2020年,劉易參與(yu) 了拉林鐵路公網通信覆蓋項目,他帶領團隊研發的“高原保溫防風沙型光纜熔接箱”,讓往返於(yu) 這條線路的旅客在列車上就能連上網絡。
未來的路還很長,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對劉易而言,既是榮譽,也是責任。他說:“青春是用來奮鬥的。我將牢記中鐵人‘實幹、創新、奉獻’的初心和使命,腳踏實地、築夢未來,為(wei) 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