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西藏,你最先想起的是什麽(me) ?是雄奇壯美的雪山聖湖,隨風飛舞的彩色經幡,還是壯麗(li) 輝煌的布達拉宮?很多人都說,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西藏,因為(wei) 西藏擁有極其壯闊的風景和無比虔誠的信仰。但同時又對西藏之旅抱有太多的忐忑和不安,其中高海拔性頭痛的存在最是讓人望而卻步。
高海拔性頭痛究竟是什麽(me) ?它是如何產(chan) 生的?前往高原地區該如何預防和治療?拉薩市人民醫院神經內(nei) 分泌科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援藏醫生葉紅教你如何防治高海拔性頭痛。
什麽(me) 是高海拔性頭痛?
高海拔性頭痛,舊稱高原頭痛。在《國際頭痛分類第三版》中對高海拔性頭痛有準確的描述:“高海拔性頭痛通常表現為(wei) 雙側(ce) 輕-中度頭痛,用力活動時頭痛加重,攀升至海拔超過2500米時出現,離開高海拔環境24小時內(nei) 即可自然緩解。”西藏地區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遠遠高於(yu) 2500米,因此高海拔性頭痛成為(wei) 了到達西藏後最常出現的症狀。
據了解,當未習(xi) 服人群急進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時,高海拔性頭痛發生率為(wei) 80%-95%;而急進海拔4500米以上,高海拔性頭痛發生率接近100%。也就是說,高海拔性頭痛發生率與(yu) 海拔上升速度和到達的海拔高度有關(guan) ,上升速度越快,到達的海拔越高,高海拔性頭痛發生率越高。
為(wei) 什麽(me) 會(hui) 發生高海拔性頭痛?
高海拔性頭痛的發病機製尚不明確,推測高原低氧環境是最關(guan) 鍵的因素。現有研究表明,隨著海拔的升高,大氣壓和氧含量逐漸下降,人體(ti) 氣道、肺、血液中的氧含量也逐漸下降,最終使得全身器官組織氧分壓降低。機體(ti) 為(wei) 恢複血液中的氧含量、為(wei) 器官組織提供足夠的氧,將產(chan) 生一係列生理反應,包括肺通氣量增加、肺動脈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血紅蛋白和紅細胞計數升高、腦血流量增加等等。人體(ti) 對低氧的生理反應通常起保護作用,但缺氧引起的神經體(ti) 液反應和血流動力學變化,會(hui) 使微血管床過度灌注,引起腦水腫。而腦水腫刺激腦膜、血管等痛敏結構,便會(hui) 產(chan) 生疼痛。
此外,也有學者認為(wei) 低氧會(hui) 誘導炎症反應,使得血腦屏障破壞,同時誘導氧自由基生成,敏化顱內(nei) 痛敏結構,激活三叉神經血管係統,進而激活降鈣素基因相關(guan) 肽等物質的釋放,從(cong) 而誘發頭痛。
如何防治高海拔性頭痛?
首先,調整身體(ti) 至最佳狀態。前往高原之前,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合理飲食,保障飲水量和進食量,不要過度鍛煉,避免機體(ti) 對氧的需求進一步提高。對於(yu) 曾經發生過急性高山病的人群,非必要不上高原,確有特殊原因必須上高原時,需經專(zhuan) 業(ye) 醫師全麵評估,並提供指導意見。
其次,進行習(xi) 服訓練。習(xi) 服訓練是指在進入高海拔地區前,將身體(ti) 重複暴露於(yu) 低氧、低壓的環境中進行適應性訓練。此類訓練可提高肺的通氣量和血氧飽和度,進而使人體(ti) 更為(wei) 適應高原缺氧環境。最簡單的習(xi) 服訓練是采取階梯式上升,也就是說,如果要進入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地區,可以先在2500-3000米海拔地區停留2-3天,待機體(ti) 適應後,再循序漸進地進入高海拔地區。
第三,避免海拔上升速度過快。當到達海拔超過3000米的地區後,每日夜間睡眠地點海拔上升不宜超過500米,每3-4日應有1日休息;最好連續2晚在同一海拔高度休息,讓身體(ti) 逐步適應高原缺氧、低壓的變化。此外,盡量避免到達地點海拔過高,尤其是避免夜間睡眠地點海拔過高。
第四,避免劇烈活動。剛進入高原地區時,最好減少日常活動,避免過度勞累,合理安排好日程,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第五,預防性用藥。這一點僅(jin) 針對有急性高山病病史和計劃進行中危或高危爬升的人群,並非所有進入高原的人都需要預防性用藥。預防急性高山病的首選藥物為(wei) 乙酰唑胺,其作用機製為(wei) 增加通氣量、抑製腦脊液生成、促進血腦屏障間離子轉運、利尿減輕水腫。目前,乙酰唑胺已被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批準預防急性高山病,但在我國屬於(yu) 處方藥,且在說明書(shu) 上沒有預防急性高山病的適應症,屬於(yu) 超說明書(shu) 用藥,因此該藥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其他可選擇的藥物還有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但目前研究證據較少。
如何治療急性高海拔性頭痛?
高海拔性頭痛具有自限性,通常2-3日內(nei) 緩解。如初上高原,僅(jin) 表現為(wei) 輕度頭痛、胸悶,無其他症狀,建議停止攀升,進行深呼吸,加強腹式呼吸,間斷吸氧。
如頭痛呈中等程度,指脈氧飽和度在90%左右,建議間斷吸氧或持續吸氧,特別是睡眠期間應保持吸氧,若常規吸氧後,症狀仍不能緩解,可行高壓氧治療,同時服用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止痛治療,乙酰唑胺對症治療。
如頭痛合並惡心、嘔吐、乏力、頭暈、失眠,應考慮急性高山病,此時應及時就診。
如頭痛呈重度、進行性加重,伴有意識不清、行走不穩、胸悶、呼吸困難、指脈氧下降,提示可能出現高原性肺水腫、高原性腦水腫,應及時就診,查肺CT、頭核磁、血氣分析等,積極救治,盡快撤離高原。
在高原發生的頭痛就是高海拔性頭痛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除了高海拔性頭痛外,很多疾病均能引起頭痛,例如偏頭痛、未控製的高血壓病、顱內(nei) 感染、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nei) 靜脈竇血栓形成、青光眼、鼻竇炎等等,這些疾病在高原地區的發病率也高於(yu) 平原地區,應給予重視、並由專(zhuan) 科醫師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