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被稱為(wei) 地球第三極,其博大的高原、廣袤的土地、藍天淨水造就了無汙染、原生態、不可替代的獨特自然資源,成就了高原農(nong) 牧業(ye) 天然、綠色、有機的最大價(jia) 值。
近年來,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高度重視農(nong) 牧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在聚焦青稞、犛牛、藏羊、藏豬、藏雞、藏藥材等特色資源基礎上,依托涉農(nong) 產(chan) 業(ye) 園培育壯大龍頭企業(ye) ,從(cong) 打通銷售渠道、打造特色品牌、培育壯大人才隊伍等方麵入手,持續優(you) 化一產(chan) 、壯大二產(chan) 、提升三產(chan) ,不斷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促進了西藏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打通特色產(chan) 品銷售渠道
“這裏的商品皆為(wei) 青藏高原特色物產(chan) ,且價(jia) 格十分公道。”來自北京的李先生在好友的推薦下,進入了“體(ti) 拜特”商城,準備選購一些自己喜歡的手串。
“體(ti) 拜特”商城是由西藏特色產(chan) 業(ye) 聯合會(hui) 打造的“西藏特色產(chan) 品一站式購物平台”。目前,已有眾(zhong) 多企業(ye) 和商家入駐,產(chan) 品達上千種,青稞、犛牛肉、藏啤酒、手工藝品應有盡有。
與(yu) “體(ti) 拜特”類似的商城還有“832平台”,該平台為(wei) 西藏開辟了“西藏特色產(chan) 品專(zhuan) 區”,首批精選了來自6個(ge) 脫貧縣的青稞、茶葉、犛牛肉、牛乳產(chan) 品等70餘(yu) 款特色產(chan) 品。
“專(zhuan) 區的開辟,不僅(jin) 有效拓寬了西藏特色產(chan) 品銷售渠道,而且幫助西藏供應商與(yu) 全國各級預算單位建立起了長效產(chan) 銷對接機製。”自治區商務廳黨(dang) 組成員、區供銷合作社主任張軍(jun) 對西藏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充滿了信心,表示後續區供銷合作社將協調組織更多西藏特色產(chan) 品入駐該專(zhuan) 區。
近年來,西藏精心組織實施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活動,不斷完善農(nong) 村電商物流體(ti) 係,打通特色產(chan) 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助推農(nong) 村電商及西藏農(no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目前,全區累計建成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27個(ge) 、鄉(xiang) 級服務站231個(ge) 、村級服務點704個(ge) ,電商服務體(ti) 係已初步形成。
在2023淮北食品工業(ye) 博覽會(hui) 上,市民王女士品嚐到了正宗的犛牛肉幹,體(ti) 驗到了“舌尖上的西藏”。原來,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以“展銷團+招商”方式參加了此次博覽會(hui) 。在現場,來自西藏山南的犛牛肉、青稞係列、藏蜜等10個(ge) 品類100多種產(chan) 品擺滿了展櫃。
近年來,西藏通過參加各類區外展銷會(hui) 、舉(ju) 辦各種區內(nei) 展會(hui) 等方式,推動西藏特色產(chan) 品“走出去”,彰顯本地特色。
打造“藏字號”品牌
品牌是企業(ye) 的生命所在、靈魂所係,更是國家實力的體(ti) 現,承載著一個(ge) 民族的文化底蘊和價(jia) 值理念。
近日,西藏自治區特色“藏品出藏”產(chan) 品發布會(hui) 在北京召開,旨在通過創新“品牌化”路徑為(wei) 特色藏品贏得市場競爭(zheng) 力,賦能西藏地區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品牌建設是產(chan) 業(ye) 提升的“牛鼻子”,是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主引擎”,是補短板提質量的“助推器”。近年來,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高度重視特色產(chan) 業(ye) 品牌建設工作,聚焦“七大產(chan) 業(ye) ”打造品牌,以“地球第三極”品牌效應帶動“七大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淨土蔬菜花卉種植園區,智能溫室大棚一座挨著一座。村民拉巴卓瑪和丈夫達瓦都是園區裏的員工。“土地租金加上工資,一年保底收入13萬(wan) 餘(yu) 元。”拉巴卓瑪說,家裏不僅(jin) 蓋了新房子,最近又花了15萬(wan) 元買(mai) 了一輛轎車。
該園區流轉土地3000多畝(mu) ,每畝(mu) 每年給村民1600元租金,並為(wei) 每戶提供一個(ge) 就業(ye) 崗位。如今,園區已完成投資2.5億(yi) 元,建成智能溫室大棚419座。2022年,收獲蔬果1500萬(wan) 斤、各類鮮花240萬(wan) 枝,帶動當地群眾(zhong) 增收1600萬(wan) 餘(yu) 元。
“要加快製定品牌產(chan) 品標準,健全質量體(ti) 係,堅持品牌建設與(yu) 品質保障並行。同時,建立與(yu)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利益聯結機製,推出青稞、犛牛、飲用水等一批競爭(zheng) 力強、附加值高、品質優(you) 異的特色產(chan) 品。”作為(wei) 企業(ye) 谘詢管理的資深專(zhuan) 家,自治區特色產(chan) 業(ye) 聯合會(hui) 秘書(shu) 長趙傑表示:“我的工作就是為(wei) 企業(ye) ‘把脈開方’,助力創建西藏特色產(chan) 業(ye) 品牌。”
大力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人才
“我希望可以讓農(nong) 牧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走出林芝,去外地學習(xi) 科學技術和先進經驗。同時,還可以請相關(guan) 領域的專(zhuan) 家來林芝進行指導,幫助我們(men) 農(nong) 牧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解放思想、提高技能,共同努力推動林芝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發展。”自治區人大代表、林芝市農(nong) 牧技術推廣中心農(nong) 業(ye) 研究所副所長尼瑪曲珍說。
近年來,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始終把人才振興(xing) 工作作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堅持“服務重大戰略、突出重點領域、傾(qing) 斜支持基層”的原則,充分利用西部之光、西藏特培、小組團援藏、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等多種途徑,強化西藏重點領域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培育,特別是基層一線、艱苦邊遠地區和邊境地區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培育,為(wei) 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庫服務平台。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已成長為(wei) “土專(zhuan) 家”的拉巴卓瑪正期待著自家“高材生”學成歸來。“女兒(er) 正在職校學習(xi) 果蔬花卉種植專(zhuan) 業(ye) 技術,園區也鼓勵個(ge) 人承包大棚。女兒(er) 畢業(ye) 後,我就準備承包幾棟大棚。”談起未來的發展,拉巴卓瑪摩拳擦掌、蓄勢待發。
近日,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創新創業(ye) 實驗班之電商實操訓練營開營暨創新創業(ye) 學院名譽院長聘請儀(yi) 式在該校舉(ju) 行。儀(yi) 式上,被聘任為(wei) 創新創業(ye) 學院名譽院長的趙傑說:“此次電商實操訓練營是校企雙方共同推進的電商領域合作,引入了電子商務前沿知識,鍛煉了實操應用技能,為(wei) 學生未來創業(ye) 就業(ye) 提前蓄力。”
不僅(jin) 如此,趙傑還是“格桑花開”大學生就業(ye) 創業(ye) 成長學院的總教練,通過對大學生持續跟蹤培養(yang) 助力大學生就業(ye) 創業(ye) 。目前,參加過“格桑花開”大學生就業(ye) 創業(ye) 特訓營的102名學員全部實現高質量就業(ye) 創業(ye) 。拉薩市已在全市範圍內(nei) 推廣“格桑花開”大學生就業(ye) 創業(ye) 模式。
國以才立,業(ye) 以才興(xing) ;千秋基業(ye) ,人才為(wei) 先。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通過“育、引、用、留”等各類優(you) 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專(zhuan) 業(ye) 人才,為(wei) 續寫(xie) 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的“春天故事”提供了人才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