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
今天的西藏自治區擁有近20家具備一定規模的博物館。2023年5月18日是第47個(ge) “國際博物館日”,這一天,西藏又有阿裏博物館、西藏奪底錢幣博物館等新館開館。
一名中學生在西藏博物館觀看展品(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這是5月18日開館試運營的阿裏博物館。 阿裏博物館供圖
遊客在西藏奪底錢幣博物館觀看鑄幣模具文物。(5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作為(wei) 美好生活的一部分,通過參觀博物館,人們(men) 不僅(jin) 能看見西藏,體(ti) 驗中華文明,還能深切體(ti) 會(hui) 到:西藏文化早已與(yu) 各民族文化一道深深地熔鑄於(yu) 中華民族文化的“肌體(ti) ”,成為(wei) 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名學生在西藏犛牛博物館拍攝展出的金絲(si) 野犛牛標本(5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遊客在西藏博物館參觀文成公主進藏場景展示(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遊客在西藏博物館參觀展覽(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兩(liang) 名中學生在西藏犛牛博物館參觀《黃庭堅書(shu) 法文獻展》(5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如今,各類博物館已經成為(wei) 西藏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的熱門“打卡地”。據了解,僅(jin) 西藏博物館,2023年1至4月就接待了參觀者105936人次。
遊客在西藏博物館參觀展覽(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