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海外人士談西藏行:記憶並未被遺忘,而是融入了發展的每個環節

發布時間: 2023-05-24 09:20: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23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www.easyfundingllc.com發展論壇”在北京舉(ju) 行。日前赴藏參訪的海外嘉賓,現場分享了此次西藏之旅的所見所聞。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法籍員工吉爾姆(Guibe Guillaume)在西藏工作。西藏的現代化程度令他由衷讚歎,他也因此對西藏有了更真切、全麵的認識。 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法籍員工吉爾姆(Guibe Guillaume)在西藏工作。他回憶道:“當我還是個(ge) 孩子的時候,西藏對於(yu) 我這樣的絕大部分外國人來講,其實是一片神秘未知的秘境,讓人思緒暢想。”

  直到踏入西藏,吉爾姆才發現,無論是偏僻村莊還是高山之巔,房屋都通了電,道路交通現代、安全、寬闊且平坦,為(wei) 保護居民和家畜的安全,村口甚至還安裝了測速雷達。

  吉爾姆描述道,在海拔5200米高的地方,可以流暢地接收電子郵件,撥打電話;作為(wei) 一名遊客,從(cong) 拉薩到達林芝可以乘坐快速且舒適的火車。西藏的現代化程度令他由衷讚歎,他也因此對西藏有了更真切、全麵的認識。

  來自美國的聶子瑞(Erik Nilsson)對西藏並不陌生。作為(wei) 中國日報社文教部高級記者,自2016年起,他三次穿越西藏,見證其七年來的發展變革,也深知西藏扶貧成就來之不易。 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來自美國的聶子瑞(Erik Nilsson)對西藏並不陌生。作為(wei) 中國日報社文教部高級記者,他多年來一直積極參與(yu) 中國的扶貧事業(ye) 報道,足跡遍布中國各地。自2016年起,他三次穿越西藏,見證其七年來的發展變革,也深知西藏扶貧成就來之不易。“人民整體(ti) 生活質量提高特別是扶貧方麵取得的成就,是該地區人權事業(ye) 的重大進步。”

  長期潛心於(yu) 中國研究的澳大利亞(ya) 著名漢學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馬克林(Colin Mackerras)表示,西藏對傳(chuan) 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非常好,包括語言、宗教、建築、服飾和飲食等。 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長期潛心於(yu) 中國研究的澳大利亞(ya) 著名漢學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馬克林(Colin Mackerras)表示,西藏對傳(chuan) 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非常好,包括語言、宗教、建築、服飾和飲食等。此次參訪中,他對獨特的藏式藝術表演印象深刻。他特別分享了自己在拉薩觀賞傳(chuan) 統藏戲“阿吉拉姆”的經曆。“我是在賓館聽到了非常優(you) 美的音樂(le) ,便出門觀看。這場表演並不在行程安排之內(nei) 。”在青海同仁附近的藏族村莊拜訪朋友時,他又欣賞了當地寺廟舉(ju) 辦的傳(chuan) 統“羌姆”舞表演。

  “現代化並未削弱傳(chuan) 統,西藏傳(chuan) 統文化得到了進一步強化。”馬克林總結道。

  吉爾姆也認為(wei) ,過去幾十年裏,西藏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文化遺產(chan) 守護和環境保護相結合的特色發展模式。“記憶沒有被遺忘,而是融入了發展的每個(ge) 環節。在導遊的介紹之下,我參觀了無與(yu) 倫(lun) 比的博物館,看到了展出的文物、曆史文獻和照片。關(guan) 於(yu) 這些記憶的博物館隨處可見,在醫院和小村莊亦如此。”

  作為(wei) 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西藏現代化方麵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也為(wei) 世界帶來積極意義(yi) 和重要借鑒。

  “當世界認識到中國在減貧方麵取得的奇跡以及這對人類福祉的普遍意義(yi) 時,許多人——特別是西方人——根本沒有認識到中國對極端貧困的‘徹底勝利’是一種具體(ti) 的人權進步,更不用說這是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權進步的裏程碑。”在聶子瑞看來,西藏的減貧不僅(jin) 促進了地區和中國的發展,也促進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發展。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