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一眼窺萬年 科考人員這樣破譯珠峰地區古生物“獨特密碼”

發布時間: 2023-05-26 09:10:00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來自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的科考隊員薛雨昂在對冰川進行實時差分GPS定位(5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

  在珠峰登山大本營,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副院長康世昌(右)在查看從(cong) 珠峰海拔約6500米處鑽取的冰芯樣品(5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孫非攝

  在珠峰登山大本營附近,來自西藏大學生態環境學院的科考隊員張繼峰(左)在查看附著在石頭上的藻類生物(5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孫非攝

  來自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科考隊員在用水質儀(yi) 檢測冰前湖水質(5月12 日攝)。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

  在珠峰登山大本營附近,來自西藏大學生態環境學院的科考隊員在測量土壤溫度(5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孫非攝

  珠峰大本營區域曾是茂密的森林?珠峰地區古植被和植物多樣性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新發現的喜馬拉雅魚龍化石能說明什麽(me) ?

  41歲的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蘇濤帶領4人組成的古生物科考分隊,已在珠峰地區連續開展了十多天的野外科學考察,尋蹤這一地區古生物化石之謎。

  “我們(men) 在定日縣崗嘎鎮附近發現了一套沉積地層,找到了一些保存較好的植物化石,初步確定以針葉類植物為(wei) 主。”蘇濤對記者說,看看眼前的化石,再反觀當前珠峰地區高寒的自然環境,就會(hui) 形成強烈的反差:為(wei) 什麽(me) 1500萬(wan) 年前這裏會(hui) 有森林?現在為(wei) 什麽(me) 消失了?

  珠峰區域位於(yu) 喜馬拉雅山脈中段,科考人員認為(wei) 它是認識青藏高原隆起和喜馬拉雅山脈形成、演化的一個(ge) 關(guan) 鍵區域。

  “古生物化石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因為(wei) 生物的形態、分布等跟環境密切相關(guan) ,不同的自然環境會(hui) 塑造出不同的生物。”蘇濤介紹,大概1500萬(wan) 年前,珠峰地區還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因為(wei) 喜馬拉雅山脈的緩緩抬升導致環境巨變,這些植物就在這個(ge) 區域慢慢消失,逐漸形成了現在的麵貌。

  根據科學推測尋找化石層位,蘇濤和古生物科考隊員會(hui) 在可能的區域拿著地質錘、石砭等采樣工具,一字排開,像掃雷一樣去定位。探“寶”過程中,他們(men) 也會(hui) 借助無人機、微型CT、熒光顯微鏡等新裝備和新方法,再通過計算機成像建模,研究化石的形態。

  2023年珠峰科考中,古生物科考分隊5月初在定日縣崗嘎鎮附近發現新的喜馬拉雅魚龍化石。這讓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yu) 古人類研究所“90後”副研究員王維欣喜不已。

  魚龍是一種已滅絕的中生代海生爬行動物,早在恐龍稱霸陸地之前就成為(wei) 海上霸主。20世紀60年代,我國科研人員在珠穆朗瑪地區考察,采集到兩(liang) 件魚龍化石標本。這種嘴長、牙齒鋒利,身長10餘(yu) 米的魚龍,被命名為(wei) “喜馬拉雅魚龍”。

  “化石是會(hui) ‘說話’的,新發現的喜馬拉雅魚龍化石,將深化、細化對這一青藏高原迄今已知最龐大史前動物的科學認知。”王維表示,回去後會(hui) 優(you) 先研究解讀喜馬拉雅魚龍化石,預計兩(liang) 年後會(hui) 有較為(wei) 全麵的研究成果發布。

  珠峰地區古植被和植物多樣性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也許傳(chuan) 統的孢粉學能給出不同視角的答案。

  “不同海拔地區生長的植物是不一樣的,除留下大量植物化石外,還有無處不在的植物孢粉。”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助理研究員劉佳介紹,采集不同海拔地區表土孢粉樣品,研究其成分有什麽(me) 變化,基於(yu) 這種變化可反推地質時期古植被和植物多樣性的演化過程。

  “我們(men) 沿著喜馬拉雅山脈做了很多工作,采集了2000多份樣品。”劉佳滿懷憧憬地說,“我們(men) 會(hui) 從(cong) 大本營出發努力接近海拔7000米區域,完成15個(ge) 雪冰樣品和15個(ge) 沙石樣品采集。希望通過一塊塊拚圖,努力還原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大圖紙’。”

  蘇濤告訴記者,地球的環境在持續變化中,通過研究生物多樣性的變化序列,並與(yu) 環境進行匹配,就可以定量探討珠峰地區生態係統的耐受性如何,生態係統響應環境變化的閾值是多少,再將這些科學數值整合到模擬模型中,從(cong) 更大的時空去更好地預測地球生態環境未來的趨勢。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