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3800米的西藏尼木縣卡如鄉(xiang) ,小超市老板卓瑪時不時朝著公路的方向張望。沒過多一會(hui) 兒(er) ,一輛小貨車“嘎”的一聲停到她的店門口。
“快遞直達山尖尖,鄉(xiang) 村網購不稀罕!”卓瑪一邊打趣,一邊麻利地從(cong) 貨車上取下20來件快遞包裹,又轉身拿起手機,在群裏通知村民取快遞。“村裏的阿佳們(men) (藏語:姐姐們(men) )都會(hui) 網購了,有買(mai) 手機、電腦的,還有買(mai) 高跟鞋的!”
西藏地廣人稀,大多數農(nong) 牧民居住特別分散。過去,快遞包裹很難送到鄉(xiang) 村,村民隻能自己想辦法到縣城取,一下耽擱好幾天是常有的事。
配送快遞包裹的“最後一公裏”不打通,購物消費不方便,經濟發展和群眾(zhong) 生活改善就會(hui) 打折扣。
改變,在近幾年悄然發生。
在雅礱河畔的山南市乃東(dong) 區,當地人普布紮西有了“鄉(xiang) 村快遞員”這個(ge) 新身份,他的職責很明確:政府在縣城設立統一的物流中心,把發往農(nong) 村的各種快遞集中起來,由他們(men) 配送到鄉(xiang) 村各快遞點。
張來山是一家承運鄉(xiang) 村快遞的公司負責人,他向記者介紹了鄉(xiang) 村快遞的運營模式——當地政府建起快遞下鄉(xiang) 倉(cang) 儲(chu) 物流中心,再招標企業(ye) 運營“快遞入鄉(xiang) 進村”業(ye) 務。“政府每年隻需補貼20萬(wan) 元,就能把快件送至所有鄉(xiang) 鎮的快遞站點。配送過程不向村民收一分錢!”張來山說,他所在公司服務的農(nong) 牧民約8.9萬(wan) 人,快遞站點距離農(nong) 牧民家不超過3公裏,兩(liang) 輛貨車隔日來往配送,基本做到了鄉(xiang) 村全覆蓋。“快遞點越建越多,我們(men) 的業(ye) 務量越大。除了收寄快遞本身的收益,我們(men) 也在打造電商產(chan) 業(ye) 鏈!”
“從(cong) 2018年到現在,西藏農(nong) 村快遞站點增長了20.9%。”西藏商務廳商服處多吉堅才介紹,目前,西藏已建成74個(ge) 縣(區)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及公共倉(cang) 儲(chu) 物流配送中心,301個(ge) 鄉(xiang) (鎮)級、829個(ge) 村級服務站點及倉(cang) 儲(chu) 物流配送站點。鄉(xiang) 村快遞“最後一公裏”,實現鄉(xiang) 鎮全覆蓋,對村級的覆蓋比例達到73%。
小小快遞包裹,打通雪域高原物流微循環,給群眾(zhong) 生活帶來大變化。
以前快遞不能到村,很多村民都找通村客車司機從(cong) 縣裏代取,不僅(jin) 所需時間長,而且平均每單要多花30元。而今,省下了時間和開支,進一步提高了村民的消費熱情。快遞下鄉(xiang) 前,乃東(dong) 區農(nong) 村快件量平均每月為(wei) 300件;快遞下鄉(xiang) 後,每月能達到1800件。這個(ge) 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消費升級,更是顯而易見。
在我國最後一個(ge) 通公路的縣——墨脫,記者在米日村一戶農(nong) 家看到,女主人的化妝品擺滿客廳一角,仔細一數,有15種之多。女主人笑著對記者說:“看著直播,隻要點一點,化妝品就能寄到村裏!”
“我們(men) 農(nong) 牧民的消費,與(yu) 城裏沒什麽(me) 區別”“以前吃穿將就,現在啥好買(mai) 啥”……居民消費已經從(cong) 過往生產(chan) 型消費轉向發展型消費。
記者在林芝、那曲、阿裏等偏遠農(nong) 牧區采訪時發現,群眾(zhong) 日常網購最多的商品是衣服,能占到近一半,家用電器、手機、電腦、食品飲料、數碼和美妝護膚等也格外受到青睞。在海拔4500多米的阿裏地區,張女士在網上下單一台洗衣機,沒想到第二天,就從(cong) 100多公裏外的門店送到了鄉(xiang) 鎮的家中:“這在前幾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在鄉(xiang) 村快遞的帶動下,這幾年西藏農(nong) 村網絡消費,噌噌往上漲!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的整體(ti) 占比,已經從(cong) 前幾年的個(ge) 位數,增長到2022年的接近15%,總量達24.7億(yi) 元。”多吉堅才說,“2020年‘雙十一’購物節期間,西藏全區網絡零售額為(wei) 4.22億(yi) 元,在2022年‘雙十一’購物節期間,這一數據就到了18.8億(yi)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