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聞“香”識西藏:藏香氤氳中的匠心傳承

發布時間: 2023-06-12 09:20:00 來源: 新華社

   在西藏尼木縣吞巴鎮吞達村,次仁多吉在啟動水磨,將作為(wei) 原料的柏木碾成木漿(6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藏香發源地——西藏尼木縣吞巴鎮吞達村,氤氳了1300多年的香氣依然沁脾。這裏有近一半的村民從(cong) 事藏香製作。今年45歲的次仁多吉就是其中之一。

   尼木縣的“藏香製作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它的製作過程繁複,匠人需先用水磨將主要原料柏木碾成木漿,再將木漿晾曬製成香磚。隨後,把香磚揉碎,並加水製成香泥,按嚴(yan) 格的比例配方加入藏紅花、麝香、檀香等數十種香料、藥材,塞入牛角擠壓成條,晾幹後才成藏香。

   要保證每一根成型的藏香均勻且筆直,很考驗匠人的功底。為(wei) 了製作合格的藏香,次仁多吉在地上一坐就是一整天,擠出的線香鋪滿房間。多年的製香經曆,讓他在擁有出眾(zhong) 技藝的同時,也患上了職業(ye) 病——時常關(guan) 節疼。但次仁多吉不僅(jin) 堅持至今,還順應市場,研發了提神香、安眠香等新品種,並擴大了生產(chan) 規模。

   十多年前,為(wei) 了改善家裏的生活條件,次仁多吉背著藏香,跑遍拉薩的大小店鋪推銷。而今,得益於(yu) 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推廣,尼木藏香早已經遠近聞名,慕名而來的遊客和商家成為(wei) 家裏的常客,便捷的網絡也成為(wei) 藏香銷售的新渠道。去年,次仁多吉賣出10萬(wan) 捆藏香,收入約50萬(wan) 元。

   次仁多吉現在的願望,是多收幾個(ge) 徒弟,讓尼木縣氤氳千年的藏香味,飄得遠一點,再遠一點。


在西藏尼木縣吞巴鎮吞達村,次仁多吉用水浸潤晾曬後的香磚(6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西藏尼木縣吞巴鎮吞達村,次仁多吉將柏木漿製作成香磚(6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西藏尼木縣吞巴鎮吞達村,次仁多吉在製作藏香(6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西藏尼木縣吞巴鎮吞達村,次仁多吉在製作藏香(6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西藏尼木縣吞巴鎮吞達村,次仁多吉在製作藏香(6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西藏尼木縣吞巴鎮吞達村,次仁多吉在研磨藥材和香料(6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西藏尼木縣吞巴鎮吞達村,次仁多吉在砍削柏木,為(wei) 藏香製作準備原料(6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