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dong) 區索珠鄉(xiang) 支崗村天藍、林綠、村美,令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支崗村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完成了從(cong) “砍樹村”到“看樹村”的蛻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生態村”。
為(wei) 防止亂(luan) 砍濫伐,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近年來,支崗村先後設立57個(ge) 生態環保崗位,定崗定責,提升工作效率。
今年34歲的米瑪次仁做專(zhuan) 職護林員已經11年了。11年來,他每月在平均海拔3900米的山間巡邏不少於(yu) 25次;11年來,他不知穿壞了多少雙運動鞋,但每當佩戴上“專(zhuan) 職護林員”紅袖標時,他就深感責任重大,渾身充滿幹勁。
每天簡單吃過早飯,米瑪次仁便騎上電動三輪車開始巡邏。“過去大多時候是步行,這幾年裝備更新後,輕鬆了不少。”米瑪次仁說。
實際上,在崎嶇的山路和林間山地穿行,步行是“家常便飯”。每次騎電動三輪車到責任林附近,米瑪次仁便開始用腳步丈量林地。他說:“平時還好,下雨天、下雪天就難了,得隨時小心,不然就很容易摔倒。”
11年來,米瑪次仁記不清在碎石路、荊棘路上摔倒過多少次,但隻要身體(ti) 無大礙,他都堅持巡邏,從(cong) 未間斷。他說:“摔破皮是常事,但隻要能走,都要堅持。既然幹了護林工作,就要幹好,用責任心和實際行動守護好這片山林。”
米瑪次仁告訴記者,過去村裏人靠山吃山,大量砍樹,雖然掙了一些錢,但破壞了生態環境,影響了當地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
“看著原本的林地變成灰茫茫的土丘,我心裏特別不舒服。”米瑪次仁說,“在黨(dang) 和政府的帶領下,我們(men) 及時停止了砍伐,並補種了很多樹木,才又過上了天藍、林綠的日子。”
支崗村每位護林員的責任林是15畝(mu) 。每天,米瑪次仁要巡邏4個(ge) 多小時,走3萬(wan) 多步。一路走下來,常人已是精疲力竭,但米瑪次仁卻顯得十分輕鬆。他說:“走習(xi) 慣了就好了。特別是看著山越來越綠,環境越來越好,幹勁就更足了。”
巡邏時,護林員不僅(jin) 要阻止亂(luan) 砍濫伐、偷獵盜獵等行為(wei) ,還要防止亂(luan) 挖藥材。米瑪次仁說:“也不是一點藥材都不能挖,得有計劃、有‘技巧’地挖。再說了,林子密了,生態好了,藥材會(hui) 更多,收入才會(hui) 增加。”
近年來,索珠鄉(xiang) 帶領群眾(zhong) 種藏藥,發展特色經濟,帶動群眾(zhong) 增收。米瑪次仁說:“種藥材和護林有很大關(guan) 係,林地保護好了,氣候好了,才能種好莊稼、種好藥材。”
在支崗村,護林員既是守護者也是宣傳(chuan) 員。長時間做宣傳(chuan) 工作,護林員在群眾(zhong) 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威信。
“每次聽到電動三輪車的聲音,大家就知道我們(men) 又上門宣傳(chuan) 了。”米瑪次仁說,“從(cong) 剛開始我們(men) 不知道講什麽(me) ,大家聽不進、不願意聽,到我們(men) 講得出、講得明,大家願意聽、聽得進,我們(men) 轉變了,他們(men) 也轉變了。”
多年宣傳(chuan) 、多年學習(xi) 、多年接受輔導,米瑪次仁等護林員們(men) 摸索出了一些宣傳(chuan) 的土辦法。他說:“宣傳(chuan) 不是說教,得通過聊天、拉家常的方式,理論結合實際,大家才能聽得進、聽得明白。”
宣講與(yu) 時俱進,發展永無止境。去年以來,米瑪次仁等護林員結合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開展生態文明、綠色發展宣傳(chuan) 。他說:“現在,大家都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了,紛紛投入到環保工作中,大家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共同守護綠水青山,共創美好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