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感受西藏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進展成效

發布時間: 2023-06-16 09:40: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夏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在高原大地開展得如火如荼。“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進展如何?帶著這個(ge) 問題,記者跟隨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hui) 調研組赴山南市開展下沉式調研采訪,慢慢行走,細細采訪,切切體(ti) 察,深深感動。

  在貢嘎縣吉雄鎮劉瓊村,調研組一行遇到正在果園裏修剪樹枝的白瑪曲吉。她告訴記者:“我種植樹苗、矮化蘋果的技術都是漢族老師傅教的。各族人民永相親(qin) ,茶和鹽巴永不離。如今,我的種植規模大了,招了不少員工,技術方麵我也手把手地教,大家一起發展生產(chan) ,實現共同富裕。”

  白瑪曲吉的話語,至今在記者耳旁縈繞、發人深思。這是西藏“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的生動寫(xie) 照。

  “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li) 西藏”“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wei) 著眼點和著力點”“推動西藏高質量發展,要堅持所有發展都要賦予民族團結進步的意義(y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西藏民族工作,把民族團結放在西藏全局工作的特殊位置,對西藏民族工作作出一係列重要指示,為(wei) 我們(men) 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路調研采訪下來,記者親(qin) 眼目睹、深切感受到各族幹部群眾(zhong) 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精誠協作、互幫互助,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共同建設著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

  勠力同心,“荒灘”變“金灘”

  從(cong) 貢嘎縣城出發,沿著雅魯藏布江一路東(dong) 行,穿過蜿蜒的鄉(xiang) 村小道,大約30分鍾我們(men) 來到了吉雄鎮劉瓊村。

  夏日的劉瓊村美麗(li) 靜謐,路兩(liang) 旁的藏白楊像一把把綠色的大傘(san) ,潺潺的流水穿村而過。不少村民把房子裝修成了民宿,有的是帶院落的小樓,有的是帶陽光棚的景觀房,藏式的裝修讓房間幹淨整潔又獨具特色。

  劉瓊村村委會(hui) 主任邊巴次仁告訴記者:“昔日的村莊沙化嚴(yan) 重,是一個(ge) ‘舉(ju) 目遠望一片沙、大風一起不見家’的貧窮村落,農(nong) 牧業(ye) 發展落後,村民收入低。後來,援藏工作隊來了,與(yu) 大家艱苦奮鬥,把村子打造成了互動沉浸式體(ti) 驗藏文化的旅遊村。”

  2020年,長沙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湘江集團在劉瓊村投資開展綜合文旅產(chan) 業(ye) 和村居環境提質兩(liang) 大建設項目。

  “援藏工作隊和大家一起種樹治沙,美化村莊環境,還因地製宜把村民閑置的老房子改造成民宿,把成規模的沙地變成了全地形越野摩托營地,把樹林變成了遊客喜愛的林卡。”邊巴次仁深有感觸地說,“沒有援藏工作隊的幫助和引導,就不會(hui) 有今日的劉瓊村。大家打心底裏感激,更懂得團結奮鬥的可貴。”

  通過“政府+企業(ye) +村集體(ti) ”的運營模式,不少村民在營地和林卡實現就業(ye) ,還有一些村民經營起民宿,不出村就能掙錢。2022年,劉瓊村村民年人均收入達到20596元,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在劉瓊村,記者遇到了白瑪曲吉。她告訴記者:“以前村子窮,家裏也窮,我無奈輟學,就到林芝、拉薩等地打工。2018年,村裏引進了矮化蘋果種植項目,我就回到村子,跟著漢族老師傅學習(xi) 技術。從(cong) 育苗、修枝、施肥、疏花果到病蟲害防治,老師傅毫無保留,手把手地教我。”

  勤奮的白瑪曲吉慢慢成長起來,不僅(jin) 掌握了技術,還學會(hui) 了管理。2022年,她便出來單幹,在村裏承包了土地,種起了矮化蘋果,不僅(jin) 改善了村莊生態環境,還帶領村民一起致富。

  “總書(shu) 記說,56個(ge) 民族是石榴籽,中華民族是整體(ti) 的石榴。總書(shu) 記的話多麽(me) 形象啊!如今,我的果園有鄉(xiang) 親(qin) 們(men) 幫忙,還有漢族師傅、回族員工,大家親(qin) 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我們(men) 乘著新時代的春風,擼起袖子加油幹,一定能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化搭台,鄉(xiang) 村旅遊火起來

  走進山南市乃東(dong) 區昌珠鎮紮西曲登社區,一幢幢藏式小樓鱗次櫛比,在村中林蔭小道上,隨處可見拍照留影的遊客。

  紮西曲登社區被譽為(wei) 西藏“藏戲第一村”。2006年12月,雅礱紮西雪巴藏戲被命名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近年來,紮西曲登社區充分保護和發掘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持續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走出了一條“非遺牽手+鄉(xiang) 村旅遊”的發展路子。

  “在我們(men) 這裏,人人都會(hui) 表演藏戲,也喜歡看藏戲。”今年51歲的尼瑪次仁16歲跟著師傅學習(xi) 藏戲。作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人,他每天都要指導年輕人排練藏戲。尼瑪次仁告訴記者:“藏戲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代表,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傳(chuan) 承好藏戲,讓更多遊客了解藏戲,不僅(jin) 能帶動群眾(zhong) 致富,還有助於(yu) 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為(wei) 了讓雅礱紮西雪巴藏戲真正“活”起來,在弘揚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的同時發展鄉(xiang) 村旅遊,這些年,尼瑪次仁培養(yang) 了30名藏戲傳(chuan) 承人。

  “如今我們(men) 晚上表演藏戲給遊客看,還舉(ju) 辦篝火晚會(hui) ,讓遊客體(ti) 驗藏文化的魅力。”雅礱紮西雪巴藏戲團演員達瓦卓瑪說,“我很喜歡藏戲,能跳藏戲是一件幸福的事。”

  非遺“牽手”鄉(xiang) 村旅遊,帶給群眾(zhong) 的實惠看得見、摸得著。

  記者來到51號民宿嘎多阿南家。嘎多阿南說:“這幾年,村裏的旅遊業(ye) 蒸蒸日上,靠著經營民宿,我不僅(jin) 還清了欠款,還小有積蓄。”

  幾年前,嘎多阿南的老公因病去世,留下了兩(liang) 個(ge) 孩子和一屁股債(zhai) 。帶著試一試的心態,嘎多阿南加入了社區第一批民宿計劃。第一年,她就分到了9000元錢。第二年,在社區的幫助下,嘎多阿南再次擴大經營範圍,從(cong) 7個(ge) 床位擴大到了10個(ge) ,還開了一家小餐館。“2022年,我主動提交了申請,退出了低保,今年爭(zheng) 取再添幾個(ge) 床位。”嘎多阿南笑著說。

  目前,紮西曲登社區建有78戶旅遊民宿,共630個(ge) 床位。自2020年6月接待第一批遊客以來,社區已累計創收410萬(wan) 元,年人均純收入近3萬(wan) 元。

  自治區民委調研組成員白瑪朗傑介紹說:“近年來,西藏把保護傳(chuan) 承和開發利用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文化搭台帶來了文化發展、民族團結、產(chan) 業(ye) 興(xing) 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綜合效益。”

  隨處可見,民族團結基礎紮實

  在紮囊縣紮塘寺的措欽大殿內(nei) ,一幅可以追溯到940年前的壁畫,留下了漢藏文化交流的寶貴資料;

  在首屆全區農(nong) 牧民國家通用語言演講比賽中,斬獲一等獎的劉瓊村村民次仁覺旦,開起了民宿體(ti) 驗店,與(yu) 各地遊客暢談自如;

  在桑日縣中學,校園裏的《道德經》大型銅刻雕塑,把愛國種子深埋在每個(ge) 孩子心靈深處;

  在貢嘎縣民族團結一條街,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民族團結氛圍;

  ……

  為(wei) 期一周的調研采訪中,記者看到了山南每一個(ge) 縣、每一個(ge) 單位、每一個(ge) 鄉(xiang) 村,甚至每戶人家,都勠力同心,謀劃有特色的點子、利用一切資源、發揮主觀能動性,追求團結、追求發展、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看到了各族幹部群眾(zhong) 牢記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奮力書(shu) 寫(xie) 著各民族大團結的新時代答卷。

  這是西藏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li) 西藏”的一個(ge) 個(ge) 生動實踐,匯聚成了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ge) 創建”的強大力量。

  如今,一幅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居共學共事共樂(le) 的美麗(li) 畫卷在高原大地徐徐鋪展,各族同胞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