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畫家閻立本《步輦圖》,是我國十大傳(chuan) 世名畫之一,描繪了唐貞觀年間,吐蕃王鬆讚幹布為(wei) 迎娶文成公主,派使臣祿東(dong) 讚覲見唐太宗李世民的曆史場景。
當時,鬆讚幹布已遷都吉曲河下遊的邏些。邏些,就是今日的拉薩城,吉曲河就是拉薩河。
建城近1400年的高原古城拉薩,因曆史悠久,涵養(yang) 獨特厚重文化;因交流互鑒,展示包容自信氣度;因開放創新,賦予曆久彌新活力。
一條街:融古今“歡好”“新好”
走進八廓街,便走進了拉薩千年的曆史畫卷——
位於(yu) 八廓街的大昭寺,有著1300多年曆史,供奉著唐文成公主進藏所攜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大昭寺門前唐蕃會(hui) 盟碑,銘刻著漢藏民族“歡好之念永未沁絕”“立碑以更續新好”之誓願;八廓街北街,是清朝中央政府於(yu) 雍正六年(1728年)在西藏設立的第一座駐藏大臣衙門舊址……
八廓,藏語意為(wei) “中圈”,是一個(ge) 圍繞大昭寺形成的圓形街道。這裏居住著以藏族為(wei) 主的藏、漢、回、門巴等20多個(ge) 民族的群眾(zhong) ,迷宮般的35條街巷通達四方,分布著4000多家商業(ye) 網點,每天迎來眾(zhong) 多遊客。
2021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西藏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並進行考察調研時,步行察看了拉薩八廓街風貌,走進特色商品店,詢問旅遊文創產(chan) 業(ye) 發展、藏文化傳(chuan) 承保護等情況。總書(shu) 記表示:“千年八廓街,是我們(men) 各民族建起來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這裏交流交往交融,我們(men) 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在這裏其樂(le) 融融。”
與(yu) 八廓街僅(jin) 隔數條街區的西藏博物館新館,於(yu) 2022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這一西藏“十三五”期間重大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國家總投資達6.6億(yi) 元。
西藏博物館新館占地麵積達6.5萬(wan) 平方米,館藏藏品52萬(wan) 餘(yu) 件,其中珍貴文物4萬(wan) 餘(yu) 件(套),是西藏唯一集典藏、展示、研究、教育、服務等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國家一級現代化綜合博物館。
新館《雪域長歌——西藏曆史與(yu) 文化》《離太陽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兩(liang) 大基本陳列展,展示了西藏獨具特色的曆史文化發展脈絡,大量公文、信函等曆史文書(shu) 檔案,實證我國各民族共同開發西藏、建設西藏、保衛西藏和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曆史。
與(yu) 現代博物館相呼應的另一道城市“文化景觀”則隱於(yu) 地下,信息豐(feng) 富。
距今約3200至3400年的拉薩曲貢遺址,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文化遺存,以及迄今西藏年代最早的金屬器。近年來,通過植物考古學對遺址出土的小麥、青稞、粟等進行分析,證明在史前時期,這片土地就與(yu) 中亞(ya) 、東(dong) 亞(ya) 、南亞(ya) 有著廣泛的交流。
曆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拉薩,有著跨越大山、高原的胸襟。
“夏帽嘎布尼泊爾店”是八廓街上著名的“百年老店”,主營尼泊爾生產(chan) 的銅鎏金佛像,以典型的藏族建築特色、濃鬱的尼泊爾風格吸引著遊客。現任家族繼承人、年過60的熱特那·古瑪·吐拉達哈介紹,一百多年前,他的祖父騎馬馱著服裝、大米、火柴等商品,從(cong) 尼泊爾到拉薩做生意,後來租下一間店鋪,落戶拉薩。
“一百多年來,得益於(yu) 中尼兩(liang) 國的友好關(guan) 係,‘夏帽嘎布’在這裏收獲最大的就是友誼。”他說。
一座殿:承千年文脈、氣韻
雄踞拉薩紅山之巔的布達拉宮,是拉薩最著名的城市標誌,我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布達拉宮始建於(yu) 公元7世紀,因其獨特的建築、浩瀚的宮藏文物,被譽為(wei) “藏民族曆史文化藝術的寶庫”。
長期以來,黨(dang) 和政府高度重視西藏文化的保護傳(chuan) 承和發展。
1989年10月,布達拉宮迎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修繕,1994年工程竣工驗收,同年,布達拉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此後,國家又相繼投入巨資,兩(liang) 次對布達拉宮進行大規模修繕。
2018年底,國家投入3億(yi) 元專(zhuan) 項資金,實施為(wei) 期10年的布達拉宮古籍文獻保護利用工程。“工程將采用現代科技與(yu) 古文獻保護相結合的方法,讓更多珍貴古籍文獻重獲新生。”布達拉宮管理處文保科科長邊巴洛桑說。
對民族文化的珍愛和維護,成為(wei) 拉薩全民自覺。
布達拉宮每年一次的牆體(ti) 粉刷“美顏”工程,都會(hui) 吸引來自拉薩及西藏各地的信眾(zhong) 加入其中,或背運塗料,或攪拌漿水,或親(qin) 手刷牆……大家心情歡快,場麵動人。
拉薩羅布林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chan) ,收藏了包括貝葉經在內(nei) 的大量珍貴古籍文獻。這是“西藏工匠”久米次成用心守望之地。從(cong) 2006年開始,這位精通梵文、身懷古籍修複絕技的藏族文物保護工作者全身心投入西藏貝葉經的收集、修複保護工作中,以“修舊如舊”的高超修複技術,為(wei) 古籍“續命”。
這些年,作為(wei) 羅布林卡管理處古籍普查團隊的一員,久米次成又埋頭於(yu) 西藏古籍的普查登記工作。如今,他所在團隊已完成對羅布林卡1800餘(yu) 函、超過29萬(wan) 葉珍貴古籍文獻的普查建檔工作。
“祖先用智慧、勤勞、艱苦奮鬥保留下來的文物,應該在現代文明社會(hui) 得到傳(chuan) 承、保護和發揚。”久米次成說。
在傳(chuan) 承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一個(ge) 融“鄉(xiang) 愁”“文脈”於(yu) 一體(ti) 、傳(chuan) 統又現代的拉薩,以經久魅力屹立高原。
一台戲:展時代活力、生機
夜幕降臨(lin) ,位於(yu) 拉薩河南岸慈覺林村的西藏文化旅遊創意園區內(nei) 燈光璀璨,歌舞歡騰。
晚上七點前,村民索朗次仁喂飽自家的百餘(yu) 隻羊,然後把羊群趕到附近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演出現場,重現千年前吐蕃時期牲畜繁旺的景象。
實景劇《文成公主》,以現代歌舞劇藝術形式,講述當年文成公主與(yu) 鬆讚幹布和親(qin) 的曆史故事。大唐歌舞和藏戲的融合,舞台藝術與(yu) 自然山川的呼應,曆史人物與(yu) 美好主題的展示,讓人領略不一樣的西藏文化。自2013年開演以來,已累計演出超1600場,旅遊綜合收入超15億(yi) 元,成為(wei) 拉薩的一張旅遊名片。
以文化為(wei) 靈魂,以旅遊為(wei) 載體(ti) ,活態傳(chuan) 承,文旅融合——拉薩市以文化業(ye) 態創新,助推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吉本崗藝術中心,是近年來拉薩新的旅遊“打卡地”,它隱於(yu) 八廓街北靜謐院落裏,是西藏首個(ge) 由古建築保護性改造而成的文化藝術空間。
在這裏,人們(men) 可以領略拉薩罕見的壇城式古建築與(yu) 絕美的清代壁畫、觀賞從(cong) 修繕中發掘的瑪尼石刻片、聆聽西藏古典音樂(le) 、閱讀西藏曆史故事……“這種全新的視聽表達,呈現了拉薩的曆史和文脈,讓古建築‘涅槃重生’。”32歲的拉薩小夥(huo) 次旺紮西說。
創新,賦予古老藏文化新生機。
這些年,西藏完成傳(chuan) 統八大藏戲舞台數字化工程,舞台劇藏戲《文成公主》、西藏首部少兒(er) 舞台劇藏戲《頓月頓珠》走出高原,走向全國;每年夏季的拉薩雪頓節作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已發展成為(wei) 集文藝匯演、體(ti) 育競技、商務洽談、旅遊休閑於(yu) 一體(ti) ,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相融合的文化旅遊盛會(hui) 。
今年6月16日至18日,第五屆www.easyfundingllc.com旅遊文化國際博覽會(hui) 在拉薩舉(ju) 辦,吸引了來自海內(nei) 外近千家企業(ye) 參與(yu) ,參展產(chan) 品近萬(wan) 種。45歲的旺久澤巴來自不丹首都廷布,他們(men) 一行4人專(zhuan) 門來參加藏博會(hui) 展銷活動,帶來了價(jia) 值約30萬(wan) 元的手工藝品。他告訴記者:“這是我第一次來拉薩,也是第一次參加藏博會(hui) 。拉薩市民非常友好熱情,我們(men) 的商品銷量很不錯,下次有機會(hui) 我還會(hui) 再來。”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文化發展成果豐(feng) 碩,各族群眾(zhong) 文化參與(yu) 感、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增強。今年5月,在中國美好生活城市發布盛典上,拉薩因美好生活綜合滿意度表現突出,上榜“十大旅遊向往之城”。
“近1400年的曆史裏,拉薩始終以其古老、神奇的姿態,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蓮花般盛開的山峰間,磁石一般吸引著四麵八方人們(men) 的眼球。”藏族女作家德吉措姆在其《流淌的吉曲河》一書(shu) 中的這段話,生動表達了高原古城拉薩的文化自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