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丨雪域高原上的曆史文化名城——拉薩

發布時間: 2023-06-20 09:18:00 來源: 新華網


這是拉薩市全景(3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作為(wei) 一座擁有1300多年曆史的古城,拉薩是中國首批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文物和文獻最多的城市之一,百姓幸福感最強的城市之一。

  高原上的“日光城”,因其內(nei) 斂厚重的文化,涵養(yang) 了城市曆久彌新的獨特氣質;因其交流互鑒的文化,孕育了人們(men) 從(cong) 容豁達的自信品格;因其開放創新的文化,賦予了城市發展新的活力。

  漫步拉薩街頭,傳(chuan) 統文化的生命力穿越時光,在當下依舊熠熠生輝。布達拉宮、大昭寺等曆史文化建築吸引八方來客,八廓街上商鋪林立、人流如織,城市商業(ye) 中心的美名千百年來不曾改變。

  曆史的傳(chuan) 承同樣融於(yu) 城市生活的日常,隨處可見的古建遺址和民族傳(chuan) 統舞蹈、服飾、藝術等元素,正借文化事業(ye) 發展之勢,以充滿活力的新姿態躍入年輕人的現代生活之中,昭示著古城拉薩的包容氣度與(yu) 文化自信。


拉薩的年輕人在參加現場音樂(le) 會(hui) (2022年7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這是八廓街附近一家由古建築改造而成的酒店(3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遊客在布達拉宮廣場上合影留念(6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日光灑在布達拉宮上(6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在宗角祿康公園,市民們(men) 跳起鍋莊舞(6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這是布達拉宮附近的一家備受遊客歡迎的酸奶坊(6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這是跨越拉薩河的柳梧大橋(6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布達拉宮腳下車流如織(6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這是拉薩市的南環路(3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這是日出時分的布達拉宮(6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拉薩的年輕人在參加現場音樂(le) 會(hui) (2022年7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這是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的表演現場(6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這是拉薩市街道上的車流(6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拉薩機輛整備中心,“複興(xing) 號”動車組在檢修庫進行整備作業(ye) (1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宗角祿康公園,市民們(men) 跳起鍋莊舞(6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八廓街附近的一家餐廳樓頂舉(ju) 行的求婚儀(yi) 式(6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文成公主劇場前,一名街頭藝人表演吉他彈唱(6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拉薩一家以“雪怪”為(wei) 主題的藏式時裝店,顧客們(men) 選購商品(6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這是拉薩夜景(2022年3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