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2023年3月,康複師對患兒(er) 進行精細運動訓練。 趙朗 攝
“看這裏,看這裏,照片裏哪個(ge) 是爸爸,指一下。”坐落於(yu) 拉薩市殘聯大院內(nei) 的成都壹加壹腦傷(shang) 兒(er) 童關(guan) 愛中心拉薩分中心內(nei) ,康複師正在對一名認知障礙的兒(er) 童進行操作訓練,一遍遍重複。走廊裏,家長們(men) 耐心等待著。在另外一間康複大教室裏,康複師們(men) 帶著孩子訓練肢體(ti) 協調,家長在旁邊配合著。
數日觀察采訪中,記者常看到德吉(化名)帶著五歲的侄女來做康複。她說,孩子出生1個(ge) 月接種疫苗時醫生發現不正常,後來確診因剛出生時腦出血造成腦癱,已經在不同機構做康複2年。如果不是生病感冒,她和孩子父母幾乎每天會(hui) 帶孩子到康複機構。
德吉說:“剛開始帶著侄女訓練,情緒有些崩潰,孩子辛苦,大人心疼。期間,康複師們(men) 總會(hui) 給我們(men) 鼓勵。起初康複三個(ge) 月,孩子學會(hui) 了爬,讓全家人看到了希望。後麵學會(hui) 了坐、跪、接東(dong) 西,吃飯、上廁所。”
德吉家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每天開車進市區接上侄女到康複中心。周末時她的哥哥嫂子,也就是孩子的父母帶著去做康複。日複一日,帶侄女康複治療成為(wei) 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圖為(wei) 2023年3月,康複師對患兒(er) 進行感覺統合訓練。 趙朗 攝
另一位年輕爸爸也常帶著孩子來做康複,他告訴記者,孩子現在8歲,已經進行了2年康複,康複前認知、肢體(ti) 都有障礙,現在可以走路。剛出生時孩子就有問題,但沒注意到。每年休假,家人也會(hui) 帶著去其他地方做康複。平常工作忙的時候,換爺爺奶奶來。
康複漫長,這位爸爸認為(wei) ,家長要有毅力和信心,帶著孩子堅持下去,如果中斷,所有努力都化為(wei) 零。
在西藏阜康醫院康複醫學科,也常見到在成都壹加壹腦傷(shang) 兒(er) 童關(guan) 愛中心拉薩分中心康複的孩子。
一位60多歲的老人帶著3歲的孫女在做康複。她告訴記者,1歲7個(ge) 月時還不會(hui) 走路,檢查才發現患有腦癱。孩子父母都在外地上班,她和老伴每天騎著電動車帶著做康複。
康複中,這位老人也有不少無奈,她說,孩子不聽話,自己和老伴年齡大了,家庭日常訓練沒法進行,隻能依靠康複師。
圖為(wei) 2023年3月,康複師對患兒(er) 進行感覺統合訓練。 趙朗 攝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無論從(cong) 時間還是精力,很多家庭僅(jin) 憑父母兩(liang) 人很難支撐孩子的康複,需要其他家庭成員的輔助。而且康複費用占家庭相當一部分開支,政府補助報銷減輕了負擔,對於(yu) 很多普通家庭來說仍有壓力。
馬隆輝是成都壹加壹康複中心拉薩分中心的負責人,同時他也是一位腦癱患兒(er) 家長。他介紹,目前機構有50多名患兒(er) ,包括孤獨症、腦癱、唐氏寶寶三類患者。
他說:“這些患兒(er) 中,相當一部分確診較晚,耽誤了病情最佳治療期。在這康複的孩子普遍偏大。除了康複訓練課,家長需要進行更長時間的居家訓練。”
康複過程中,家長不僅(jin) 要承受康複治療的經濟壓力,還要承受康複停訓後退步的挫敗感。所以,康複師與(yu) 家長們(men) 建立了微信群,及時指導督促家長做好課堂之外的訓練,並鼓勵他們(men) 。
他直言,上課時間有限,孩子康複需要家長更多日常性訓練配合。康複師製定了訓練計劃,孩子需要重複進行,固化訓練結果,家長們(men) 需要付出更多精力。
馬隆輝還發現,相較於(yu) 其他省市,在這裏康複的兒(er) 童,病情確診時間普遍稍晚,對於(yu) 很多家長來說,可享受的救助補助政策年限並不長。
劉佳是西藏阜康醫院康複醫學科主任,她說,自2018年,該院成立了康複醫學科,當時僅(jin) 有1名康複師,現已增加到了6名,前來康複訓練的患兒(er) 以腦癱、自閉症為(wei) 主。每天正常接待30餘(yu) 名患兒(er) 。
圖為(wei) 2023年3月,在家長配合下,康複師對患兒(er) 進行粗大運動訓練。 趙朗 攝
西藏兒(er) 童康複訓練發展水平起步晚,劉佳與(yu) 馬隆輝有同樣的看法,像這類特需兒(er) 童雖然不能完全治愈,但越早幹預效果越好。
她說,治療過程漫長,後期康複家長堅持程度不一樣,這與(yu) 經濟、時間都有關(guan) 係。曾在這做過康複的一名患兒(er) ,早期發現確診是腦癱,經過康複,現在可以到幼兒(er) 園讀書(shu) 了。其實在康複過程中,不光孩子需要治療,家長也需要樹立信心。
在這家康複機構,自閉症兒(er) 童占了三分之一。劉佳說:“自閉症、孤獨症,概念生僻,西藏很多人不了解,家長們(men) 認為(wei) ,四肢健全,即便行為(wei) 語言上有障礙,也不認為(wei) 是種疾病。所以認知局限,往往耽擱了孩子及時就醫,錯過最佳治療。”
她也提到,這類特需兒(er) 童,不僅(jin) 需要家長提升就醫意識,也需要社會(hui) 承擔義(yi) 務和責任進行相關(guan) 疾病知識的普及宣傳(chuan) 。
唐璐是拉薩市殘聯的工作人員,她介紹,2020年,拉薩引進了成都壹加壹腦傷(shang) 兒(er) 童關(guan) 愛中心拉薩分中心,至此填補了過往拉薩無定點康複機構的空缺。目前,在拉薩範圍內(nei) 有6家康複機構,基本為(wei) 民營機構。
2019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建立殘疾兒(er) 童康複救助製度的實施意見》下發,具有西藏自治區戶籍(居住證發放地在西藏)的、診斷明確、有康複需求的0—8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ti) 、智力等殘疾兒(er) 童和孤獨症兒(er) 童(語後聾的聽障兒(er) 童申請人工耳蝸植入、肢體(ti) 殘疾兒(er) 童申請矯治手術年齡可放寬至14歲),均可享受該文件優(you) 惠補助政策。
她說,按照政策,拉薩籍腦癱兒(er) 童可享受補助每年13200元(人民幣,下同)、自閉症兒(er) 童12000元,每年達到10個(ge) 月以上的康複量可以申請,拉薩市殘聯會(hui) 將補助將打到所在的康複機構進行下一年度康複的減免。
她補充說,像拉薩籍康複兒(er) 童跨省康複,需是當地殘聯定點的康複機構,憑借10個(ge) 月以上康複的資料,向拉薩市殘聯申請,審後進行補貼,補貼方式為(wei) 打到康複機構,作為(wei) 下一年的康複費用。
據拉薩市殘聯統計,2021年,根據康複記錄,達到一年內(nei) 康複10個(ge) 月的殘障兒(er) 童有9名符合條件,年齡在0到8歲,殘疾類型為(wei) 腦癱、自閉症,共計補助117600元。2022年,拉薩市殘聯對各類殘疾兒(er) 童共下撥康複救助補助資金236400元。
她表示,拉薩殘疾兒(er) 童救助體(ti) 係不斷在完善,但仍有局限,目前也在努力嚐試做社區康複,各縣區雖然設有康複場所,但困於(yu) 沒有康複人才,解決(jue) 人才問題不僅(jin) 需要就業(ye) 意識的轉變,更需要從(cong) 政策支持並解決(ju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