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me) 提高茶樹苗存活率?”“這個(ge) 品種的茶樹抗旱性好不好?”日前,在西藏昌都新區C壩區農(nong) 業(ye) 科技園地頭,一場由福建省科技發展研究中心援藏幹部李小穩帶來的高原生態茶種植技術集成與(yu) 示範推廣培訓正在舉(ju) 行,專(zhuan) 家與(yu) 廣大基層科技特派員就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現場交流,這是科技特派員指導當地茶農(nong) 提高茶葉品質和產(chan) 量的一個(ge) 縮影。科技特派員深入基層,為(wei) 農(nong) 牧民送政策、送技術、送信息、送服務,為(wei) 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去希望。
強本領,為(wei) 科技特派員開班授課
前不久,昌都市2023年度科技特派員現場培訓會(hui) 在昌都市察雅縣開班。在當天的培訓中,察雅縣農(nong) 技推廣中心高級農(nong) 藝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圍繞西紅柿、辣椒、白菜等設施蔬菜栽培育苗、病蟲害防治、科學用肥、促進高產(chan) 等各個(ge) 環節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參加培訓的基層科技特派員紛紛表示,通過此次培訓開闊了眼界,增強了對蔬菜種植技術的了解,進一步提高了蔬菜的栽培管理技術水平。
近年來,昌都市高度重視基層科技特派員人才隊伍建設及培訓工作,征集了培訓需求,製定了培訓方案,並遴選區內(nei) 外高層次科技管理專(zhuan) 家,精心編製了培訓課件。
通過培訓,昌都市廣大鄉(xiang) 村科技特派員的科技政策領會(hui) 程度、科技業(ye) 務水平明顯提升,對推動昌都市科技特派員工作向縱深開展,提高科技服務成效發揮了積極作用。三年來,昌都市共為(wei) 122個(ge) 鄉(xiang) 鎮、505個(ge) 村(居)、91個(ge) 農(nong) 牧民合作組織,舉(ju) 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400餘(yu) 次,發放藏漢文資料3800餘(yu) 份,受益群眾(zhong) 3.5萬(wan) 餘(yu) 人,培訓科技致富帶頭人542人,輪訓科技特派員1182人,建立康巴香豬、雞、黃牛改良示範基地及阿旺綿羊補飼育肥和良種示範基地31個(ge) ,建成優(you) 質牧草種植基地600餘(yu) 畝(mu) ,天然草場免耕補播基地2800餘(yu) 畝(mu) ,草場圍欄麵積6000餘(yu) 畝(mu) ,取得良好效果。
興(xing) 產(chan) 業(ye) ,科特派服務產(chan) 業(ye) 鏈
在昌都新區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占地兩(liang) 畝(mu) 的溫室裏,種植著春閨、金牡丹、瑞香、九龍袍、黃玫瑰、金冠茶、福鼎大毫茶等7個(ge) 福建茶樹品種。這是2022年福建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楊如興(xing) 領銜的科技特派員團隊對接昌都市後,引進示範的茶樹品種,目標是篩選出適合在昌都種植的福建高香多茶類適製茶樹品種。
昌都海拔高、降雨量少、土壤普遍偏堿性,而茶樹具有喜酸性土壤、喜濕性特性。為(wei) 此,福建科技特派員團隊提供了一係列土壤處理和水分管理的方法。昌都市農(nong) 業(ye) 科學研究所高級農(nong) 藝師鄧洪英介紹,相關(guan) 方法包括將草炭土摻到大棚內(nei) 的土壤中以及在水裏加入適當的硫酸鋁進行澆灌。
楊如興(xing) 表示,昌都市大棚茶樹種植已經初獲成功,接下來,他將探索成本較低的露天種植技術模式。
“什麽(me) 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洛隆縣測土配方與(yu) 良種推廣項目現場,家住昌都市洛隆縣孜托鎮朗措村的農(nong) 戶邊巴問道。西藏袁氏農(nong) 業(ye) 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員李邵峰細心地解釋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以土壤養(yang) 分為(wei) 基礎,科學製定肥料氮磷鉀比例和施肥量,實現科學施肥。通俗地講,就是作物缺什麽(me) 補什麽(me) ,需多少施多少。這還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生產(chan) 成本,減少不合理用肥,起到增產(chan) 增收的作用。”
當前,一支支活躍在昌都市的科技特派員團隊,立足昌都市所需,篩選提供適種品種、製定種植標準、改良配套加工工藝等全鏈條技術,旨在形成全產(chan) 業(ye) 鏈開發技術體(ti) 係和示範基地,輻射帶動周邊鄉(xiang) 村發展、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服務精準扶貧事業(ye) 。
昌都市科技局局長四郎江村介紹,2022年,昌都市製定出台《昌都市農(nong) 牧民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以拓寬科技特派員選派渠道、夯實基層科技服務體(ti) 係為(wei) 導向,從(cong) 財政投入、政策激勵、培訓提升等方麵,不斷優(you) 化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ye) 軟環境,聚焦重點產(chan) 業(ye) 集群、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構建科技特派員全產(chan) 業(ye) 鏈服務新格局,為(wei) 打造科技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樣板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