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的老百姓可能很少會(hui) 離開本地,對於(yu) 我個(ge) 人而言,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一技之長,幫助患者減輕病痛。”北京市石景山區五裏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骨傷(shang) 科負責人常有才10日在西藏昌都表示。
圖為(wei) 7月10日,醫療專(zhuan) 家在邊壩縣尼木鄉(xiang) 義(yi) 診。 中新社記者 陳建新 攝
“同心·共鑄中國心”2023西藏昌都行大型醫療公益活動正在舉(ju) 行,逾450名醫療專(zhuan) 家分赴昌都市11個(ge) 縣區開展健康公益活動。其中,包括常有才在內(nei) 的20餘(yu) 名專(zhuan) 家深入邊壩縣多個(ge) 鄉(xiang) 鎮開展義(yi) 診。
當天,來自北京大學醫院、首鋼礦山醫院和北京市石景山區五裏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專(zhuan) 家從(cong) 縣城驅車兩(liang) 個(ge) 多小時前往邊壩縣尼木鄉(xiang) 義(yi) 診。義(yi) 診點設在鄉(xiang) 政府內(nei) ,醫療專(zhuan) 家抵達時,當地民眾(zhong) 早已等候在臨(lin) 時搭建的藏式帳篷裏。
圖為(wei) 7月10日,醫療專(zhuan) 家在邊壩縣尼木鄉(xiang) 義(yi) 診。 中新社記者 陳建新 攝
“原本活動定於(yu) 11點開始,不到9點就有老百姓過來了。”尼木鄉(xiang) 衛生院負責人曲珍告訴中新社記者,當地衛生院規模不大,平常掛號量大時也隻有10餘(yu) 人前來就診。這次聽到北京專(zhuan) 家要來義(yi) 診,大家積極性都很高。
住在附近村的村民四朗曲吉,當天帶著近3歲的孫女來到義(yi) 診點。她的孫女患有脊柱側(ce) 彎,小小身軀佩戴著矯形支具。當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小孩病情比較特殊,看了很多醫生也沒有很好的解決(jue) 辦法,想請北京的醫生幫忙看看。
圖為(wei) 7月10日,醫療專(zhuan) 家在邊壩縣尼木鄉(xiang) 義(yi) 診。 中新社記者 陳建新 攝
“這個(ge) 小孩是先天性的脊柱側(ce) 彎。”安排小孩躺在病床上進行初步診斷後,常有才告訴四朗曲吉。他表示,小孩的脊柱嚴(yan) 重傾(qing) 斜,已超出人體(ti) 正常範圍。他建議家長安排小孩前往北京接受治療,“不能再耽誤下去,否則以後會(hui) 影響身高發育”。
聽到常醫生的分析,隨行前來的小孩親(qin) 戚連忙用手機記下醫生的建議。站在一旁的四朗曲吉也連連表示感謝。
常有才曾多次參與(yu) “同心·共鑄中國心”大型醫療公益活動。此次來到昌都,他也希望發揮自己專(zhuan) 業(ye) 所長,幫助更多患者。
“這血壓太高了!”北京大學醫院醫生李衛菊的義(yi) 診桌上,血壓測量儀(yi) 顯示的高壓數值達到205引起了她的注意。李衛菊連忙詢問病患家屬是否定期服藥、服用了哪些藥物等信息。她告訴家屬,高血壓可以控製,但如果不加以重視,病人很容易出現腦出血。
李衛菊表示,很多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更多在於(yu) 民眾(zhong) 自身的認知水平,“希望通過傳(chuan) 播一些理念,提高當地民眾(zhong) 對相關(guan) 疾病的認識”。
圖為(wei) 7月10日,醫療專(zhuan) 家在邊壩縣尼木鄉(xiang) 義(yi) 診結束後,與(yu) 當地工作人員合影。 中新社記者 陳建新 攝
一次義(yi) 診,受益的除了當地民眾(zhong) ,還有基層醫務人員。在尼木鄉(xiang) 衛生院工作近3年的仁增紮西,是一位臨(lin) 床醫生,當天他協助北京醫療專(zhuan) 家與(yu) 村民溝通。他告訴記者,衛生院醫療條件相對薄弱,醫療專(zhuan) 家前來義(yi) 診,能夠幫助診治一些複雜疾病;陪同專(zhuan) 家義(yi) 診,也讓自己對於(yu) 相關(guan) 疾病的認識更加深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