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藏高度重視農(nong) 牧業(ye) 發展,聚焦青稞、犛牛、藏羊、藏香豬、藏雞等特色資源,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加快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拉薩尼木:
藏香飄滿致富路
尼木縣吞巴藏香曆史悠久,藏香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帶動當地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特色產(chan) 業(ye) 。
位於(yu) 尼木縣吞巴鎮的吞達村坐落於(yu) 藍天白雲(yun) 之下,漂亮的藏式房屋零散地分布在山穀中,蜿蜒曲折、清澈見底的吞曲小河,從(cong) 村中穿流而過。
走進吞達村的次仁多吉家,空氣中彌漫著藏香淡淡的清香。次仁多吉和妻子盤腿而坐,正在包裝著自製的藏香。次仁多吉介紹,家裏製作藏香已有30多年,剛開始製作藏香隻是家用,現在做藏香已經成為(wei) 家裏的致富門路,次仁多吉做的藏香售往全國各地。
“我們(men) 家的藏香主要通過線上銷售,線上銷售量達到總銷售量的70%,批發和零售也是通過線上交易完成的。”次仁多吉說,如今,他和批發商合作,通過淘寶、天貓、拚多多等平台將貨賣出去,每個(ge) 月收入能達到兩(liang) 三萬(wan) 元。
近年來,通過政府扶持,次仁多吉購買(mai) 了藏香製作輔助機器,在保證藏香原料品質不變的基礎上,得以實現量產(chan) 。“今年,我們(men) 有信心將藏香生意做得更好,既要傳(chuan) 承好祖先留下的傳(chuan) 統手藝,也要生產(chan) 出消費者滿意的真材實料的藏香。”次仁多吉信心滿滿。
2008年6月,藏香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尼木藏香更是成為(wei) 國家重點保護的非遺項目之一。由於(yu) 吞巴鎮存在製香散戶多、規模小、生產(chan) 經營混亂(luan) 的問題,為(wei) 進一步提升尼木藏香的整體(ti) 質量和水平,吞巴鎮致力於(yu) 扶持適合的家庭作坊逐步向合作社、公司轉型,采取“公司+農(nong) 戶”的運作模式,提供更多的就業(ye) 機會(hui) ,帶動更多群眾(zhong) 增收致富。尼木吞巴藏香淨土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應運而生。
自2016年成立以來,該公司通過“黨(dang) 支部+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的運營模式,實行股份製自主經營,積極引導和鼓勵群眾(zhong) 參與(yu) 到藏香生產(chan) 中來,實現增收致富。
“2022年,公司為(wei) 36戶246人提供了就業(ye) 崗位。今年,我們(men) 將繼續帶領全村群眾(zhong) 發展經濟,進一步增收致富。”尼木吞巴藏香淨土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總經理普布次仁說。
隨著西藏旅遊文化產(chan) 業(ye) 的不斷發展,尼木藏香成為(wei) 許多“愛香”之人的首選文創產(chan) 品之一。尼木吞巴藏香淨土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也隨之瞄準文創產(chan) 品與(yu) 體(ti) 驗市場,讓藏香文化以新的傳(chuan) 播方式,走進千家萬(wan) 戶。
“公司生產(chan) 出來的三十多種藏香,廣受遊客青睞,在市場上賣得也很好。”普布次仁說,下一步,將堅持繼承傳(chuan) 統和創新發展並重,努力把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大力發展藏香產(chan) 業(ye) ,不斷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增加農(nong) 牧民收入,讓群眾(zhong) 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日喀則江孜:
科技助力青稞豐(feng) 收
在日喀則市江孜縣紫金鄉(xiang) 努堆村的農(nong) 機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內(nei) ,兩(liang) 台青稞種穀物精選機正開足馬力,給青稞良種過篩、除雜、包衣、裝袋,50公斤一袋的青稞良種已碼滿大半個(ge) 院子。
青稞是青藏高原特殊地理生態條件下特有的主要農(nong) 作物,把青稞曬幹炒熟磨細製成的“糌粑”,是藏族群眾(zhong) 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物。日喀則被譽為(wei) “世界青稞之鄉(xiang) ”,江孜也是西藏糧食主產(chan) 區。
38歲的努堆村村民達瓦丹增去年共收獲了1.5萬(wan) 公斤青稞良種,是村裏的種糧大戶。跟土地打了20多年交道的他,見證了青稞從(cong) 畝(mu) 產(chan) 二三百公斤到最高五百多公斤的飛躍。
“這要歸功於(yu) 高產(chan) 的青稞改良品種和農(nong) 科人員的悉心指導,當然還有合作社。”他說。
努堆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堅參介紹,國家為(wei) 了鼓勵青稞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農(nong) 機購置補貼,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目前有深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等大型農(nong) 業(ye) 機械設備30多台,為(wei) 村民提供耕、種、收一條龍機械化服務。
“過去收割起碼要一個(ge) 月,現在用收割機幾天就完成了。”堅參說,村民們(men) 還可以享受每畝(mu) 112元的良種推廣補貼,相當於(yu) 國家免費供種。全村共有125戶3511畝(mu) 土地,其中2700畝(mu) 種植青稞良種,去年共收獲約1012噸。
作為(wei) 目前青稞良種中產(chan) 量最高的品種,“喜馬拉22號”平均畝(mu) 產(chan) 超過400公斤,而精選出來的一級包衣種子,每公斤可以賣到1.6元甚至更高。
江孜縣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青稞產(chan) 能提升行動”:繼續加快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青稞良種推廣麵積穩定在15萬(wan) 畝(mu) 以上,青稞初深加工突破萬(wan) 噸以上。
在過去,村民們(men) 收獲的青稞大部分自給自足,而今在西藏大力發展青稞產(chan) 業(ye) 的政策驅動下,包括青稞酒、青稞麵條、青稞餅幹、青稞酸奶等精深加工的新產(chan) 品正在為(wei) 當地百姓帶來更多的收入。
西藏桑旦崗青稞酒業(ye) 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廖長生,最近正在為(wei) 一條即將建成的青稞啤酒生產(chan) 線忙得不可開交,他表示投產(chan) 後可年產(chan) 10000噸,實現年產(chan) 值8400萬(wan) 元。
據介紹,桑旦崗青稞酒業(ye) 自2020年入駐江孜以來,以高於(yu) 市場價(jia) 每公斤1.2元的價(jia) 格累計收購當地青稞2310噸,不僅(jin) 帶動群眾(zhong) 增收1108萬(wan) 元,還解決(jue) 了當地困難群眾(zhong) 及大中專(zhuan) 學生的就業(ye) 問題。
在上海援藏小組的對接下,日喀則藏研食品有限公司和盒馬生鮮於(yu) 去年11月達成合作,僅(jin) 用了一個(ge) 月的時間就開發出兩(liang) 款不同風味的青稞八寶飯。
藏研食品生產(chan) 工廠廠長徐付利來西藏已經10年有餘(yu) ,他對青稞頗有感情。“我見證著日喀則青稞從(cong) 隻有原糧青稞米,到現在研發出許多相關(guan) 產(chan) 品。我希望有一天,青稞能走進更多人的生活,實現青稞效益最大化,讓群眾(zhong) 因青稞產(chan) 業(ye) 增收致富。”他說。
昌都芒康:
小小蜂蜜醞釀甜蜜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要先行。在昌都市芒康縣曲孜卡鄉(xiang) 拉久西村,村民們(men) 依靠蜂蜜基地,使該村經濟發展又添一翼。
上午十點,拉久西村合作社養(yang) 蜂基地管理員鄧巴像往常一樣爬上位於(yu) 半山腰的養(yang) 蜂基地,細致耐心地查看每一個(ge) 蜂箱的情況,養(yang) 蜂基地的150多個(ge) 蜂箱是鄧巴悉心嗬護的“財寶箱”。
拉久西村海拔在2300米至3000米左右,四季分明,山野田間花草樹木繁茂,蜜源豐(feng) 富充足。之前村民小規模養(yang) 殖蜜蜂、並對外出售蜂蜜,為(wei) 拉久西村發展蜜蜂養(yang) 殖和蜂蜜加工銷售產(chan) 業(ye) 提供了先天優(you) 良條件。
2021年8月,昌都市科技局技術人員到拉久西村調研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時,建議拉久西村探索實踐蜜蜂養(yang) 殖和蜂蜜加工銷售產(chan) 業(ye) 。經村“兩(liang) 委”多次召集村民研究討論,大家一致同意嚐試規模化養(yang) 殖蜜蜂和對外加工銷售蜂蜜。
2022年4月,該項目獲批。有了項目資金,村裏便火速開始籌備。村“兩(liang) 委”先是從(cong) 鄰近村鎮購買(mai) 了18箱蜜蜂,又花費13萬(wan) 餘(yu) 元購買(mai) 了材料,村幹部們(men) 分工協作,很快便按照蜂箱設計要求製作出303個(ge) 蜂箱,並采取“集體(ti) 養(yang) 殖+到戶養(yang) 殖”的運作模式開始運營。
為(wei) 了更好打造拉久西村蜂蜜品牌,村合作社統一以市場價(jia) 收購集體(ti) 養(yang) 蜂基地和養(yang) 蜂戶的合格蜂蜜,再由村合作社統一進行加工包裝銷售。
“村合作社計劃將售賣蜂蜜利潤的70%用於(yu) 全體(ti) 村民分紅,15%作為(wei) 村級運轉經費,15%作為(wei) 致富帶頭人獎勵資金。下一步,將進一步擴大蜜蜂養(yang) 殖規模,提高蜂蜜產(chan) 量,暢通銷售渠道,團結帶領村民進一步增收致富。”村委會(hui) 副主任紮西頓珠說。
這隻是西藏 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增加農(nong) 牧民收入的一個(ge) 縮影。
近年來,西藏 著力建設發展高原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基地,通過申報認定龍頭企業(ye) 、開展農(nong) 牧民合作社、實施家庭農(nong) 牧場示範培育等工作,大力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加快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不斷增加農(nong) 牧民收入,讓農(nong) 牧民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