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時值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西藏兩(liang) 周年之際,位於(yu) 雅魯藏布江與(yu) 尼洋河交匯處的雅尼國家濕地公園,水波蕩漾、飛鳥翔集、風光旖旎,盡顯高原生態之美。
“從(cong) 天上看下來一片綠色,處處是山水畫卷。”2021年7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赴林芝市城市規劃館參觀,他在一幅反映雅江流域的照片前駐足凝視,由衷地讚歎道。
在視察西藏前不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十次會(hui) 議時強調,要站在保障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曆史高度,堅持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抓好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工作。
放眼全區,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擘畫、親(qin) 自推動下,西藏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步伐更加堅實。如今的雪域高原,空氣純淨、湖泊澄澈、森林繁茂、草原遼闊,各族群眾(zhong) 享受著藍天、青山、綠水,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高位謀劃,推進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創建
走進位於(yu)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的東(dong) 嘎3號片區,油鬆、刺槐、左旋柳等植被長勢良好。片區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去年底,完成承包造林總任務的40%,苗木成活率整體(ti) 達到85%以上。”
為(wei) 統籌做好拉薩南北山綠化造林工作,西藏成立以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君正任總指揮,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自治區主席嚴(yan) 金海任常務副總指揮的拉薩南北山綠化指揮部,形成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部辦公室統籌落實、包保單位和參與(yu) 企業(ye) 具體(ti) 抓的指揮組織體(ti) 係。
拉薩南北山綠化指揮部辦公室針對各項具體(ti) 工作,編製印發和研究出台《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規劃(2021—2030年)》《關(guan) 於(yu) 鼓勵和支持參與(yu) 拉薩南北山綠化的政策措施》等一係列文件,積極推進體(ti) 製機製建設,為(wei) 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打下基礎。
2022年,完成造林綠化投資13.7億(yi) 元,累計栽植苗木1700萬(wan) 餘(yu) 株,實現營造林約14萬(wan) 畝(mu) ,苗木成活率達到70%以上;水電路等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拉薩南北山綠化工作保持進展良好態勢,為(wei) “五年增綠山川、十年綠滿拉薩”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翻開兩(liang) 年來西藏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成績單,成績令人震撼——
拉薩市柳梧新區達東(dong) 村、林芝市巴宜區被命名為(wei)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區“兩(liang) 山”基地增至3個(ge) ;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曲水縣,林芝市工布江達縣、波密縣,山南市瓊結縣,昌都市江達縣等6個(ge) 縣區被命名為(wei)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增至13個(ge) ;
全區5個(ge) 地(市)、22個(ge) 縣(區)、281個(ge) 鄉(xiang) (鎮、街道)、2318個(ge) 村(居)獲評西藏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
西藏素有“地球第三級”之稱,具有生態上的特殊戰略地位,其生態狀況直接關(guan) 係到青藏高原乃至國家的生態安全。那麽(me) ,到底是何種力量,激勵著全區上下不遺餘(yu) 力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究竟采取了什麽(me) 舉(ju) 措,讓西藏在生態方麵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就?
兩(liang) 年來,西藏生態環保部門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嚴(yan) 格落實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瞄準“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這一目標,以《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規劃(2021—2035年)》引領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及時出台5年實施意見和年度工作方案,一個(ge) 以“條例為(wei) 保障、規劃為(wei) 藍本、意見為(wei) 指導、方案為(wei) 路徑”的高地創建“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同時,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牽頭組建自治區高地辦,統籌推進53項年度重點任務、14個(ge) 重點支撐項目和4個(ge) 標誌性工程。經過努力,在高地創建6大類32項指標中,西藏有11項指標走在全國前列,在推進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創建工作中取得階段性成果。
係統施治,築牢西藏生態安全屏障
夏日的拉魯濕地,一股清涼的氣息撲麵而來。步道兩(liang) 側(ce) ,草木蔥蘢、綠樹成蔭,給人心曠神怡之感;密林叢(cong) 生處、潺潺流水間,鳳頭潛鴨、骨頂雞等幾十種鳥類在水渠裏歡快覓食、嬉戲,“拉薩之肺”迎來最好時節。
但曾經,拉魯濕地卻是拉薩市重點治汙區域。據拉魯濕地管理局工作人員張循森介紹,拉魯濕地東(dong) 北角原是一處居民點,廢品收購站、小加工作坊和垃圾填埋場充斥其間,生活汙水、工廠廢料等順著水溝流入濕地,每次經過該地,一股惡臭迎麵“襲”來。
人地衝(chong) 突是濕地生態被破壞的源頭之一。怎麽(me) 改?拉薩市和城關(guan) 區成立工作專(zhuan) 班,積極與(yu) 相關(guan) 部門溝通,首先著手實施征地拆遷,解決(jue) 人類活動對濕地的影響;然後,在該種草的地方種草、該種樹的地方種樹、該設立生態緩衝(chong) 區的地方設立生態緩衝(chong) 區。
經過數年整治,特別是拉魯濕地三期修複工程、“三渠一河”生態修複工程的實施,濕地及周邊區域生態效益顯著發揮:生態保護麵積從(cong) 原來的12.2平方千米擴展為(wei) 13.9平方千米;新發現鳥類43種,鳥類總數從(cong) 2015年的6000餘(yu) 隻增加到目前的1.2萬(wan) 餘(yu) 隻;新增植物種類63種,達到395種;濕地北側(ce) 536畝(mu) 沙化、幹化土地得到補水,水域麵積擴大三分之一,平均水位上升至33厘米。
“環境變好了,我們(men) 經常過來散步,很愜意。”附近群眾(zhong) 紛紛“點讚”濕地治理成效。
拉魯濕地的今昔巨變,隻是西藏加強生態體(ti) 係保護與(yu) 修複的一個(ge) 鮮明縮影。截至2022年底,全區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專(zhuan) 項資金7.6億(yi) 元,統籌實施金木錯湖灣濕地、雅江一級支流普卓河流域等生態保護修複工程,開展雅江、拉薩河源頭生態保護工程實施成效評估,綠色發展成色更足。
當前,西藏大力實施防沙治沙、退耕退牧、還林還草、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點生態保護修複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成效顯著,生態安全屏障日益堅實。
數據顯示,西藏森林覆蓋率提高至12.3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48.02%;全區主要城鎮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率達到99.9%,拉薩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率在全國168個(ge) 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一;主要江河湖泊水質優(you) 良、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土壤環境總體(ti) 處於(yu) 自然本底狀態,西藏依然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強化宣傳(chuan) ,營造愛綠護綠濃厚氛圍
人改造環境,環境也在影響人。以村莊清潔為(wei) 首要任務的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早已深入人心,絕大部分村莊已把村莊清潔任務作為(wei) 常態化工作。
近日,當記者來到羌塘草原,不禁眼前一亮:處處是裝飾一新的藏式院落,街頭巷尾幹淨整潔,一座座特色鮮明的村居拔地而起。
原來,每到周末,身穿紅馬甲的誌願者走上街頭,他們(men) 一手拿夾子、一手提簍子,清理路麵垃圾,倒入指定的垃圾堆放處。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立後,大家踴躍報名參加環保誌願服務活動。讓家園變得更美,就是我們(men) 誌願服務隊奮鬥的目標。”聶榮縣尼瑪鄉(xiang) 銅龍村誌願服務隊員次多說。
鄉(xiang) 風文明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題中之義(yi) 。那曲市各縣區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平台,組織群眾(zhong) 用環保行動築起文明家園,這種講環保、愛衛生的文明新風早已吹遍了雪域高原每個(ge) 角落。
近年來,西藏生態環保部門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群眾(zhong) 參與(yu) 機製,充分發揮輿論引導作用,積極舉(ju) 辦六五環境日、“西藏這十年”係列專(zhuan) 題新聞發布會(hui) ,《文明煨桑》《環保人之歌》《羌塘生靈》《雪域精靈—黑頸鶴》等環保主題宣傳(chuan) 片,引發群眾(zhong) 廣泛熱議;在生態文明宣傳(chuan) 月、低碳節能周、“中國水周”等時間節點,開展形式多樣、內(nei) 容豐(feng) 富的公益活動,營造“生態環保人人參與(yu) 、綠色家園人人創建”的濃厚氛圍。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西藏時強調,保護好西藏生態環境,利在千秋、澤被天下。放眼全區,一道道由各族群眾(zhong) 參與(yu) 構築起來的生態宜居景觀正在形成。
經過數十年的防沙治沙宣傳(chuan) 和造林實踐,山南市隆子縣告別了“風沙遮人眼”的窘境,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積極開展植綠護綠行動,把荒灘荒山改造成了“綠水青山”;
為(wei) 牢牢守住生態和發展兩(liang) 條底線,昌都市廣泛發動護林員、野保員和誌願者,從(cong) 源頭減少生態環境風險隱患,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在阿裏地區日土縣,64歲的尼瑪石確繼續行進在熟悉的管護路上,而跟隨在他身後巡湖護草的隊伍,越來越壯大;
……
綠色托底,繪就大美西藏新畫卷。新征程上,全區上下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引,秉持“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繼續扛起“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目標任務,勠力同心、多措並舉(ju) ,為(wei) 把雪域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而奮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