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傍晚,夕陽西下;夜幕降臨(lin) ,華燈初上。山南市體(ti) 育場周邊燈火輝煌、遠近通明,場內(nei) 、場外人群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在體(ti) 育場西側(ce) 的活動廣場上,一群圍坐成圈的中老年市民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原來,他們(men) 是非遺朗瑪堆諧舞蹈隊的成員,正在等待舞蹈隊領隊尼瑪次仁和央宗的到來。
綠色短袖,胳膊上戴著運動袖套,腳踩亮橙色運動鞋的尼瑪次仁,讓人從(cong) 遠處便能一眼認出他,這身裝扮,一看就是舞場“老手”。
“我是一名郵政快遞員,白天挨家挨戶送包裹,晚上閑下來,就到廣場和大家一起跳朗瑪堆諧。這樣勞逸結合,每天都過得非常充實且開心。”今年45歲的尼瑪次仁向記者介紹,2018年,他和央宗組建了一支非遺朗瑪堆諧舞蹈隊。
相比鍋莊,朗瑪堆諧的舞步更緩和、動作較輕盈,可以邊唱邊跳,非常適合中老年人。
這些年,在尼瑪次仁和央宗的帶領下,越來越多人加入到了舞蹈隊,其中,年齡最大的83歲,人數最多時,有100多人共同舞蹈。此外,兩(liang) 人還經常帶領舞蹈隊參加各種比賽,獲得過不少榮譽。
“朗瑪堆諧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朗瑪’在藏語中可理解為(wei) ‘宮廷歌舞’,是一種典雅的室內(nei) 抒情歌舞,歌曲部分是朗瑪的精髓。而‘堆諧’可以理解為(wei) 藏式踢踏舞,朗瑪堆諧是歌、舞、樂(le) 的結合體(ti) 。”談起朗瑪堆諧的舞蹈特點,53歲的央宗打開了話匣子。
央宗告訴記者,朗瑪堆諧根據不同的唱詞內(nei) 容,男士和女士的舞蹈動作會(hui) 有所差別,所以,女士由央宗領舞,男士由尼瑪次仁領舞。
當悠揚的旋律響起,舞蹈隊成員們(men) 在兩(liang) 人的帶領下,隨著音樂(le) 聲翩翩起舞。
揮舞的雙手、輕盈的舞姿、嫻熟的步法,還有隊員們(men) 臉上洋溢著的歡笑,無不展示出山南人民幸福的心聲和對生活的熱愛,讓夜晚的山南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87歲的老人卓嘎坐在輪椅上觀看眼前的一片熱鬧,每當一曲歌舞結束,她都會(hui) 用力鼓掌。她說:“雖然我年紀大了,跳不動了,但我每晚都會(hui) 讓家人帶我過來,看著大家唱歌跳舞,我的心情也非常愉快。”
來自湖南的遊客劉女士這幾天也和老伴一起,加入到了跳朗瑪堆諧的隊伍中。她告訴記者,在山南的這幾天,每晚看到許多人在這裏跳舞,讓他們(men) 深切地感受到了西藏歌舞文化的魅力,更感受到了西藏人民的幸福。
山南市體(ti) 育場周邊的夜生活,不止體(ti) 育場西側(ce) 的各類廣場舞。移步換景,記者繞著體(ti) 育場走了一圈,隻見體(ti) 育場不同方位的娛樂(le) 活動紛繁多樣。
北側(ce) 和東(dong) 側(ce) 的攤位區,打氣球、套圈、旋轉木馬、卡丁車等娛樂(le) 設施吸引著孩子們(men) 的注意,現場此起彼伏的歡笑聲烘托著夜市歡樂(le) 的氛圍。南側(ce) 的小吃攤、果蔬攤、衣物攤,琳琅滿目的商品吸引人們(men) 不時駐足選購。整個(ge) 體(ti) 育場周邊一片其樂(le) 融融、歡樂(le) 和諧的景象。
“我覺得這種氛圍很好,大家晚上可以到體(ti) 育場附近散散步、跳跳舞,還能帶著孩子們(men) 出來購物、遊玩,享受輕鬆快樂(le) 的休閑時光,這就是我們(men) 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幸福感。”市民紮西拉姆開心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