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深入推進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建設截至6月末 全區移動支付客戶超429萬戶

發布時間: 2023-07-26 09:21:00 來源: 西藏商報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作為(wei) 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移動支付“觸角”正向多地多場景延伸,促進數字場景與(yu) 人民生活高度融合。近日,記者從(cong) 人行拉薩中支獲悉,截至2023年6月末,轄區移動支付客戶數達429.95萬(wan) 戶,同比增長6.43%。2023年1至6月,移動支付交易筆數9347.72萬(wan) 筆、交易金額達2969.96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19.21%和17.91%。

  交通出行支付更加便捷 “數字城市”建設成效凸顯

  自2018年拉薩市成為(wei) 全國100個(ge) 移動支付便民工程示範城市以來,人行拉薩中支積極推動西藏轄區各類移動支付產(chan) 品高質量協同發展,圍繞交通出行、政務服務、公共繳費、醫療健康、校園教育等與(yu) 百姓生產(chan) 生活密切聯係的十大便民場景,優(you) 化移動支付供給側(ce) 管理,移動支付助力“數字城市”建設成效凸顯。

  截至目前,拉薩、昌都、日喀則、山南、那曲五個(ge) 市區內(nei) 的70條線路672輛公交車輛完成了支付終端受理改造,支持“雲(yun) 閃付”掃碼、手機閃付、銀行卡刷卡等便捷支付方式,並且在昌都市八宿縣完成西藏首個(ge) 縣域公交項目改造。全轄100餘(yu) 個(ge) 大型停車場實現“無感停車”,通過自動識別車牌、自動抬杆、自動扣款支付的全流程自助服務,有效緩解停車場出入口擁堵問題。

  就醫支付體(ti) 驗顯著改善 校園支付服務能力明顯提升

  “以前去醫院看病需要去排隊掛號、繳費……特別麻煩,現在在手機上就可以直接掛號、繳費,方便多了!”拉薩市民張女士激動地說道。截至目前,西藏已完成包括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拉薩市人民醫院、西藏軍(jun) 區總醫院在內(nei) 的6家大型醫院“銀醫通”項目改造。患者可使用自助設備和電子渠道進行掛號、繳費、打印報告,就醫服務效率提升30%以上。

  此外,還完成西藏大學和西藏職業(ye) 技術學校“校園一卡通”項目建設,實現宿舍門禁、圖書(shu) 借閱、校園繳費等線上線下一體(ti) 化校園服務,搭建完善統一的身份認證體(ti) 係和校園生活學習(xi) 體(ti) 驗。完成西藏大學、西藏警官高等專(zhuan) 科學校等5所高校食堂、超市等線下場景“雲(yun) 閃付”受理改造。

  適老化支付環境持續優(you) 化 農(nong) 村支付環境不斷改善

  “移動支付打破了傳(chuan) 統支付對於(yu) 時間、空間的限製,幫助用戶隨時隨地進行支付活動。特別是一些高齡或行動不便的群體(ti) ,移動支付讓他們(men) 不再需要走出家門就能通過一部手機購買(mai) 到想要的產(chan) 品,支付需要繳納的水電煤網絡費等。移動支付還方便了支付用戶與(yu) 收款商家對自己賬戶的管理,用戶可以輕鬆查詢自己的賬戶餘(yu) 額和轉賬記錄。”人行拉薩中支支付結算處處長孫海波說。

  按照“移動支付引領縣”+“金融服務特色小鎮”+“掌上銀行村”模式,人行拉薩中支將公交出行、醫療健康、生活繳費等成熟便民支付場景向縣域農(nong) 村複製推廣,完善手機銀行適藏化改造,探索創新更多的涉農(nong) 涉牧支付場景。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建設移動支付引領縣15個(ge) 、金融服務特色小鎮40個(ge) 、掌上銀行村5344個(ge) ,實現了“掌上銀行村”全覆蓋。

  同時,還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老年人等特殊客戶群體(ti) 金融服務的通知》,引導轄內(nei) 商業(ye) 銀行優(you) 化銀行網點適老化支付服務基礎設施,完善移動支付產(chan) 品適老化服務,便利老年人支付業(ye) 務辦理。推廣手機支付、互聯網支付等電子支付工具,完善手機銀行適藏化改造,普及應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版、大字版手機銀行,為(wei) 老年人提供查詢、轉賬藏語操作板塊。

  孫海波表示,下一步,人行拉薩中支將繼續推動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向縣域、農(nong) 村地區下沉,聚焦跨越數字鴻溝,完善移動支付產(chan) 品“適藏化”、“適老化”、“適弱化”等服務質效,不斷提升西藏人民群眾(zhong) 金融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