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那曲保障特困老人:養老集中供養更安心 社工服務送上門

發布時間: 2023-08-01 08:55: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西藏自治區在增進民生福祉上出實招、見實效,特殊困難老人集中供養(yang) 政策得到更紮實的推進。以那曲市為(wei) 例,提高補助標準、社工定期上門、開展職業(ye) 培訓……隨著服務機製的日益完善,養(yang) 老服務水平在不斷提高。

  楚吉今年已經96歲了。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聶榮縣特殊困難人員集中供養(yang) 中心,楚吉老人拄著拐杖也隻能走得顫顫巍巍。拉著記者的手,她聊起了家常,漫長的歲月模糊了她的很多人生記憶,但還沒有磨滅她對當下生活的感受。

  “這裏的日子好啊!”她不住感慨。哪怕是夏日,海拔4700米的小城聶榮最低溫度依舊在0攝氏度左右徘徊,而楚吉坐在陽光暖棚裏,背後是幾株青翠的樹苗,和其他老人不時談笑,日子愜意。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西藏著力在為(wei) 民服務上下功夫,積極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hui) 治理和基本社會(hui) 服務等職責,在增進民生福祉上出實招、見實效。“一老一小”工程紮實推進,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的探訪關(guan) 愛服務機製,確保年齡超過60歲、沒有子女、收入標準低於(yu) 低保水平等條件的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100%,養(yang) 老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記者走進西藏那曲,無數像楚吉一樣的特困老人生活得到改善。受益於(yu) 西藏自治區推行的集中供養(yang) 政策,他們(men) 的暮年得到更加體(ti) 麵和舒適的保障。

  沒有子女集中供養(yang)

  社工服務上門照護

  楚吉沒有兒(er) 女,也沒有家人,家境並不寬裕,自己因年齡增長開始逐漸喪(sang) 失勞動能力。

  聶榮縣民政局工作人員通過基層政府聯係到她——“根據您的情況,有機會(hui) 進入聶榮縣的集中供養(yang) 中心。”

  “那是什麽(me) ?”楚吉困惑。

  “您可以理解為(wei) 養(yang) 老院,免費的。”工作人員告訴楚吉。

  在那曲,像楚吉這樣的老人雖然總量不多,但他們(men) 的生活保障卻始終是政府的牽掛。這些特困老人將獲得民政部門特殊的關(guan) 照,如果有意願參加集中供養(yang) ,他們(men) 將像楚吉一樣進入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中心安度晚年,如果沒有集中供養(yang) 意願,則有社工上門進行照料。

  “從(cong) 我們(men) 的角度,當然是在集中供養(yang) 中心有更好的照料條件。但是有些老人還是希望在家裏,那我們(men) 就定期安排社工上門服務。”那曲市民政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截至6月底,那曲現有養(yang) 老服務場所13家,集中供養(yang) 特困老人1042人,分散供養(yang) 特困老人757人。”

  服務在家的老人,是那曲市聶榮縣聶榮鎮社工站工作人員嘎增的工作之一。每個(ge) 月,她都要去轄區內(nei) 的特困老人家中提供社工服務,包括但不限於(yu) 簡單的家務、照料和一些諸如反詐騙的政策宣講。

  雪楓是居住在嘎增所在的聶榮鎮的一名老人。前些年,他的孩子去世,經聶榮鎮民政工作人員認定,雪楓兩(liang) 口子成為(wei) 分散供養(yang) 的特困老人,由嘎增等社工定期上門提供社工服務。

  這天,嘎增和同事們(men) 拎著給雪楓老人準備的米麵油,來到了他們(men) 家裏。她和同事一起,幫助老人把家裏做了一遍清潔打掃,並為(wei) 老人把衣服做了簡單的清洗。

  “每次做完這些,我們(men) 都要和老人坐下來聊會(hui) 天。聊著聊著,很多老人的表情從(cong) 開始的木訥緊張,到笑容滿麵,這是我最有工作獲得感的瞬間。”嘎增說。

  據介紹,今年,那曲市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和城市分散供養(yang) 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14461元提高到14778元,農(nong) 村分散供養(yang) 特困人員基本生活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7740元提高到8010元。

  用心考慮老人需求

  不斷完善服務機製

  記者在聶榮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中心見到了一位名為(wei) “布”的老人,他今年已經73歲了,是那曲市第一批享受集中供養(yang) 政策的老人,曾經,布的家裏還有一些草場和牛羊,膝下沒有兒(er) 女,生活雖然窘迫,但他和老伴依舊勉強維持。

  “隨著年齡逐漸大了,牛羊都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幫忙牧養(yang) ,但平時生活中照顧自己變得有些困難。”布感慨道。

  那是2015年,那曲市剛剛推行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當鄉(xiang) 政府告訴布相關(guan) 政策,他並沒有立馬選擇搬進來,而是有些猶豫——“集中供養(yang) ,別過得都是苦日子吧?”

  他反複詢問民政局的工作人員,打聽各種細節。最終,他終於(yu) 被說服,成為(wei) 第一批入住集中供養(yang) 中心的老人。

  剛開始也並非一切順利——供養(yang) 中心初步成立,很多機製也在探索,就醫、吃飯、組織老年人活動,對這些大多剛剛從(cong) 事這一工作的民政工作者來說都顯得生澀。但是,布也從(cong) 中看到了他們(men) 的真誠,這是沒有兒(er) 女的他不曾受到過的細心照料。隨著集中供養(yang) 中心運轉時間變長,各項工作開始走上正軌,他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舒適。

  每天,他都要在居住房子的陽光棚裏走走逛逛,和鄰居的老人們(men) 交流聊天;天氣好時,他和一起進入供養(yang) 中心的老伴坐在長椅上曬曬太陽。到了吃飯的時間,工作人員會(hui) 按時送來簡單但衛生的飯菜,並在餐後幫他們(men) 收拾妥當……

  白雄鄉(xiang) 的老人紮西(化名)正是受到了布等人的影響才選擇進入集中供養(yang) 中心。放了一輩子牛羊,他老來沒有依靠,民政人員上門向他講解集中供養(yang) 政策,紮西本來很是不願意。“放牧多好啊,和牛羊為(wei) 伴。況且,進了養(yang) 老院還不知道過啥日子呢!”他心想。

  但他也有遠房親(qin) 戚在集中供養(yang) 中心。聽了像布這樣的老人描述自己的經曆,他也忍不住動了心。最近,當民政人員到了他家,紮西扭扭捏捏地問起供養(yang) 中心的事,並拐彎抹角地詢問自己是不是符合政策,何時才能入住。

  “很多時候,我們(men)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琢磨老人的需求。比如,老人們(men) 最愛熱鬧,我們(men) 聶榮縣每次舉(ju) 辦賽馬節,工作人員都要5點起來趕去活動現場,幫老人搭建觀看比賽的帳篷。然後在比賽前接老人過去。”聶榮縣民政局局長次旺拉姆從(cong) 2015年就開始從(cong) 事相關(guan) 工作,“真心換真情,老人們(men) 雖然很多感知退步了,但是對我們(men) 的關(guan) 心的感知卻敏銳,隻要我們(men) 足夠用心,他們(men) 就能感受到。”

  技能培訓常開展

  提高照護專(zhuan) 業(ye) 性

  然而,最早開始推廣特困人員供養(yang) 時,次旺拉姆也遇到過很多困難——不少群眾(zhong) 不理解,陌生人照顧自己,能行嗎?

  擔心並非沒有原因。早年間,特困老人的照料沒有專(zhuan) 門經費支持,沒有專(zhuan) 業(ye) 護理人員,隻是依靠基層幹部兼職為(wei) 老人提供保障。“切實提高人員的專(zhuan) 業(ye) 性,讓老百姓感受到更專(zhuan) 業(ye) 的照料,這是我們(men) 做好這項工作最重要的要求。”次旺拉姆說。

  朗傑白覺是聶榮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中心的一名護士。作為(wei) 一名護理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學生,他在這裏從(cong) 事老人的照料已經3年了。

  “在這裏,不少老人都患有慢性疾病,我們(men) 的職責就是當好基層的衛生衛士,為(wei) 老人健康把好第一道關(guan) 。”他說。

  走走轉轉,朗傑白覺和供養(yang) 中心裏的老人們(men) 都十分熟絡,對老人們(men) 的身體(ti) 情況也很了解。有些人身患慢性疾病,朗傑白覺需要提醒老人們(men) 按時吃藥;有些人一些身體(ti) 指標不正常,他則要提醒老人飲食、生活裏各種注意事項……

  麵對這些瑣碎的工作,朗傑白覺甘之如飴。剛工作時,他一度嘀咕——“我一個(ge) 學醫的,咋來幹養(yang) 老了呢?”但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他漸漸對自己的工作有了認同感——“能有機會(hui) 為(wei) 家鄉(xiang) 的這些老人服務,讓他們(men) 能安度晚年,這也是專(zhuan) 業(ye) 技能回報家鄉(xiang) 的重要途徑。”

  為(wei) 老人提供專(zhuan) 業(ye) 服務,是嘎增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剛進入這行時,她滿懷熱情——“我就是來為(wei) 老人們(men) 服務的。”

  但是,剛一工作,工作內(nei) 容就給她潑了一盆冷水。嘎增還記得,剛進老人的家中,她想給老人說明來意,結果說了多次,老人依舊不理解。她仔細觀察,才發現老人耳朵出了一些問題,聽力不佳。她湊在老人耳邊,又向老人說了幾遍,老人才慢慢理解了她的來意。

  這讓嘎增意識到,養(yang) 老工作僅(jin) 僅(jin) 依靠一腔熱情是不夠的。工作之餘(yu) ,她經常閱讀相關(guan) 書(shu) 籍,學習(xi) 如何同老年人相處。每次服務回來,她都會(hui) 認真複盤與(yu) 老人交流的過程,期待在下一次服務時能給老人帶來更好的服務體(ti) 驗。

  據介紹,那曲市近年來加快推進護理型養(yang) 老床位,持續推動護理型床位發展。此外,那曲市民政部門還委托專(zhuan) 業(ye) 學校對那曲市內(nei) 社工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動員社工參加護理職業(ye) 技能比賽,切實提高護理的職業(ye) 性和專(zhuan) 業(ye) 度。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