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拉薩暑假生活見聞:假期生活樂趣多

發布時間: 2023-08-03 09:14: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每年七、八月是全國各地中小學生的暑假。日前,記者從(cong) 拉薩市教育局獲悉,為(wei) 全麵做好暑期各項工作,提前籌劃秋季學期教育教學,根據自治區教育廳總體(ti) 要求,結合拉薩市實際,全市中等職業(ye) 技術學校、中小學、幼兒(er) 園2023年暑假放假時間為(wei) 7月20日,秋季開學時間為(wei) 8月10日。

  暑假期間,記者實地走訪學生、家長和相關(guan) 單位,為(wei) 大家展示孩子們(men) 豐(feng) 富別樣的暑期生活。

  興(xing) 趣是最好的老師

  “如何才能讓孩子度過一個(ge) 愉快而又充實的假期呢?”這是無數家長們(men) 討論的熱門話題,也是大眾(zhong) 所關(guan) 心的話題。

  興(xing) 趣是最好的老師,隻有孩子有興(xing) 趣才能更好地學習(xi) 到知識;而讓孩子選擇去做自己感興(xing) 趣的事,成為(wei) 當下暑假生活的不二選擇。學生家長卓瑪向記者介紹了孩子的暑假生活:“我的孩子下學期就上五年級了,在暑假臨(lin) 近時,我就已經開始著手規劃孩子的暑假生活了。暑假是拉薩最舒適的季節,因為(wei) 假期時間較短,所以,我選擇讓孩子在拉薩過暑假。在充分考慮孩子意見後,我給孩子報名了2個(ge) 興(xing) 趣班、1個(ge) 書(shu) 法班、1個(ge) 遊泳班,希望培養(yang) 孩子的特長和愛好,讓他成為(wei) 德智體(ti) 美兼備的人才。”

  卓瑪表示,孩子的興(xing) 趣班一周一共4節課,還留有3天時間讓孩子自由玩耍。“成年人都很忙碌,我不希望孩子也跟我們(men) 一樣,把興(xing) 趣班變得如同上學一樣。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孩子自由玩耍,勞逸結合的方式應該會(hui) 有不錯的效果。”

  而除了興(xing) 趣班,體(ti) 驗拉薩本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也是不錯的選擇。每年的8月至10月,拉薩上空五顏六色的風箏就成了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放風箏也成為(wei) 人們(men) 入秋時的一項重要活動。一轉眼,又快到了放風箏的季節。

  風箏在藏語中被稱為(wei) “甲比”,意為(wei) “會(hui) 飛的紙鳥”,主要流行於(yu) 拉薩、日喀則等地。相傳(chuan) ,早在一千多年前伴隨著藏紙的出現,西藏就有了放風箏的習(xi) 俗。2006年,拉薩風箏作為(wei) 西藏風箏的代表被列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在拉薩放風箏,不比誰放得高,也不比誰的風箏紮得漂亮,其放飛技巧體(ti) 現在可以“鬥”,最後風箏斷線、飄走者為(wei) 敗。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yu) 江蘇實驗中學附近的拉薩河畔,這裏聚集著不少賣風箏的小攤,旁邊也有很多放風箏的人。正在挑選風箏的尼瑪告訴記者,自己的孩子很喜歡放風箏,每年最期待的就是放風箏的季節。

  “拉薩‘鬥’風箏的規則是,被割斷掉下來的風箏,誰搶到就歸誰。”尼瑪一邊挑選著風箏一邊向記者科普,“在拉薩,斷了線的風箏,即便主人在身旁,也不會(hui) 說‘那是我家的’。我小時候,在放風箏的季節,就衝(chong) 上去搶無主的風箏,大家一擁而上,不看路導致落水、撞牆是常有的事,有時候搶到手才發現風箏早已被扯爛。稍大一點,就自己學做風箏。現在工作太忙,就買(mai) 現成的風箏,雖然少了親(qin) 手製作的樂(le) 趣,但放風箏的趣味可一點不減。”

  尼瑪偷偷告訴記者,這次為(wei) 孩子買(mai) 了幾隻風箏,但去年的風箏都是孩子自己做的,質量完全沒辦法和商販賣的風箏媲美,所以,“鬥”風箏輸比賽也是常有的。

  尼瑪的孩子旦增,如今七年級,就讀於(yu) 拉薩江蘇實驗中學。因為(wei) 父親(qin) 的緣故,從(cong) 小耳濡目染對風箏充滿了興(xing) 趣。去年“鬥”風箏時,因為(wei) 自己製作風箏的技術不好而輸了比賽。今年,他卷土重來,準備一雪前恥。

  “我已經給阿帕(爸爸)說了不用買(mai) 風箏,我現在製風箏的技術已經很好了。”旦增眼神堅定、充滿自信地說。

  “哈哈哈,阿帕不是給你買(mai) 的,是給自己買(mai) 的,阿帕做不好風箏。”尼瑪撫摸著旦增的頭,眼神慈愛。

  從(cong) 暑假生活獲得成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憫農(nong) 》朗朗上口,廣為(wei) 傳(chuan) 頌。每一粒糧食,都是辛勞所得,值得珍惜。但是,有些小孩體(ti) 會(hui) 不到糧食難得、錢難賺,也不知道生活的艱辛。陳先生的小孩就是這樣,“每次吃飯都會(hui) 剩一大堆,看到什麽(me) 零食、玩具都想買(mai) ,一點都不體(ti) 諒我們(men) 夫妻賺錢的辛苦。”陳先生告訴記者。

  為(wei) 了改正孩子的陋習(xi) ,陳先生趁著放暑假的機會(hui) ,將孩子送去朋友的餐館做兼職。在萬(wan) 達廣場金街有一家串串店,陳先生的孩子陳勁鬆就在裏麵兼職。來到串串店,陳勁鬆趁著人少和記者聊了起來。他告訴記者,自己現在才知道,沒有一份工作是輕鬆的,沒有一分錢是好賺的。“已經工作十幾天了,無論是最簡單的端盤子或是招呼客人都讓我感受和學習(xi) 到很多。”陳勁鬆說。

  陳先生對此很滿意,“相較於(yu) 以前,小孩子現在是吃啥啥香,每天晚上10點多下班回來吃了飯倒頭就睡,再也不會(hui) 像以往一樣玩手機或平板電腦到淩晨1點多。哦,對了,他還說第一份工資會(hui) 給我買(mai) 條皮帶。”陳先生很是欣慰地說。

  王女士的孩子是大家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暑假生活怎麽(me) 過?她自己想怎麽(me) 過就怎麽(me) 過吧。本來想帶她去旅遊的,她不願意,非要找家書(shu) 店去兼職賺錢,還說賺了錢給我們(men) 買(mai) 禮物。”說起自家的孩子王怡然,王女士滔滔不絕,臉上是掩不住的驕傲。

  王怡然打工的書(shu) 店是在萬(wan) 達廣場的央喜書(shu) 吧。既能看書(shu) 又能兼職賺錢,這對於(yu) 王怡然來說是一件兩(liang) 全其美的事。

  書(shu) 店裏,王怡然捧著書(shu) 說:“很小的時候,父母帶我來書(shu) 店做作業(ye) 、看書(shu) ,也會(hui) 在一旁教我識字、給我講故事。我現在初二了,想自己看書(shu) ,然後回去把故事講給他們(men) 聽。”

  興(xing) 許是看多了書(shu) 的緣故,王怡然有著遠超同齡人的成熟與(yu) 穩重,說話條理清晰:“看書(shu) 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看完再分享給別人,讓別人也享受到我的快樂(le) 。我畢業(ye) 以後要開一家書(shu) 店,讓大家能夠看更多的故事,互相分享快樂(le) 。”王怡然說。

  暖色調的燈光下,一本本整齊碼放的書(shu) 籍,三兩(liang) 位坐在閱讀區讀書(shu) 的人,隱約飄來的咖啡香氣和著久違的書(shu) 香……央喜是藏語音譯,可以理解為(wei) “知識的來源”。在央喜書(shu) 吧裏,記者看到了一幕惜書(shu) 、愛書(shu) 、讀書(shu) 的溫馨場景。

  更多選擇為(wei) 生活添彩

  暑假生活可以是持續的時間,也可以是零碎的片段。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很多家長並沒有給孩子們(men) 布置很多功課或安排很多行程,而是讓孩子處於(yu) 一種隨性放養(yang) 的狀態,盡情享受暑假生活。

  “我們(men) 會(hui) 給孩子提出一些建議,比如參觀博物館,慰問一下敬老院老人或者其他的選擇,他可以遵從(cong) 自己的興(xing) 趣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杜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的孩子是一個(ge) 很有愛心的姑娘,當杜女士提出去敬老院的時候,孩子立刻就答應了。

  讀萬(wan) 卷書(shu) 不如行萬(wan) 裏路,研學旅行是孩子生命中的一門重要課程,是將孩子們(men) 在課堂上、書(shu) 本中所學的靜態課程轉化為(wei) 動態課程的有效途徑之一。在“藏域星球”天文體(ti) 驗館裏,帶孩子參觀的張先生告訴記者,自己的孩子現在就讀於(yu) 拉薩市柳梧初級中學,下學期就七年級了。“去年,學校組織他們(men) 參加了在天文體(ti) 驗館裏開展的科普教育實踐活動。到現在為(wei) 止,我們(men) 已經來了4次了。”

  在拉薩中華文化主題公園裏,一群青少年在南岸的中國夢同心廣場觀看民族樂(le) 器雕塑。“這是漢族的古琴、這是壯族的天琴、這是苗族的巴葛丟(diu) 冬……”廣場主雕塑《中華樂(le) 章》由高9米的56個(ge) 民族代表性樂(le) 器雕塑組成。一個(ge) 男孩對記者說:“我叫羅布,我們(men) 都是附近一個(ge) 小區的,今天約好一起在中華公園觀看雕像。”男孩表示,看完這些雕塑就像讀完了一本曆史書(shu) ,有一種從(cong) 曆史走進現實的感覺。

  當問及暑假的安排時,羅布扳著手指認真地思考著說:“今天來了公園,明天上午去買(mai) 菜,下午和小夥(huo) 伴踢足球,後天……”

  “後天,我們(men) 約好一起去金星遊樂(le) 園玩。”思索片刻,羅布興(xing) 奮地說,“雖然離得比較遠,但我們(men) 可以掃碼騎路邊的小電驢過去。”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