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非遺傳承人以藏茶為“媒”尋根西藏

發布時間: 2023-08-04 08:57: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橢圓形的磚茶,包裹磚茶的紙上有藏文字樣的印章。這是拉薩布達拉宮珍寶館館藏的兩(liang) 塊100多年前產(chan) 自四川雅安的藏茶“仁真杜吉”。小小茶磚為(wei) 何能翻山越嶺,並藏於(yu) 布達拉宮珍寶館?


7月31日,非遺藏茶薑氏古茶“仁真杜吉”第15代傳(chuan) 承人萬(wan) 薑紅接受采訪。李林 攝

  “‘仁真杜吉’漢語可譯為(wei) ‘智慧金剛,佛座蓮花台’,是四川雅安滎經縣薑氏家族在清朝時期創建的邊茶品牌。”非遺藏茶薑氏古茶“仁真杜吉”第15代傳(chuan) 承人萬(wan) 薑紅近日向中新網記者介紹,滎經茶葉生產(chan) 曆史悠久,是川藏茶馬古道的原始起點。“滎經茶葉多運往西藏,根據當地民眾(zhong) 飲食結構的需求,薑家先祖研製出了藏茶配方,同時得到了舊西藏上層人士廣泛認可,並獲頒‘仁真杜吉’銅板印章。”


布達拉宮珍寶館館藏的100多年前的藏茶“仁真杜吉”。受訪者提供

  2018年,為(wei) 了非遺古茶的傳(chuan) 承,萬(wan) 薑紅從(cong) 舅舅手中接力,成為(wei) 非遺藏茶薑氏古茶“仁真杜吉”第15代傳(chuan) 承人,隨後開始挖掘家族與(yu) 西藏和茶馬古道的曆史。

  “‘仁真杜吉’銅板印章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萬(wan) 薑紅從(cong) 小就聽先輩講述印章的故事,但她卻從(cong) 未見過這枚印章。“這是薑家製茶史上的榮耀見證,我一定要找到它。”於(yu) 是,萬(wan) 薑紅開始了她的藏茶尋“根”之路。多年來,她在四川尋訪無果,一次偶然機會(hui) ,她聽說有人在西藏布達拉宮見到過收藏的“仁真杜吉”茶磚。得知線索的萬(wan) 薑紅欣喜若狂:“如果找到了茶磚,比找到印章更有說服力。”


四川雅安滎經縣薑家大院。受訪者提供

  2021年3月,一通從(cong) 西藏打來的電話,讓萬(wan) 薑紅的尋“根”有了答案——確證布達拉宮珍藏有兩(liang) 塊100多年前的藏茶“仁真杜吉”。萬(wan) 薑紅當即從(cong) 四川雅安動身來到布達拉宮,並在那裏舉(ju) 辦了非遺藏茶薑氏古茶“仁真杜吉”尋“根”交流會(hui) 。會(hui) 上,萬(wan) 薑紅與(yu) 布達拉宮方一致認為(wei) ,要讓這個(ge) 品牌繼續在雪域高原傳(chuan) 承,並且還要發展和創新。

  近日,萬(wan) 薑紅再次進藏,正是為(wei) 了實現之前她和布達拉宮的約定而來。在眾(zhong) 人見證下,布達拉宮·薑氏古茶“仁真杜吉”聯名產(chan) 品發布會(hui) 7月30日在拉薩布達拉宮腳下舉(ju) 行。

  “‘仁真杜吉’講述了數百年前,薑家古茶與(yu) 西藏民眾(zhong) 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萬(wan) 薑紅表示,茶如橋梁,將西藏和祖國腹地緊密地聯係起來,成為(wei) 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見證。作為(wei) 傳(chuan) 承人,不僅(jin) 要尋“根”,還要繼續挖掘,以茶為(wei) 媒,延續並講好藏漢民族團結的故事。


萬(wan) 薑紅家族從(cong) 邊茶貿易中留下了許多來自西藏的老物件。受訪者提供

  與(yu) 此同時,作為(wei) “一帶一路”青年使者,萬(wan) 薑紅也希望以“神奇的東(dong) 方樹葉”為(wei) 切入口,講述中國茶葉的起源、發展,向世界傳(chuan) 播“人在草木間”的中華智慧,以茶文化來促進中國與(yu) 南亞(ya) 國家民心相通,從(cong) 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