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洋河畔,群山蒼翠,林芝市嘎拉村的一幢幢藏式民居錯落其間。村紅色研學主題教育展覽館裏,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邊巴正忙著接待參觀的遊人。這個(ge) 展館是林芝市巴宜區首個(ge) 村級展覽館,館內(nei) 高度還原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嘎拉村視察時的相關(guan) 情景。
2021年7月21日,總書(shu) 記在西藏林芝視察調研。當天下午,總書(shu) 記來到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走進村便民服務中心、“綠色銀行”兌(dui) 換商店、衛生室等處,詳細了解有關(guan) 情況,還去了村民達瓦堅參家中做客。
轉眼兩(liang) 年過去,總書(shu) 記來視察時的殷殷囑托和關(guan) 切期盼,在嘎拉村幹部群眾(zhong) 的共同努力下正轉化成美好現實。
2021年8月,嘎拉村打造了 “緊跟總書(shu) 記足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黨(dang) 性教育活動點”,包括“探索嘎拉‘致富密碼’”“重走‘考察路’”“‘習(xi) ’語情懷”“牢記囑托 從(cong) ‘心’出發”4個(ge) 部分,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擔任講解員。2022年3月,嘎拉村紅色研學主題教育展覽館開館,目前已接待700多個(ge) 黨(dang) 支部。
“總書(shu) 記來視察的時候,最關(guan) 心大家吃的是什麽(me) 、穿得怎樣、住房條件如何、腰包裏有沒有錢、存折裏有沒有存款、倉(cang) 庫裏有沒有糧食。”邊巴說,嘎拉村現有33戶150人,今年上半年村集體(ti) 經濟收入700多萬(wan) 元。兩(liang) 年來,桃花源景區等收入增長了12.9%。村裏也享受到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扶持項目,景區基礎設施維護、網紅打卡點及二次消費設施都在建設中。現在,村裏的生活用水過濾問題也解決(jue) 了,管線入地工作差不多本月就能完工……
20世紀80年代,嘎拉村村民還多以伐木為(wei) 生,如今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指引下,嘎拉村的群眾(zhong) 以另一種方式過上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好日子。不光每年的林芝桃花節期間人流如織,從(cong) 年頭到年尾,為(wei) 了一覽嘎拉村生態秘境的遊人也是絡繹不絕。而現在,為(wei) 延續桃花節之後的旅遊熱度,進一步開發旅遊資源,嘎拉村計劃開展民俗文化活動,預計未來每年將舉(ju) 辦1—2次賽馬節,在觀賞賽馬之餘(yu) ,遊客們(men) 還能夠在西藏的高山大河之間感悟“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文化情懷。
“今年的桃花開得不錯,遊客又增加了。加上土地流轉等收入,我家的年底分紅大概能有將近10萬(wan) 元。下一步,我想把家裏的空房間打造成民宿。”在村口不遠處,村民達瓦堅參告訴記者。這兩(liang) 年,達瓦堅參一直在跑運輸,家裏的豬從(cong) 3頭變成了10多頭,自家種的幾畝(mu) 麥子、玉米長勢也很好。
采訪結束離開時,記者發現,院子裏的幾棵車厘子、李子樹已綴滿果實,芳香撲鼻,看來今年又將是達瓦堅參家收獲滿滿的一年。
雨季的嘎拉村難得的陽光明媚。藍天白雲(yun) 下,嘎拉村的好日子仍在繼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