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日喀則紮西吉彩:讓非遺“特技”在新時代展現新活力

發布時間: 2023-08-10 18:50: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一點左邊的青稞,向上撒三下,再抓一點右邊的糌粑,向上撒三下。”吉祥切瑪、青稞酒、哈達……西藏日喀則市紮西吉彩金銀銅器廠(簡稱紮西吉彩)廠長拉巴瓊達,身著一身莊重的藏裝,正向到訪的采風團記者介紹藏族傳(chuan) 統習(xi) 俗。


圖為(wei) 紮西吉彩匠人在打製特色暖壺。貢桑拉姆 攝

  紮西吉彩金銀銅器廠位於(yu) 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紮西吉彩社區。近日,當記者走進紮西吉彩“四合院式”的加工廠時,廠裏的匠人們(men) 叮叮當當地打製銀器、銅器,雕工精細,圖案別具一格。

  “紮西吉彩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曆史。”拉巴瓊達告訴記者,紮西吉彩的金銀銅打製技藝傳(chuan) 承有過曲折,但從(cong) 未失傳(chuan) ,“起初的產(chan) 品,主要為(wei) 宗教用具”。


圖為(wei) 紮西吉彩匠人打製暖壺。貢桑拉姆 攝

  截至目前,紮西吉彩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共有四大類,即民族特需用品、宗教用品、古建築裝飾品以及旅遊產(chan) 品,彰顯了濃鬱的民族風格、地方特色和宗教特點。同時,不斷為(wei) 社會(hui) 免費培養(yang) 技藝能手,有效推動了技藝傳(chuan) 承和產(chan) 業(ye) 發展。


圖為(wei) 紮西吉彩匠人打製的純銀酥油燈。貢桑拉姆 攝

  多吉次仁的舅舅曾為(wei) 紮西吉彩的老匠人,總在舅舅膝下玩耍的小多吉,也成為(wei) 紮西吉彩的“常客”。2013年,多吉次仁初中畢業(ye) ,次年他便“侄承舅業(ye) ”正式在紮西吉彩學習(xi) 技藝。

  “在廠裏多勞多得,隻要足夠勤奮,收入還是挺好的。”如今,多吉次仁已是兩(liang) 個(ge) 孩子的父親(qin) ,他希望傳(chuan) 承好這門技藝,提升自己的經濟收入,“將來供兩(liang) 個(ge) 孩子讀大學”。


圖為(wei) 紮西吉彩匠人打製的包銀木碗。貢桑拉姆 攝

  “近十年來,國家先後投入105.5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用於(yu) 紮西吉彩非遺項目保護及傳(chuan) 承人發放補助。”拉巴瓊達稱,紮西吉彩的產(chan) 品風格獨特、工藝精湛。如今的產(chan) 品也不再是單一的佛教用品,而是隨當地民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實際需求進行生產(chan) ,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很好的保護、傳(chuan) 承和發展。


圖為(wei) 紮西吉彩年輕匠人多吉次仁打製西藏婦女純銀腰飾。貢桑拉姆 攝

  記者從(cong) 日喀則市文化局獲悉,近十年來,各級財政對該市非遺資金投入達7200萬(wan) 元。截至目前,全市擁有以紮西吉彩金銀鍛銅技藝為(wei) 代表的傳(chuan) 統技藝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項目6個(ge)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5名,自治區級32個(ge) 、傳(chuan) 承人20名,市級65個(ge) 、傳(chuan) 承人41名。


圖為(wei) 紮西吉彩匠人們(men) 手工打製的各類產(chan) 品。貢桑拉姆 攝

  “現在的紮西吉彩發展很好,希望得到更多的扶持。”對於(yu) 紮西吉彩未來的發展拉巴瓊達告訴記者,該廠根據“保護為(wei) 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chuan) 承發展”的工作原則,將傳(chuan) 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結合起來,將創新發展和廣大民眾(zhong) 需求結合起來,讓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在新時代展現新的活力。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