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子縣玉麥鄉(xiang) 開發利用愛國守邊先進事跡展覽館、桑傑曲巴巡邊路、桑傑曲巴舊居,發展邊境紅色旅遊;浪卡子縣紮瑪龍村開發羊湖觀景台、出租滑翔場地等,實現集體(ti) 經濟年收入50萬(wan) 元;乃東(dong) 區結莎社區通過運輸車隊、林卡經濟等增加村集體(ti) 收入,2022年發放工資、兌(dui) 現分紅800餘(yu) 萬(wan) 元……
近年來,山南市深入推進抓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大力開展全麵消除村級集體(ti) 經濟薄弱村三年行動,深入實施用好村級資源、盤活現有資產(chan) 、依托特色產(chan) 業(ye) 、開發鄉(xiang) 村旅遊、發展飛地經濟、提倡抱團發展、鼓勵村企合作、爭(zheng) 取援藏支援、配套產(chan) 業(ye) 項目、整合各類資金“十項舉(ju) 措”,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子。
在乃東(dong) 區索珠鄉(xiang) 種植基地,貝母、靈芝等藥材長勢喜人,群眾(zhong) 在大棚和田間不停忙碌著,對今年的收成充滿信心。
索珠鄉(xiang) 環境優(you) 美、資源豐(feng) 富,具有發展特色種植養(yang) 殖業(ye) 的自然優(you) 勢。但受製於(yu) 產(chan) 業(ye) 規模“小散弱”、缺乏核心帶動力等因素,集體(ti) 經濟發展始終不溫不火。
為(wei) 解決(jue) 這一問題,索珠鄉(xiang) 探索成立鄉(xiang) 村振興(xing) 黨(dang) 支部,下設高山畜牧養(yang) 殖、藏藥材種植、勞務輸出、鄉(xiang) 村旅遊4個(ge) 產(chan) 業(ye) 黨(dang) 支部,以“支部+公司+基地+農(nong) 戶”的發展模式,實行各村入股、整鄉(xiang) 推進,形成了以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群眾(zhong) 增收的良好格局,取得了積極成效。
有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黨(dang) 支部這一“龍頭”,索珠鄉(xiang) 集體(ti) 經濟發展就有了“指南針”,群眾(zhong) 也吃上了“產(chan) 業(ye) 飯”。
基層黨(dang) 組織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主心骨”“定盤星”。山南市堅持抓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振興(xing) ,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作為(wei) 增強基層黨(dang) 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的重要抓手,建立市級統籌推進、縣級全麵負責、鄉(xiang) 鎮組織實施、村級推動落地的四級聯動機製,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年度綜合考核、黨(dang) 組織書(shu) 記抓基層黨(dang) 建述職評議考核重要內(nei) 容。山南市12縣(市、區)舉(ju) 辦了村(社區)黨(dang) 組織書(shu) 記鄉(xiang) 村振興(xing) “擂台比武”大賽,574個(ge) 村(社區)黨(dang) 組織結合各自實際製定了發展壯大集體(ti) 經濟計劃,做到工作有人抓、有目標、有措施。
浪卡子縣對95個(ge) 村集體(ti) 房屋、機械等資產(chan) 進行摸底,采取承包租賃、托管經營等方式,改造出租舊村委會(hui) 房屋37個(ge) 、機械設備64台,帶動46個(ge) 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壯大,實現了低效利用的“閑資產(chan) ”轉化為(wei) 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近年來,山南市把發展村級集體(ti) 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引導村集體(ti) 發揮資源優(you) 勢,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讓農(nong) 牧民致富有門路、村集體(ti) 經濟增收有保障。
平均海拔3600米的桑日縣,沿雅江兩(liang) 岸氣候溫和、光照強、灘地廣,土質疏鬆、透氣性好、富含有機質,具備規模化發展葡萄產(chan) 業(ye) 的良好條件。桑日縣塔木村以葡萄產(chan) 業(ye) 為(wei) 抓手,通過“土地入股、群眾(zhong) 就業(ye) 、企業(ye) 經營”的方式,建立“村集體(ti) +企業(ye) +農(nong) 戶”利益聯結機製,並逐漸擴大至赤康村、洛村等地,建成了“萬(wan) 畝(mu) 葡萄長廊”,形成集種植、釀造、觀光采摘等於(yu) 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輻射周邊村集體(ti) 增收558萬(wan) 元。
乃東(dong) 區紮西曲登社區以豐(feng) 富的非遺文化和人文景觀為(wei) 依托,結合自身實際,實行“美麗(li) 鄉(xiang) 村+文旅融合”建設,推出“藏戲第一村、高原慢生活”特色民宿群落,帶動村集體(ti) 經濟增收,既美化了鄉(xiang) 村景觀,又發展了村集體(ti) 經濟。
錯那市勒村、肖村等地探索邊境生態風光與(yu) 特色文化相融合的發展路子,帶動村集體(ti) 創收10萬(wan) 元左右,村集體(ti) 經濟日益壯大。
……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山南市以黨(dang) 建引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火熱實踐將在雅礱大地繼續開花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